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疫苗

死亡疫苗

截至2013年12月25日湖南、廣東、四川等地的嬰兒,在接種了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肝疫苗後,連續發生疑似異常反應,並出現了死亡病例。 廣東江門-2013年10月21日出生當天接種1劑10ugB肝疫苗,11月27日在當地衛生院接種第二針B肝疫苗。 12月19日,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2013年12月20日,國家食藥監局官網通報,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幾個批次重組B型肝炎疫苗嬰兒接種後,在四川發生死亡病例。

疫苗事件

涉事疫苗
2013年12月初湖南常寧市、衡山縣、漢壽縣各有1名嬰兒在接種B肝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2名嬰兒死亡,相關疫苗系深圳康泰生物製品公司生產。
12月11日湖南省衛生廳、湖南省疾控中心、湖南省公安廳成立專家組調查此事。
12月13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暫停兩批次疫苗的使用。這些疫苗銷往廣東、貴州、湖南。
12月2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通知,要求暫停使用深圳康泰的全部批次重組B型肝炎疫苗。
12月21日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生委通報,17日上午龍崗區南灣人民醫院產科一名新生兒死亡,患兒死亡前曾接種過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重組B型肝炎疫苗。從深圳市藥監局獲悉,深圳所用疫苗與湖南疑似“致死疫苗”,分屬不同批次。
浙江永嘉縣衛生局初步調查確認,永嘉縣東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個月大寶寶張嘉悅於12月20日接種B肝疫苗,12月21日死亡。2永嘉衛生、防疫等部門調查確認,接種的東甌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資質合格,接種人員操作規範。
四川郫縣第二人民醫院患兒12月8日10點55分接種首針B肝疫苗,接種劑量為5μg,生產單位為北京天壇,批號為201105070-1。10月份從郫縣疾控中心領取該批次B肝疫苗後,醫院內其他新生兒都接種過,截至12月26日尚未接到有不適反應報告。
截至2013年12月25日湖南、廣東、四川等地的嬰兒,在接種了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B肝疫苗後,連續發生疑似異常反應,並出現了死亡病例。

事件處置

2013年12月24日,國家食藥總局和衛計委通報稱,疑似造成嬰兒死亡的康泰生物B肝疫苗在產品有效期內的共198批次44030686支,相關產品銷售到27省(區、市)。康泰生物所有批次B肝疫苗已經控制。但在這份通報中,並未公布“問題疫苗”的具體使用量,一些社會關注的病例詳情如何,通報中也未涉及。B肝疫苗屬於國家計畫內的免費疫苗,中國的天壇生物、華蘭生物、華北製藥、大連漢信生物等都有能力生產,康泰生物則是最大的生產企業。
康泰疫苗市場占有率高達65%
康泰生物官網信息顯示,公司主要從事生物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是中國最大的B肝疫苗生產企業,產品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上市占有率達到65%以上。
12月15日國家藥監局要求立即停用康泰生物批號B肝疫苗。12月24日食藥監總局進駐康泰開展病例調查工作。此前,國家食品監督總局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已聯合下發暫停使用康泰疫苗的緊急通知。26日康泰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專家檢查組正在調查,20天左右會出檢驗結果。截至2013年12月28日康泰生物廠區已經處於停工狀態。
大連漢信生物亦暫停生產
大連漢信生物製藥有限公司始建於1993年9月,是國內起步較早的一家專業從事疫苗生產、研發、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註冊資金1.6億元人民幣,截至2013年12月擁有國內最好的重組B型肝炎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2月26日記者了解到在疫苗事件出現之前漢信公司就已經停產。
天壇生物:涉事產品全部合格
天壇生物12月25日還就公司疫苗致嬰死亡發布了澄清公告,稱公司對相應批號B肝疫苗的生產和運輸過程等方面作了回顧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批疫苗產品在生產、檢驗、批簽、儲存、運輸等環節均符合相關規定。
湖南
湖南省衛生廳於2013年12月12日在衡陽、郴州,13日在省內常德等其他相關5個市州暫停使用深圳康泰批號為C201207090、C201207088這2個批次的疫苗。截至叫停前,湖南已使用108654支相關疫苗,尚有庫存202422支。庫存20多萬支已封存。
廣東
2013年12月21日,廣東省疾控制中心已向天壇生物緊急採購了145萬劑次的同類疫苗。
浙江
浙江永嘉縣衛生、防疫部門初步調查獲知:寶寶張嘉悅兩次接種的B肝疫苗,生產企業為大連漢信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批號為201205037,有效期為2015-05-04。根據接種信息系統上的接種記錄,當時注射使用的是2ML的一次性注射器,生產企業為杭州龍德醫用器械有限公司,批號為201109018,有效期為2014-08。疫苗和注射器均為省、市、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逐級下發。
永嘉縣衛生、防疫部門稱,東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資質合格,操作人員流程規範:東甌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經由永嘉縣衛生局批准認定,負責東甌街道的預防接種工作。接種人員經培訓考核取得預防接種培訓合格證,有初級護士資質,在實施預防接種前對兒童健康狀況進行了預檢登記,告知家長預防接種有關注意事項並簽名備案,接種後要求兒童留觀30分鐘,未見異常後讓家長離去。接種程式和流程符合規定要求。
四川
四川郫縣第二人民醫院表示,經雙方達成協定,由雙方共同申請屍檢,待死因明確後將進一步通過醫療鑑定,查清男嬰的死亡是否與醫院的診治行為有關。
2013年12月25日成都市衛生局在微博上官方回應稱,郫縣衛生局調查結果顯示,接生醫院疫苗管理和接種操作規範,醫院使用同批次疫苗未發現類似情況。患兒病情診斷明確,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

疫苗使用

Wind數據顯示,2012年B肝疫苗各規格共批簽發6839萬瓶,其中康泰2463萬瓶,占36%;大連漢信1776萬瓶,占26%;華北製藥金坦生物842萬瓶,占12.3%;天壇生物793萬瓶,占11.6%;2013年前10月,共批簽發9107萬瓶,同比增長101.9%,其中大連漢信2647萬瓶,占29%;康泰生物2399萬瓶,占26.3%;天壇生物2353萬瓶,占25.8%。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預防接種知識熱點問題答問材料”中提到,疫苗接種率越高、品種越多,發生偶合症的機率越大。中國每年有1600萬人出生,新生兒(0—28天)死亡率為10.7‰;據此推算,全國每年約17萬名新生兒死亡,即每天約466名新生兒死亡。以全國新生兒B肝疫苗首針及時(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率75%計算,每天約350名新生兒死亡者接種了B肝疫苗,即全國每天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可能出現偶合死亡350起。

相關病例


地點

性別
出生時間
接種時間

備註
湖南衡山縣患兒 2013年11月4日 12月4日接種第2劑B肝疫苗 12月6日死亡
湖南常寧市患兒 2013年4月3日 12月8日接種第3劑B肝疫苗和1劑流感疫苗 12月9日死亡
湖南漢壽縣患兒 2013年10月17日
11月25日接種第2劑B肝疫苗,
同時注射維生素K1,
約2小時後出現嘴唇、臉面發紫等症狀

經2個多星期搶救,
已從重症監護病房轉入
普通病房治療,身體狀況是否受影響需進一步觀察
深圳龍崗區患兒 2013年12月17日 17日10時37分注射B肝疫苗,10時39分缺氧病危 12月17日11時45分死亡
四川郫縣患兒 2013年12月8日 12月8日10點55分接種首針B肝疫苗,接種劑量為5μg,生產單位為北京天壇,批號為201105070-1。
12月11日因呼吸循環衰竭去世。患兒病情診斷明確,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不是疫苗引起死亡。
浙江永嘉 2013年10月19日 12月20日上午接種過產自大連漢信的B肝疫苗。
12月21日嬰兒死亡。
廣東江門
-
2013年10月21日 出生當天接種1劑10ugB肝疫苗,11月27日在當地衛生院接種第二針B肝疫苗。
11月28日早上家長發現嬰兒異常後隨即送醫,經搶救無效死亡。經中山市病例經專家組調查,診斷結論為重症肺炎,與疫苗接種無關。
廣東佛山順德區

2013年8月28日 兩次注射B肝疫苗均為深圳康泰公司生產 12月26日廣東佛山順德區新增一例女嬰接種B肝疫苗之後出現疑似異常反應的病例。
江蘇太倉市
-
-
2013年3月19日接種過第一針A肝滅活疫苗,又於2013年12月6日接種了第二針。 12月7日該男孩因不明原因發病就醫,經搶救無效死亡。
甘肅蘭州
-
2013年10月23日 10月23日出生後打過一次B肝疫苗,12月16日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打完第二針疫苗。疫苗大連漢信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產。 12月19日,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2013年12月20日,國家食藥監局官網通報,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幾個批次重組B型肝炎疫苗嬰兒接種後,在四川發生死亡病例。

市場影響

受康泰生物負面訊息的刺激,A股市場相關生物疫苗股出現集體上漲,華北製藥、天壇生物、安科生物齊齊漲停。博雅生物以接近漲停報收,華蘭生物漲幅在6%以上。
事件尚未有官方結果,但暫停使用康泰疫苗有利於天壇生物、大連漢信、華北製藥等擴大疫苗市場占有率。另外,安科生物和博雅生物也有涉足B肝疫苗概念。

後續報導

接種B肝疫苗後嬰幼兒死亡事件,最終均被認定與疫苗接種無關。2014年1月9日廣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發布全市2012-2013年0-3月齡嬰兒死因檢測數據。這些嬰兒理論上均已接種兩針B肝疫苗,分別為0、1月齡。數據顯示,導致廣州該年齡組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起源於圍生期疾病”,該類疾病包括出生低體重、早產、呼吸窘迫綜合症、新生兒窒息等,其中0 - 7天的新生兒死亡率最高。未見因接種疫苗導致過敏性反應死亡的案例報告。
2012年外地戶籍死亡率遠高於本地戶籍
根據全國死因報告信息系統數據,2012年廣州市共報告3月齡以內死亡嬰兒1051人,其中外地戶籍686人,本地戶籍365人。外地戶籍嬰兒死亡率幾乎是本地戶籍的兩倍。
按死亡時間分類,出生0-7天死亡470人,為最高危年齡組;出生8-15天死亡111人;出生16-30天死亡285人;出生31-60天死亡119人;出生61-90天死亡66人。也就是說,約45%的3月齡內嬰兒死亡,發生在出生後的第一周內。
以死亡率最高的0-7天新生兒組分析,2012年死因順位依次為:起源於圍生期疾病372人(其中出生低體重和早產151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67人、窒息43人、其他新生兒疾病111人);先天異常77人;呼吸道感染4人;傳染病3人;傷害3人;腫瘤3人;妊娠、分娩和產褥期併發症3人;心血管系統疾病3人;消化系統疾病1人;內分泌系統疾病1人。
死因監測中未見有疫苗接種相關的過敏性原因死亡案例。
2013年3月齡內嬰兒死亡減少146例
2013的監測數據顯示,廣州全年共報告3月齡以內死亡嬰兒905人,其中外地戶籍612人,本地戶籍293人。外地戶籍嬰兒死亡人數與本地戶籍的差異更加明顯,達到2倍多。提示圍產期保健、嬰幼兒保健等社會公共服務,應進一步向非戶籍人員延伸,非戶籍人員也應予以主動、積極的配合。
按死亡年齡分類,出生0-7天死亡449人,依然是最高危年齡組;出生8-15天死亡111人;出生16-30天死亡198人。隨著年齡越大,死亡人數日益下降。
而按根本死因分類,去年3月齡內嬰兒死因順位最高依然是“起源於圍生期疾病”。
綜合分析,該年齡組依然未見有疫苗接種相關性死亡案例報告。王鳴表示,疫苗接種是目前最為有效、經濟的防治傳染性疾病的途徑。在國家、省、市加強疫苗安全性監管的前提下,無論是國家計畫免疫的一類苗,還是自費二類苗,總體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

正視事件

疫苗:拒絕傳染病的最有力武器
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開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繁衍生息的歷史就是不斷與疾病和自然災害的鬥爭史。而曾經造成人類巨大傷亡的疾病,幾乎都是傳染性疾病,俗稱“瘟疫”——這些疾病發病迅速而兇險、難以治療、傳播飛快、致死致殘率極高。直到疫苗的出現,人類才終於擁有了對抗傳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在愛德華 琴納發明了牛痘疫苗後,威脅人類幾百年的天花病毒被徹底消滅了。
“強制注射疫苗”:世界政府的共識 挽救無數生命
“強制注射疫苗”實際上是指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免費疫苗注射。以中國為例,截至2013年12月中國所有的疫苗分為“第一類疫苗”與“第二類疫苗”,其中“第一類疫苗”即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二類疫苗”則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是否接種,也需要自費;而所謂的“強制注射”,是指適齡兒童入托或者入學時都需要提供相關疫苗的接種證明(中國特指“兒童預防接種證”);如果缺失國家一類疫苗的接種記錄,相關教育機構可以拒絕該兒童的入托或者入學。

誤解疫苗:可能就是誤解公眾健康
實際上,對於疫苗的懷疑並不僅僅發生在中國;世界其他國家也曾出現過公眾大範圍質疑疫苗安全的事件,但其所造成的結果卻十分觸目驚心:1974年,英國媒體報導稱接種白百破疫苗後發生36起嚴重神經系統反應。電視新聞的持續報導使公眾喪失了對百白破疫苗的信心,相關接種工作中斷,接種率從81%大幅下降到31%。但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下滑,英國百日咳發病率由接近之前 1/10萬上升至100/10萬~200/10萬,從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而在同一時期的日本,也是因為媒體誇張大幅報導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應,導致其接種率從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而當年,百日咳疫情在日本開始流行,出現1.3萬餘病例,41人死亡的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