死神花園

導演簡介

張元,1963年生於江蘇,祖籍南京,自幼學習繪畫。1989年北京電影學院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個人集資獨立製片。被美國《時代周刊》推選為”21世紀世界百名青年領袖”之一。被《新周刊》評選為全國十大新銳青年。被《中國青年》雜誌評選為將影響下個世紀的100位青年人之一,2001年被聯合國授與文化和平獎。
2008年1月9日凌晨,著名導演張元因吸食毒品,被北京警方當場抓獲

死神花園死神花園

導演作品

1989年,張元拍攝公司的第一部電影《媽媽》, 《媽媽》也是中國的第一部獨立電影。
1991年
1、1991年10月, 張元拍攝崔健的第一個MTV《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獲得美國有線電視網的MTV大獎。
2、1991年11月影片《媽媽》獲得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評審委員會大獎和公眾大獎。
1992年
1、1992年1月《媽媽》獲得瑞士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獎。
2、1992年2月《媽媽》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評論獎。
3、1992年9月《媽媽》獲得英國愛丁堡電影節歐洲影評人菲普雷希獎。
4、張元完成故事片《北京雜種》。影片反映了中國當代青年的精神狀態,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搖滾影片。
5、張元完成崔健的MTV《最後一槍》和《一塊紅布》。
6、1992年5 月,張元完成艾敬的MTV《我的1997》。
7、1992年到1993年期間,張元還拍攝了陳勁的《紅頭繩》以及張雨生、鍾鎮濤、蔚華、義大利歌星帕蒂等人的MTV作品。
1993年
1、《北京雜種》獲得瑞士洛迦諾電影節評審委員會獎。
2、《北京雜種》獲得第22 屆鹿特丹電影節最有希望的導演獎。
3、1993年2月《媽媽》獲得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影評人獎。
4、張元的MTV作品《一塊紅布》獲得1993年美國舊金山電影節金門特別獎。
1994年
1、《北京雜種》獲得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
2、張元完成紀錄片《廣場》的拍攝。
3、張元完成崔健的MTV《飛了》。
1995年
1、《廣場》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2、《廣場》獲得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獎。
3、《廣場》獲得義大利波波立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4、1995年元月,張元完成羅琦MTV《隨心所欲》。
1996年
1、張元完成故事片《兒子》,同年該片獲得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大獎與最佳評論獎。
2、張元與布魯塞爾藝術節共同製作了第一部戲劇《東宮西宮》,並攝製完成同名影片。
3、戲劇《東宮西宮》參加了比利時布魯塞爾藝術節、法國巴黎秋天藝術節、巴西聖保羅藝術節的演出。
4、影片《東宮西宮》正式入選1997年法國嘎納電影節“一種注視”單元。
1997年
1、影片《東宮西宮》獲得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獎。
2、影片《東宮西宮》獲得義大利托米那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3、戲劇《東宮西宮》獲得義大利斯波萊托藝術節戲劇大獎。
4、影片《東宮西宮》獲得斯洛維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死神花園死神花園

1998年
1、張元取得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解禁令”。與西安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故事片《過年回家》。
2、張元完成紀錄片《釘子戶》。該片獲得日本放送基金會一等獎。
1999年
1、張元完成紀錄長片《瘋狂英語》,此片參加1999年10月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比賽。
2、故事片《過年回家》獲得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電影舞台藝術家協會最佳影片獎、義大利影評人最佳影片獎和國際天主教協會電影視聽藝術組織最佳影片獎。
3、故事片《過年回家》獲得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4、故事片《過年回家》獲得西班牙吉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5、張元應邀與國際10位著名導演聯合拍攝紀念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的短片《丹麥姑娘》。
2000年
1、《瘋狂英語》獲得米蘭電影人電影節最佳影片。
2、張元拍攝完成數字電影《金星小姐》。
3、張元應國際著名影星、特奧會形象大使――阿諾德?施瓦辛格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的邀請,拍攝紀錄片《施瓦辛格中國行》。
2001年
1、張元完成紀錄片《收養》的拍攝。
2、張元完成音樂電視片《海南,海南》的拍攝。
2002年
1、張元完成電影《我愛你》。該片根據著名作家王朔小說《過把癮就死》改編,由著名演員徐靜蕾主演,是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美國聖丹斯電影節正式參賽影片。
2、張元拍攝完成京劇電影《江姐》,並率同名京劇赴德國科隆現代藝術節演出。
3、張元拍攝完成電影《綠茶》,該片由著名演員姜文、趙薇主演。
4、2002年1月,張元出版《英語也瘋狂》一書。
5、2002年春,張元應邀拍攝貝納通全球電視廣告。
6、2002年4月,張元出版電影同名畫冊《我愛你》。
7、2002年6月,張元出版電影同名畫冊《江姐》。
8、2002年,張元完成崔健的MTV《農村包圍城市》。
2003年
1、《綠茶》國內公演,獲得成功。
2、2003年4月,張元出版《綠茶》一書。
3、張元完成二十集電視劇《閃》的製作,將在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播出。
死神花園死神花園

4、公司投資完成馬步導演的影片《猜猜猜》的拍攝。
2004
1、《綠茶》應邀參加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作為展映影片。
2、《綠茶》應邀作為參賽影片參加於2004年3月10日—14日在法國杜維爾舉辦的第六屆亞洲電影節。
3、《綠茶》、《我愛你》、《江姐》應邀作為展映影片參加於2004年4月23日—30日在義大利烏迪內舉行的遠東電影節。由於電影節一次邀請了張元的三部影片,組委會計畫在影片放映期間組織一次張元作品的特別討論會。
2006
《看上去很美》從1990年的《媽媽》開始,《北京雜種》、《廣場》(合導)、《兒子》、《東宮西宮》、《瘋狂英語》到《回家過年》,張元已經導演了7部長片,此外還有《金星檔案》、《釘子戶》等短片,及十餘部崔健的MTV。他是年輕一代電影導演中作品最多的一位。
 

導演自述

 如果你有機會看過他的全部影片,你會發現其主人公是患幽閉症的兒童、前衛藝術家、無業游民、精神分裂者、同性戀者、重刑犯人、變性人……。其實張元影片所關心的問題往往也是當時社會的熱點,像搖滾樂人(《北京雜種》),同性戀(《東宮西宮》),李陽與瘋狂英語(《瘋狂英語》),和變性人(《金星檔案》)。但張元盡力不在影片中表現他的態度,這一點越往後來越明顯。這大概源於張元非常強調電影的紀錄性質,他不想解釋一個故事,不想有明確的目的性。他的《瘋狂英語》,會使喜歡李陽的觀眾更喜歡李陽,不喜歡李陽的觀眾更不喜歡李陽。去年剛剛製作完成的《金星檔案》也是如此。
《回家過年》是張元唯一全國公映的故事片。張元說他到現在也沒能提煉出《回家過年》要寫什麼。但他寫了。他的關注即是他的態度,而不做評價使他的電影獲得了更大的空間和更深的內涵。
1998年哈佛大學做了一個張元電影展映,其中《回家過年》的海報上醒目地寫著“一個人誤殺了另一個人,竟然被判了17年!”這個廣告顯得很可笑,無疑是美國人的誤讀和誤導。但反過來想,中國觀眾和官方幾乎很少意識到這個問題,不也正說明了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中的誤區嗎?《回家過年》的三位編劇余華、朱文和寧岱,與張元先後去了十幾個監獄,從他們訪談的數十位重刑犯中,無一例外地對這樣一個“5元錢――誤殺――17年――歸家”的故事最感興趣,顯然正是因為它那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劇力量。這個悲劇是和我們整個國家、幾個時代聯結在一起的。
張元嘗試用不同的藝術手段來表現他所關心的話題。他的《兒子》是將紀錄片與故事片完美結合的一部影片,一對精神瀕於崩潰的夫妻和他們的兩個年輕另類的兒子――由現實生活中的原型扮演了這四個角色,瑣碎的生活細節、緊張的人物關係、神經質的性格和動作,使得這部沒有完整情節的電影充滿了生活質感和戲劇張力,極具震撼力。《東宮西宮》則是戲劇性、詩性、舞台感非常突出的一部電影。它的同名話劇在國外6個國家的戲劇藝術節上演過,至今已商演了上百場。
2000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張元頒發了“和平文化獎”。這是聯合國第一次向一位電影導演頒發此獎,評審會為此做了一年的考察和選擇。張元感到疑惑的是,他並沒有拍過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而關於反戰、呼籲和平的電影又很多,為什麼給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的答覆是:我們認為,暴力最主要地不是存在於國與國之間,而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即是對和平的最大貢獻。記:作為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您可以說是成名最早、獲獎最多的青年導演,但是您的作品卻很少能夠公映。這次您拍攝的作品會與您以前作品都有哪些方面不同?
張:到目前為止我拍攝了《媽媽》、《廣場》、《兒子》和《東宮西宮》等,只有第一部電影《媽媽》在國內有過放映,這對我的電影是一大的遺憾。
中國電影該出好東西了

導演訪談

記:國內的電影作品、導演和演員您比較喜歡的有哪些?
張:我喜歡多種多樣的電影,在看電影這一點上,我非常寬容。我下面列出的就是我今天比較喜歡的電影導演和演員:早在30年代有個叫費穆的導演拍攝了《小城之春》,雖然距現在已經過去60年,看起來還是非常美麗,感覺和我非常的親近。《十字街頭》、《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些電影都非常好看。謝晉導演的影片《芙蓉鎮》使我看到兩個好演員劉曉慶、姜文。謝飛導演的《本命年》是一部難得的好影片。接下來是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他們用最初的原創力在視覺上顯示了足夠的衝擊力。寧瀛的《找樂》使我們看到了紀實電影的力量。吳文光《流浪北京》的真實自然程度,使我在他的影片中呼吸到了生活的氣味。還有王小帥的《冬春的日子》、何建軍的《郵差》,蔣樾的《岸》和最近出現的賈璋柯的《小武》。這些電影中,我看到創作者們對電影的激情和愛。
記:您拍攝了許多“中國第一”作品,例如:第一部反映殘疾兒童的影片,第一部反映同性戀的影片,第一部反映中國搖滾的影片。有沒有可能拍攝一部反映中國網蟲的影片?
張:中國第一部網蟲的電影已經有人拍攝完成了,叫《網路時代的愛情》。我是不能趕上這趟早班車了。但我將拍攝一部電影---《律師》。
真實的是最美的——訪著名青年導演張元
《兒子》、《媽媽》、《北京雜種》、《過年回家》,平實的故事,平和的心,如果你想走近中國人的生活,請你走近導演張元。
導演張元:我覺得人性最美麗的那一面就是真實的那一面。
張元,國內年輕的導演和獨立製片人,還是在電影學院念書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執導具有實驗色彩的影片,至今作品數量不多,但份量不淺,每一部的後面都能列出一長串在國際上的獲獎名單。基於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電影界的奉獻,張岩曾經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一百位影響下個世紀的青年領袖之一。張元的電影不管你喜歡或是不喜歡,有一個特點卻無法否認,那就是平實、生活,亦如每部影片的片名:《兒子》、《媽媽》、《北京雜種》、《過年回家》。
許戈輝:我發現你的電影情節很多是非常地生活化,而且非常平實的。找不到一波三折的那種所謂的故事結構。你在電影取材的時候到底是怎么樣挖掘這種故事?
張元:我覺得有一些故事是對我來講,我經常會形容就像一陣風一樣地向我吹過來,我沒有一種感覺是我去找故事,我沒有感覺我一定為拍攝一般部電影去找故事。
許戈輝:還是說你覺得生活里的所有的事都是故事。
張元:倒不是這樣講,因為我希望電影、生活或者說故事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近的。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你攪盡腦汁去構思一個故事的時候,往往有的時候不如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或者說一家人,或者說一個正在發生的東西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生活的質感。
許戈輝:就說《兒子》吧,這樣一個家庭你到底是怎么發現的?
張元:實際上最早的時候,我住在北京的西單,那時候臨時住在一個叫做北京工會文工團的大院裡面。我當時住在四層樓。住在我們樓下就有兩個兄弟倆,其中有一個人參加過我《北京雜種》的拍攝,他叫李偉(音)。
許戈輝:是那長頭髮的那個吧?
張元:對。李偉(音)和李記(音)有一天敲開了我們家的門,他們就找到了我,說“張元,你要是不拍我們家的電影你就是太傻了。”
頭子和小偉找到了我,給我說了他們家的故事,希望我拍一部關於他們家的影片,而且要由一家四口人自己出演。他們就住在我們的樓下,我問他們是怎么想起要拍父母和他們自己的故事的?他們說,覺得自己的故事最有意思。
張元:我覺得他們忘記了我是在拍電影。
許戈輝:對,你也忘記了他們當時是在演電影還是在過生活。
張元:所以那段時間我拍電影的時候,我的心情有的時候非常沮喪,我發現難道生活就是這樣子的嗎?難道這個家庭就這么的缺少愛,你在發現他缺少的時候,實際上是這個家庭最需要的時候。你會發現,電影是多么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悲慘。
許戈輝:你的電影好像一直在表現生活中比較悲慘的那一面,我聽一個朋友講,“你要連著把張元的片子看一遍,你真想自殺,你覺得真沒活頭了,因為有一種壓抑的感覺在裡面。”可能你一直要強調的是說你要反映人性中善和美的那一面,但是我們看到的恰恰是比較壓抑的那一面,或者是比較殘酷的現實的那一面。
張元:中國有一句古話,我覺得非常地好,它叫做“先沉淪而後新生”,所以說當你把心情跌落到最低點的時候可能正是你的幸福所在。
許戈輝:有一種“ 鍩 涅盤”的感?在裡面是嗎?
許戈輝:你的電影拍完了之後是不是幫助這個家庭複合?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你的電影到底是單純地反應一種生存狀態,還是說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社會公德這樣的作用,幫助一些人擺脫他們比較悲慘的生活現狀,過一種新的生活。
張元:我希望電影能夠承擔這種責任,我一直都是希望我的電影能夠承擔某種社會責任,但是我一次一次地去發現它的時候,發現電影就是電影。電影是在他電影本身裡邊去說話的,如果說他一定要去承擔某種責任的話,你發現它變成了某種工具。我希望我的電影能給大家帶來思索,能夠使我們的思維空間、使我們的精神有更多的…希望我們大家有一個思考的過程,但是我不相信我的電影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許戈輝:或者說你希望通過電影把現狀反應出來,之後的事情是人民看了你的電影再去思考,再去做再去完成的。
張元:我覺得是我的思考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反應。張元說他的電影是一種思考的過程,而這思考顯然已經體現在取材的本身,《瘋狂英語》是他最近要呈現給觀眾的一部新作,真人真事,並且由生活原形自己來出演,所以更近乎一部紀錄片。對於執著推銷自己獨特英語教學法的李陽,社會上眾說紛紜,而面對那一呼百應的狂潮,鏡頭後面的張元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呢?
許戈輝:你的電影出來以後的效果是讓更多的人靜下心來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還是說讓更多的人去盲從了?
張元:我覺得我能起到的作用是我把我的思考呈現出來的,但是大家會去怎么做我覺得這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事情。我為什麼這么講,我有一種感覺就是,你發現當這個電影出現以後,可能愛它的人可能會更愛它,我估計恨它、厭倦它的人可能會更恨它更厭倦它。
許戈輝:但是這樣的話恰恰沒有達到你想達到的目的,你是希望愛它的人也能夠冷靜地思考它,恨它的人能夠客觀地來對待它,結果適得其反,愛它的更愛,恨它的更恨。
張元:我估計恨它的人可能會找到更多的根據,愛它的人也會找到一些根據。我們現在談的很多話題還是希望用我們的電影去改變別人,但是我覺得我對這種…對電影具有這種力量我表示懷疑。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覺得在一個社會當中,或者說在一個社會的階層當中,我覺得導演實際上…或者說藝術家實際上是嬰兒,他能起到的作用很小。有的人我們經常把很重視電影或者藝術的力量,或者文學的力量,我覺得實際上這個是把這個估計錯了。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今天這種程度,實際上能夠去表達、能夠展
現的東西我覺得藝術所能夠承載力量太小了。
許戈輝:但是恰恰社會對你們的期望值和要求太大了,大家覺得你掌握著一個傳媒工具,你掌握著一種藝術形式,那你帶來的東西就應該是對得起大家,對得起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而且應該給大家帶來一些什麼東西。
張元: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是,作為作用首先應該對得起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當自己對這個東西感興趣,你真正地愛它或者是恨它,或者是有感覺的時候,你才會給大家帶來最準確的感覺。
許戈輝:所以你是強調一種個性化的東西是吧?
張元:對,你覺得最具有個性的東西可能是最具有大眾型的,就是大眾會從你的發現,從你的角度當中看到他們自己,或者看到他們自己能夠需要的東西。
許戈輝:從你這個年代生長起來的人,我覺得有一種很強烈的英雄主義的思想,或者說受到這樣的教育,可是我在你的片子裡好像很少能夠看到這種色彩。
張元:實際上我是…內心中不是有特別有這個英雄氣概的人,或者說我也不是那種很強調成功的人。比如很不喜歡“成功”這個詞。實際上我覺得我倒挺喜歡“平和”這個詞。
許戈輝:你這個人倒是給人這樣的感覺。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是一種平和的狀態,你自己也是帶著這種平和的心境去體驗周圍的人嗎?
張元:我是覺得…我希望我的電影是非常冷靜的,我也希望我的電影是很有詩意的。
許戈輝:我想知道,你這種平和和你現在電影所展現出來的風格又是受了什麼影響?
張元:我覺得拍電影或者是我們的生活,例如我們現在我們就是一種傾心交談的格式,我們要講,就希望能夠把一件事情談得很深。拍電影也是這樣,如果你要是能夠…中國有個詞叫做“涇水深流”,如果你要是想把一個東西拍好,還是需要有它內在的東西,還是需要有它的內在的力量。
張元的電影獲獎不少,但是很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有緣目睹的中國觀眾卻不多。去年九月,他的《過年回家》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大獎”並且成為他恢復導演資格以後第一部可以在國內公映的影片。
許戈輝:好像你的電影得過那么多獎,你也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興奮。可是我聽說你的電影這次可以在國內公映了,你卻表現出好像是“我很希望這樣,我很興奮。”為什麼?
張元:我可以說拍電影最初,你當然希望是你身邊的一些人能夠看到,你看我生活在北京,我生活在中國,很長時間我自己的電影沒有辦法在我自己的祖國裡邊上演,到今天,終於…在國內有我的喜歡我電影的觀眾,或者想看我電影的觀眾,能看到我的電影,我當然是一種非常興奮的感覺。這種感覺我覺得是超出我在國外得獎,或者是任何一個狀態。原因就是,這也是我等待很多年的一件事情。
許戈輝:你拍了這么多電影,但基本上都是獨立製作,而且帶有實驗的色彩,你有沒有想過以後搞那種大製作的大片子?
張元:我覺得這個要碰到這種機遇,這種機遇就是什麼…首先要有一個適合大製作的一個題材,我很關心它,我很願意去拍。首先應該有這樣的一個基礎,另外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合作者,他希望我拍這樣的一個大製作的東西,同時對國內的電影市場,對世界的電影市場很了解,能很準確地找到和我共同拍攝這種點。
許戈輝:但是做大製作的電影就會產生一種矛盾,是你所想表現的題材和表現形式和最終電影要走向市場的矛盾,因為你做小電影的時候你可以不關心票房,你做大製作電影的話你背後一定要有財團,你就要想到這個電影最終推向市場的時候,票房是不是能夠收回來,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進行妥協了,這種矛盾怎么解決?
張元:這個我覺得實際上我們能夠做到,實際上我們知道妥協的含義……
許戈輝:你的影片我覺得在敘事表述的時候,有一種自信在裡面,你覺得這種自信是哪兒來的?因為你是個獨立製片人,所以只在意表述,只在意我這個片子是不是能夠獲獎,而不在意票房?
張元:對於我來講,實際上我覺得我在拍一個題材之前沒有什麼自信可言,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在拍一個體裁之前,我往往喜歡採訪很多的東西,就像現在我們去對談一樣,因為我很多的東西不是來自於小說。你像我們剛才談到的《兒子》這部電影,《兒子》實際上直接來自這家人的生活,我就對這家人做很多的訪談。我從沒有信心,到不斷地訪談,去分析這一家人,這家人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拍《過年回家》也一樣,我去了十幾個監獄,見了很多的殺人犯,見了很多的警察,我去採訪他們。在這種不斷采
訪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我知道了我能夠把握這個題材,我對這個題材有信心。所以我可以用我的拍法去完成這部影片。你像你剛才談到的,我是不是在乎票房,或者是業界人士的認同,或者是為了得獎,我覺得這個東西都不是我想要去做的。第一,我不去考慮票房,第二我不去考慮業界人士的認同,第三我也不可能知道我可不可能去得獎,雖然我的電影得過很多獎,但是我不去考慮這一點。為什麼呢?因為你不知道你的觀眾將是誰。
許戈輝:你眼中最美的應該是什麼東西?
張元:我覺得人性最美麗的那一面就是真實的那一面,我們越看到人性中最真實的那一面,就發現我們的人是多么地複雜…

影片情況

10月2日開幕的第13屆韓國釜山電影節,昨日公布了今年的PPP計畫入圍名單,自去年因吸毒而被警方拘留,消失公眾視線的內地導演張元的新作《死刑花園》赫然在列。
自去年因吸毒被警方拘留後,張元消失在公眾視線外,此次新片計畫入圍也意味著他走出陰影,有望在釜山復出。

釜山電影節PPP計畫可以說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孵化器,章明、賈樟柯、謝東等人先後獲得該計畫最高獎項,今年也有多部中國導演的新片計畫入圍,其中包括蔡尚君的《漂流的年代》、舒浩侖的《黑白回憶》、張作驥的《爸爸,你好嗎?》、周美玲的《神的勇士》、朱文的《兩個拖油瓶》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