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時間推斷

簡介

法醫實際工作中,大多數死者的死亡時間,可通過其家屬和知情民眾容易弄明由的,不需要專門的推斷.但是,在無名屍體,江河中的浮屍,殺人碎屍,殺人移屍以及其他死亡時間不明的案件中,準確地推斷死亡時間,便往往能為分析罪犯作案的時間,確定偵查範圍提供科學依據.
在國內外的法醫學研究中,死亡時間的法醫鑑定,一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其研究方式已從肉眼觀察逐步發展到組織學,組織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等先進的技術檢驗.但是,由於屍體變化要受到自身的和來自客觀外界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可能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採用各種方法推斷出時間也只是一種大致時間,不是絕對精確的.另外.由於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方法進行鑑別,都有較大的誤差.不能得到較為可靠的結果,因此,死亡時間的鑑定,應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一,根據超生反應推測

人死後,軀體的組織,器官對刺激還能發生一定反應.其種類很多,可用作推測死亡時間的超生反應有:
肌肉的超生反應:人死後2小時內,幾乎所有肌肉受機械刺激後均可發生收縮反應,尤以肱二頭肌為甚,並且不受環境氣溫高低的影響.死亡2小時後,則多半只能引起打擊處肌肉收縮.死亡超過5小時,一般即不再發生明顯的肌肉收縮.
死後皮下出血:在進行上述機械刺激試驗過程中,被打擊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其出現率隨死後時間的延長而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生反應:人死後在一定時間內,眼內滴入或注入藥物,可引起瞳孔反應.死後4小時,在結膜囊內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藥物,可發生相應的縮瞳或散瞳反應.如將藥物直接注入眼房內,則死後20小時,仍可是陽性反應.
汗腺的超生反應:汗腺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作用下,死後30小時內,可有發汗反應.

二,從眼和眼底變化推測死亡時間

眼壓變化:正常人的眼壓在14~21mmHg之間,死後10分鐘可降低為10mmHg,20分鐘可降低為7mmHg.開放性顱腦損傷的屍體,眼壓下降較快,眼球變軟.
角膜變化:死後數小時角膜出現斑塊狀混濁,12~24小時呈半透明狀,36~48小時高度混濁,難以透視到瞳孔.屍體的眼睛關閉時,角膜變化要慢得多.角膜變化還在較大程度上受溫度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在冰雪裡的屍體,角膜可長時間保持透明狀態.
用水或生理鹽水數滴濕潤角膜,然後用眼底鏡觀察眼底變化,亦可推測死亡時間,但此法僅適用於死後一天之內.

三,根據屍體現象推測死亡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黏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天開始出現.
頭髮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7天,夏季於死後2~3天,冬季於死後15~30天開始出現.
在盛夏季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屍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
如果所檢屍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屍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
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於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24小時左右;若出現於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於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於夏天的屍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7~10天,夏季於4~5天,冬季於1.5~2月出現.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

四,根據屍體胃內容物的消化程度推測進食到死亡的時間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後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範圍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表明,胃內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決於食物的性質.以米飯,蔬菜類食物為例,如果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乳糜減少,只有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則一般應當是在飯後1~2小時內死亡的.如果胃內食物全部成乳糜狀,只有極少的飯粒,蔬菜殘渣,食物已進入大腸,則大約是在飯後4小時死亡的.胃內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僅殘存如青菜頭粗皮纖維,海帶皮等硬質蔬菜皮,則在飯後4~6小時死亡.如果胃內容物是肉類或油膩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進食至死亡的時間的推斷應當相應延長.
運用胃內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來推斷進食到死亡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兩個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腸道推進食物的速度是有差異的;二是人死後胃腸蠕動和消化酶的作用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食物繼續推進和消化.這種情況在屍溫下降緩慢時更為明顯.

五,根據膀胱內尿液的多少推測死亡時間

在夜間死亡的人,還可以根據膀胱內尿的充盈程度來推測死亡時間.按照常人的習慣,睡覺前要排尿,如果屍檢時見膀胱內尿量甚少,則可能是睡後2~3小時內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則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這種情況偶然性較大,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僅憑此來判斷死亡時間.

六,根據蠅蛆的生活史推斷死亡時間

蠅蛆的生活史,是指蒼蠅從產卵,孵化成蛆,蛆蟲生長成熟之後變成蛹,成蠅後破殼而出在現場遺留蛹殼,完成一代蠅蛆的過程.由於蠅蛆各個生長階段具有規律性,因此在蠅蛆破壞屍體的情況下,是可以運用蠅蛆的生活史判斷死亡時間,特別是晚期屍體死亡時間的.
蠅蛆生活的各個階段所需時間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其中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主要是季節,氣溫和濕度.西南政法學院部分法醫教師和重慶市公安局的法醫工作者經過長期研究,總結出一個"屍體上蠅蛆生長發育與死後經過時間關係表",可以作為參考的(見附表).
此外,隨著蠅蛹成熟時間的增長,其蛹殼的顏色亦由黃白色,黃色,褐紅色,褐色到暗褐色,由淺入深.因此,在推測死亡時間時,還可以參考蠅蛹的顏色和蛹殼破碎殘存的情況等.

推斷人死亡時間是法醫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由於決定人死後屍體變化的情況是複雜的,因而推斷死亡時間,特別是精確推斷高度腐敗或者僅剩屍骨的屍體的死亡時間,具有相當大的難度,而且所推斷的時間幅度都較大.在法醫檢驗實踐中,必須根據每個屍體的具體情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結合案件其他證據,進行綜合分析,才能保證結論的準確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