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忍細看

歷史不忍細看

《歷史不忍細看》主編: 文歡,2007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所輯錄的近百篇文章中,有些是歷史事件知情者、親歷者的回憶!書寫歷史成了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因秉筆直書而遭遇血光之災甚至禍及九族者不知凡幾;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現代,歷史仍然充滿了數不清的謎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史料的發現,有些謎團才陸續地得以解開。

概述

歷史不忍細看歷史不忍細看
歷史的真實細微之處往往令人震驚。然而魯迅先生曾經指出,歷史往往是不可靠的,同時代人所寫的歷史尤其不可靠。胡適先生也曾有過一個精彩的比喻,歷史就是一位任人梳妝打扮的小姑娘。不要說在專制的封建社會裡,文網恢恢,動輒得咎,書寫歷史成了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因秉筆直書而遭遇血光之災甚至禍及九族者不知凡幾;就是到了近代乃至現代,歷史仍然充滿了數不清的謎團。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史料的發現,有些謎團才陸續地得以解開。

因此可以說,史家的任務就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構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接受的。這就要求,史家須摒棄功利,獨立思考,嚴肅認真,不斷地對歷史進行追問。把那些或者是因為利誘和威脅,或者是出於某種政治需要,或者是因為偏見,或者是因為個人的感情和愛憎,或者是我們所無法知道的原因,而背離了真實的歷史,一點一滴、持之以恆地去偽存真,恢復其本來面目,從而使歷史成為時代的見證、真理的火炬、記憶的生命、生活的老師和前人的使者。

內容簡介

見微知著以嶄新筆觸披露驚心動魄的真相去偽存真用生動細節還原歷史本來的面目。本書所輯錄的近百篇文章中,有些是歷史事件知情者、親歷者的回憶,把僵硬的歷史還原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變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有些是把被有意迴避或語焉不祥的歷史,經過作者的調查和探索,使其重見天日;有些是根據逐漸解密的檔案或史料,把塵封多年因而被長期誤讀的歷史賦予嶄新的生命和意義;有些是對歷史上某些事件、人物的說法、評價甚至是“定論”,根據作者的研究和發現,建構起迥異的命題和意蘊;有些則是把被歪曲、篡改甚至顛倒的歷史,還其本真或重新顛倒過來。

閱讀此書猶如走進一個陌生的國度,新穎的景觀層出不窮,身心會陶醉在一種受到新知刺激才會產生的精神愉悅中。本書以大眾為閱讀對象,對那些“純學術”的宏篇巨文,敬謝不敏。眼睛向下,拒絕枯燥,注重文采,把平民化、生動性、可讀性和趣味性作為遴選文章的取向。

目錄

人物新考

.司馬遷之惑

.女子穿開襠褲的漢朝後宮

.中國歷史上最淫蕩殘暴的帝王

.張麗華與“玉樹後庭花”

.天才詩人白居易的生活秘聞

.白居易說工資

.詩人的嫉妒~看文學史上的一段懸案

.朱熹的沉浮人生

.餓死蔡京

.歷史不忍細看

.張居正:中國唯一順風順水的改革家

.李贄:明朝第一思想犯

.從康熙與西學談起

.1834年的世界首富

.曹雪芹寫吃

.竊國大盜最後的日子

.陳獨秀在1921

.從梁啓超家書看王國維之死

.汪偽巨奸印象

.被虱子吞噬的女人

還原真相

.晉王朝的奢華

.王安石變法:幫了腐敗的忙

.豆腐渣戰艦壞事一忽必烈兩次出征日本失敗

.朱元璋何須除去“小明王”

.悲慘的官員和嚴厲的反貪

.甲申年的殺人有“道”

.明代腐敗的建設制度

.明朝曾鑄造出世界最先進的大炮

.細說清軍人關之戰

.皇室後裔確認雍正系篡奪皇位

.雍正為何詔令驅逐傳教士

.白蓮教的起源

.甲午年湘軍決戰日本的檄文

.甲午兵敗是因為開槍不瞄準

.極度奢侈淫亂是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之一

.清代官場圖

.探尋中國古代的命價

.中國歷史上十四次人口大滅殺

.“兩朵金蓮”的咒語

.古代都城選址一風水抑或科學

秘密檔案

.焚書坑儒原是一場陰謀

.關於秦始皇不死藥的考證

.唐朝望族不願娶公主

歷史現場

現代婚姻法的先驅人物:正德皇帝的父母

序言

英國哲人培根說過:“讀史使人睿智。”歷史不但可以給人以學識,重要的是還可以給人以智慧。它教人用深邃的眼光看待過去,品讀現在,觀照未來。只有這樣,才能不被眼前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所迷惑,而從容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尋找出符合歷史規律和發展邏輯的前進道路。

然而,這一切的必要前提是,歷史必須是真實的歷史,否則就會背道而馳,貽誤後人。可是,不容忽視的是,歷史也有可能欺騙我們。這是因為記錄歷史的執筆者和刪改者有的害怕得罪權貴,有的為了某種私利或者偏見,或者輕信權威,或者道聽途說,甚至有的公然編造歷史,無中生有。加上史書大多成書於封建王朝,修撰史書的多為御用史官,這種史書重視帝王將相,忽視人民群體;重視軍事、政治,忽視經濟、文化;重視權力、權術,忽視知識、技術……有這些偏頗,就不可能真實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

而即使是真實的歷史,在不同的人的眼裡,也都有不同的畫面。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那么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若用放大鏡一一細究,又能看到什麼?

若肯細看,歷史也許是另一副模樣。歷史的縫隙中滴著血淚,光鮮外表下裹著醜陋,曾經堅持的信仰也許崩塌,曾經不屑一顧的瑣碎可能頑強地撐起一座大廈,所以歷史不忍細看——細看之下,將會有太多的謎題和出人意料的答案。

由此,我們精心編著了《歷史不忍細看》一書,以饗愛史之人。拂去時光厚積下的塵埃,發現原來幾百幾千年前那看似遙不可及的一幕幕竟是那么生動鮮活。若能在明媚的午後,捧一杯清茶,細細品味,也許可以發現,那乾癟的史書充盈著濃濃的市井喧囂,那冰冷的宮廷滿溢著張揚個性的風姿,那嚴肅森然的制度等級逃不開戲劇性的歷史玩笑,那畫像上深沉默然的古人也曾色彩鮮明地活著。

本書蒐集大量被人遺忘、扭曲、誤讀、篡改的歷史資料,去偽存真、去蕪取菁,掃去歷史的煙塵,點亮真實的色彩。全書共分為鈎心鬥角的權位鬥爭、皇家不能說的秘密、歷代君主的離奇死因、雲譎波詭的政治陰謀、硝煙背後的軍事之謎、出人意料的後宮內幕、不可不知的歷史怪圈、名士的另一張臉譜、令人驚嘆的文人私密、不忍細看的歷史“緋聞”、歷史名人的死因新解、顛復常論的史實新探、被誤讀的歷史新證、塵封千年的史料新考、誤傳已久的經典定論、容易誤解的文化常識、不為人知的秘史檔案、千奇百怪的市井軼聞、讓人百思不解的古物迷蹤、迷霧重重的歷史謎題等篇章,多從細微之處入手,搜尋歷史的蛛絲馬跡。作為歷史的放大鏡、透視鏡和顯微鏡,不但從巨觀上把握歷史,還要從細微之處發現歷史,幫助讀者學習歷史,增長知識。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述一個個歷史人物、事件或文化知識,通過一篇篇小文反映大歷史,展現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別樣風貌。

《歷史不忍細看》以大眾為閱讀對象,拒絕枯燥乏味,注重文字的靈動,把生動性、可讀性和趣味性作為遴選的原則,思想開放,無論觀點還是材料,多有新鮮感,同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敘述引人入勝。本書堅決摒棄人云亦云、墨守舊說的慣性思維,而是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善於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發揮創造性的想像力,同時具有腳踏實地的科學精神,不去追求所謂“宏大的敘事”,而是守住一個“真”字,在對史料收集、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歷史邏輯對客觀歷史進行解構與重塑。不但向讀者提供豐饒的精神資源,而且給人們以衝擊、震撼和思考,使僵硬的歷史充滿活力。在波譎雲詭、疑團迭生的阻礙之下,呈現歷史的細節,把握歷史的脈搏,揭露歷史的真相,使讀者體會知曉真相的欣悅,了解歷史的鮮活與沉重,引導人們走進歷史的深處,從中得到啟迪和裨益。

媒體推薦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魯迅

中國社會在正式規定的各種制度之外,在種種明文規定的背後,存在著一套獲得廣泛認可的規矩。這套規矩往往與那些公開宣稱的堂皇原則相悖,並在實際上支配著社會的運行,這套規矩就是潛規則。

——吳思

作者簡介

馬一鳴,男,歷史學本科,心理學碩士,持多項心理諮詢相關資格證書,同時也是實力派社科圖書作者,自由評論家。獨特的教育背景賦予他更獨特和有見地的思維。尤其擅長從心理學角度切入歷史,探討歷史人物。已完成多部通俗歷史著作,除本書外,其著作《皇帝先生別鬧了》也將於近期上市。

名人推薦

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魯迅

中國社會在正式規定的各種制度之外,在種種明文規定的背後,存在著一套獲得廣泛認可的規矩。這套規矩往往與那些公開宣稱的堂皇原則相悖,並在實際上支配著社會的運行,這套規矩就是潛規則。

——吳思

從秦漢以後,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公例: “承平了數十百年,生齒漸漸的繁起來;一部分人的生活,漸漸的奢侈起來;那貧富也就漸漸的不均起來;這種現象,一天甚似一天就要釀成大亂為止。大亂過後,可以平定數十百年,往後就又如此了。”這是由於生產方法和生產社會的組織,始終沒有變更的緣故。

——呂思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