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主力直升機

武裝主力直升機

簡單的理解 武裝主力直升機,是指帶有攻擊能力、作戰能力的主戰直升機。

武裝主力直升機
米-28武裝直升機
米-28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的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綽號為“浩劫”(havoc)。
米-28於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同期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後大量裝備部隊。正在研製的型別有:海軍水陸兩用突擊運輸型、夜間攻擊型和空-空作戰型。
米-28的基本設計思想是用來攻擊地面坦克,攻擊近距支援攻擊機和直升機,攔截和下射低空飛行的巡航飛彈,攻擊地面活動目標和進行戰場偵察。
米-28機身橫截面小,從而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良好的生存能力。米-28直升機可直接用安-22和伊爾-76運輸機運輸到指定作戰地區。
旋翼系統旋翼有5片槳葉,旋翼系統採用半剛性鉸接式結構,旋翼轉速242轉/分。槳葉具有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翼尖前緣後掠,每片槳葉後緣都裝有全翼展調整片。槳葉由玻璃纖維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窩夾芯的Kevlar材料組成。槳葉前緣有鈦合金防蝕條。槳轂為鈦合金結構。
短翼在機身中部裝有懸臂式短翼,主翼盒結構用輕合金材料製造,前後緣採用複合材料。展弦比較小,短翼上沒有可動翼面。
機身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比較細長。在駕駛艙四周配有完備的鈦合金裝甲。
尾部裝置在垂直安定面端部有小的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後掠。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右側,最初的3片槳葉尾槳後來由兩副“剪刀”形的兩片獨立尾槳代替。
著陸裝置為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每一起落架裝有一個機輪。起落架裝有能吸收墜地撞擊能量的減震器。
動力裝置裝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功率為2×1640千瓦(2230軸馬力),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發動機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進氣口裝有導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塵和外來物吸入發動機。進氣道防冰採用發動機引氣。內部總油量為1900升。翼下還可吊掛4個外部油箱。
座艙縱列式前後駕駛艙布局,前駕駛艙為領航員/射手;正駕駛員在後,座椅為升降座椅。駕駛艙裝有無閃爍的平板防彈玻璃,透明度好。機頭下有上了釉的板,可能是安放微光電視或雷射指示器和手控目標尋的器那樣的敏感裝置。
機載設備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和火控系統。機頭圓形整流罩內裝有雷達天線。此外,還裝有紅外抑制和紅外誘餌系統。
武器機頭下方炮塔內裝一門改進的A2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能左右擺動100°,上仰13°,下俯40°,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每側短翼掛架上總共可吊掛16枚AT-6無線制導的管式發射反坦克飛彈和兩個可帶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機炮和制導飛彈的發射由前駕駛艙控制,火箭發射由兩個駕駛艙分別控制。
技術指標
旋翼直徑17.20米 尾槳直徑3.84米 短翼翼展6.4米
機長(不包括旋翼)16.85米 機身長14.3米 機身寬1.75米
機寬(包括短翼)4.87米 機高(至旋翼頂部)4.81米 旋翼槳盤面積232.3平方米
空重7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0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200千克
最大有效載荷3640千克 最大槳盤載荷44.77千克/平方米
最大平飛速度30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18米/秒 實用升限5800米 懸停高度(無地效)3600米
作戰半徑240公里 航程(內部燃油量)475公里 續航時間(最大燃油量)2小時
限制過載+3.0/-0.5g
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是卡莫夫直升機科學技術聯合體(原卡莫夫實驗設計局)研製的世界上首架單座近距支援武裝直升機。卡-50作為俄羅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機,還可用於執行反艦、反潛、搜尋和救援、電子偵察等任務。
卡-50裝備有短翼翼尖掛電子干擾艙,翼下4個掛架可掛4個B-8火箭發射巢,最多80枚S-8型80毫米火箭,或最多12枚AT-12雷射制導空面飛彈,射程8~10千米,可穿透900毫米裝甲。機身右側裝單管 30毫米2A42機炮,備彈量280發。可換裝的其它武器包括23毫米機炮、AA-8“蚜蟲”或AA-11“射手”空空飛彈、VB-32-57火箭發射巢,FAB-500炸彈。
卡一50曾使世界驚訝1992年8月和9月,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戰鬥直升機長一50,分別在莫斯科國際航展和英國范堡羅國際航展上公開露面。多年來,一直令西方好奇的俄羅斯“共軸式雙旋翼戰鬥直升機”之謎,至此終於亮出了謎底。卡一如一出現,就以其獨有的特點,使世界各國同行為Z驚訝。的確,卡一50是一種相當奇特的戰鬥直升機。其奇特之處有三:第一,世界上以往的戰鬥直升機都是單旋翼帶尾獎的布局,例如,美國的AH—l系列、AH-64,義大利的A-129,俄羅斯的米一24等。卡一50卻沒有採用這種布局形式,而採用了共軸雙旋翼的布局形式。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共軸雙旋翼戰鬥直升機。第二,過去,世界上的戰鬥直升機都是雙座的,而卡一50卻是單駕駛布局。第三,在此以前,世界上的戰鬥直升機在乘員救生上都是通過採用耐墜毀措施來達到目的,而卡一50卻首次採用了戰鬥機上使用的火箭一降落傘一彈射座椅救生系統。正是卡一扣的大膽設計和這些獨有的特點,使它在令人驚訝之時,又得到了人們的一片讚揚。
技術指標 
旋翼直徑 14.5米 機長(旋翼旋轉) 16.0米 機高4.93米。
正常起飛重量 98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0800千克。
最大速度(小角度俯衝) 350千米/小時 最大平飛速度 310千米/小時
垂直爬升率10米/秒 懸停高度4000米 作戰半徑250千米
續航時間1小時40分鐘 限制過載 +3g。
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虎”計畫是1984年正式開始的,那時法國和德國政府簽訂了一項諒解備忘錄,內容是研製取代“小羚羊”和BO1O5P(PAH—l)直升機的輕型攻擊直升機。備忘錄對將要研製的新的武裝直升機所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能夠滿足德國陸軍的要求,為此,德國陸軍就中止了購買美國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計畫。當時,德國陸軍已有150名軍官就AH—64直升機的使用、維護等,接受過美國陸軍的培訓。從修改上述備忘錄,到兩國的製造商,即法國的航宇公司和德國的MBB公司正式達成研製協定,就跑了一次馬拉松,花了整整5年的時間。該協定把要研製的輕型武裝直升機正式命名為“虎”(OGER)。根據計畫將首先研製兩個主要型別:火力支援型和反坦克型,共3個型號,即法國的火力支援型HAP、反坦克型EHAC和德國的反坦克型PAH—2。
按原來的研製計畫,反坦克型直升機HAC和PAH—2將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向法國和德國交付。1995年6月30日雙方商定,首批生產的“虎”直升機先向法國交付,共10架,交付時間為1999年。但同年11月,由於法國提出要推遲付款,因此交付時間隨之推遲到2001年。1996年5月,法國又改變了主意,致使交付時間進一步推遲,火力支援型將在2001年交付,反坦克型則在2001年交付。
無獨有偶。1996年10月,德國由於財政原因,也提出將“虎”的生產日期推遲1年。不過,他們打算通過加快生產進度來補償這推遲的1年時間,以保證在2001年能投入部隊使用。按計畫,到2006年將交付50架,此後再放饅生產交付速度。
“虎”武裝直升機的反坦克型,即法國陸軍用的HAC和德國陸軍用的PAH—2,主要用於攻擊敵人坦克和阻止敵人坦克的大規模攻擊;火力支援型HAP,只供法國陸軍使用,主要作為空中輕騎兵執行快速反應任務。
該機有護航和火力支援型及反坦克型兩種。護航和火力支援型裝一門 30 毫米自動機炮,備彈 150 ~ 450 發,另外可帶多達 68 枚火箭,減少火箭彈攜帶量可帶 4 枚空空飛彈用於自衛。反坦克型可帶 8 枚霍特2 反坦克飛彈和 4 枚空空飛彈。反坦克火力強,可掛8枚反坦克飛彈。 機載設備較先進,前視紅外儀使該機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另外還具有綜合電子對抗能力。結構緊湊、堅固,抗墜毀性好,安全性高,且易於維護保養。
機頭呈四面體錐形前伸,雙座串聯座艙,兩座艙垂直落差大,視野開闊,機身較短,大梁短粗。兩側安裝短翼,外段內扣下翻,各有兩個外掛點。
該機型主旋翼 4 片槳葉,頂置桅桿式觀瞄儀艙,尾槳 3 片,安裝於垂尾右側,平尾置於尾梁後和垂尾前,兩端裝有與垂尾形狀相同、但尺寸略小的副垂尾。 動力裝置為 2 台 MTR390 渦輪軸發動機 發動機進氣口各置機身兩側,前後各一,共 4 個,排氣口有大型包容體,排氣方向後上方。 後三點式輪式起落架。
技術指標
乘員 2 人 載油量 1360 升 懸停升限 >2000 米
續航時間 2 小時 50 分 機身長 14.00 米 機高 3.81 米
旋翼直徑 13.00 米 最大起飛重量 6000 千克
巡航速度 250 ~ 280 千米 / 小時
。。。
Ⅱ地位
為什麼武裝直升機會越來越受到重視呢?這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性能,在近年來的一些局部戰爭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性能特點:一是飛行速度較大,最大時速可超過
米-28300公里;二是反應靈活,機動性好;三是能貼地飛行,隱蔽性好,生存力強;四是機載武器的殺傷威力大。在現代戰爭中,武裝直升機主要可遂行以下的一些任務:一是攻擊坦克。武裝直升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反坦克和裝甲目標的武器。國外進行的模擬對抗試驗表明,坦克與直升機對抗的擊毀機率為12:1-19:1。在近年來的一些局部戰爭中,武裝直升機在反坦克作戰果纍纍。二是支援登入作戰。在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出動了近百架武直升機。三是掩護機降。武裝直升機是掩護運輸機和運輸直升機進行機降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的一次作戰行動中,在AH-64直升機掩護下,多國部隊的2000多名官兵、50輛軍車和火炮,大批燃料和彈藥快速突入敵縱深80公里的地域。四是火力支援。武裝直升機能有效地給予地面部隊行動實施火力支援。在海灣戰爭中,AH-64等直升機曾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為地面部隊進攻開闢了通道。五是直升機空戰。“有矛就有盾”。各國在發展武裝直升機的同時,也在考慮如何有效地對付它。目前普遍認為對付武裝直升機最有效的武器還是直升機。未來戰爭中,直升機間的空戰似乎是一個必不可免的趨勢。武裝直升機還可遂行偵察、空中指揮電子戰和其他作戰任務因而有人稱之為“戰場上的多面手”。武裝直升機在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中將會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現役的武裝直升機中,美國的AH-64和原蘇聯的卡-50尤為令人矚目。AH-64的最大允許時速為365公里,轉場航程約1900公里,機上裝一門30毫米口徑的航炮。可掛裝16枚反坦克飛彈或4枚空空飛彈,或火箭等武器,能執行反坦克、對地攻擊和為直升機護航等任務。卡-50是世界上第一種單座武裝直升機,即由一名駕駛員兼任駕駛和攻擊的任務。它的最大平飛時速為350公里,作戰半徑約250公里;機上可掛裝速射航炮、反坦克飛彈和火箭彈等;據稱也可掛裝空空飛彈。卡-50還開創了直升機使用彈射救生系統的先例。
Ⅲ作用
在軍用直升機行列中,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攻擊性武器裝備,因此也可稱為攻擊直升機。它的問世使軍用直升機從戰場後勤的二線走到戰鬥前沿,由不具備攻擊力的“和平鴿”成為在樹梢高度搏擊獵物的“雄鷹”。作為一種武器裝備,武裝直升機實質上是一種 超低空火力平台,其強大火力與特殊機動能力的有機結合,最適應現代戰爭“主動、縱深、 靈敏、協調”的作戰原則,可有效地對各種地面目標和超低空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使之成為 繼火炮、坦克、飛機和飛彈之後又一種重要的常規武器,在現代戰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
(一)可攜帶多種武器,攻擊多種目標。
長弓阿帕奇現代武裝直升機可攜帶反坦克飛彈航炮、火箭、機槍、空空飛彈以及炸彈、地雷、魚雷、水雷等武器。這些武器具有不同形 式、口徑、射程和威力。例如,反坦克飛彈制導方式就有多種,有紅外、雷射和雷達制導等。航炮的口徑有20mm、23mm、25mm和30mm等。 航空機槍口徑為7.62mm和12.7mm兩種。火箭有57mm、70mm、80mm和90mm等多種口徑。空空飛彈有紅外、雷達等制導方 式和彈徑不同的型號。這些武器的發射方式、射程威力更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攜帶上不同武器,現代武裝 直升機可用以攻擊地面、水面 和空中的點狀或面狀目標,軟目標或硬目 標。包括坦克、裝甲車輛、雷達站、炮兵陣地、通 信樞紐、前沿哨所、簡易工事、灘頭陣地 、水面艦船、水下潛艇、地面有生力量以及低空飛 行目標等。可以說凡是敵方目標,只要是火力能奏效的都可以攻擊。
(二)載彈量大,攻擊火力強
現代武裝直升機不僅攜帶武器種類多 ,而且載彈量大。就單機而言,起飛重量大的直升 體載彈量更大。如在兩伊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大量使 用的米—24武裝直升機,機頭裝l挺 四管12.7mm機槍、備彈量1500發,短 翼尖可掛4枚反坦克飛彈,短翼下4個掛架可掛 4個57mm火箭發射器,共裝火箭128枚 。如不掛火箭則可掛1500k8炸彈。又如在越南戰 場上就投入使用的AH—l武裝直升機, 機頭配l門20mm航炮(備彈量750發)或30mm 航炮(備彈量500發),機身兩側短冀下 可掛8枚反坦克飛彈或76枚70mm火箭。起飛重量 不足4t的A—129直升機配有1挺12.7mm機槍(備彈量400發),可帶8枚“霍特”飛彈 或52枚70mm火箭,空戰型則可掛8枚“西北風”空空飛彈。 對成建制的武裝直升機部隊來說,其攻擊火力更是令人不容低估。如俄軍1個摩托化師 建制的24架米—24,一次出動就可發射 3072枚火箭彈或36000kg炸彈(不帶火箭時)、96 膠反坦克飛彈、36000發機槍彈。美陸5 :重型師編制內的攻擊直升機營(44架從I—64、 AH—1)一次出動就可發射火箭彈16724 枚30mm炮彈52800發、反坦克飛彈352枚。
(三)不受地形限制,機動性好。
直升機特有的飛行特點是可在野外; 未經任何準備的場地起降,能在空中穩定懸停,不受 地形、地物限制,可敏捷地改變航線、 飛行高度、速度和姿態,因此可在戰區的任一指定地 點迅速集中或展開,可選擇有利的地點或 狀態,對敵進行攻擊或作機動規避,這是任何其他 地面和空中的武器裝備無法比擬的。固 定翼飛機雖然飛行高度、速度、重量等遠遠超過直升 機,但起降要依賴機場;而機場建設的 周期長、費用高,在現代戰爭中,機場是攻擊的首要 目標之一,必然使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其飛行高度高、速度快,但與地面低速目標的速度 差大、發現率低,攻擊時受到的限制較多。而地面的坦克、裝甲車、汽 車或水面的艦船則不僅速度無法與直升機相比,且受地形、地 物、水域的限制大,更無法與直升機相比。
(四)隱蔽性好,突襲性強
在現代立體戰爭中,武裝直升機多 在150m以下空間活動,固定翼飛機一般都活動在 200m以上高度。基於提高攻擊的突然性 和自身生存力的需要,武裝直升機從戰場前沿基地 出航時高度往往在100m以下,而在臨近 戰區(離戰場前沿數十公里)則採用貼地飛行,即 利用地形在離地10m以下的高度(通常 為3—5m)隱蔽機動,發現目標後突然發起攻擊。 這樣的接敵方式,難以被雷達、紅外、光 學系統和目視等偵察手段發現和跟蹤,往往會使敵 方淬不及防。現代先進武裝直升機裝有夜視、夜瞄裝 置,更可以在夜幕和其他能見度極低的 條件下迅速接近和攻擊目標,更增加了攻擊的突然性。
(五)視野開闊,具有良好的偵察能
武裝直升機在雲層高度低(60m以下 )、水平能見度差(小於400m)等條件下都可進行 有效的作戰活動。而地面觀察人員因受地形、地物 等影響,通常難以捕獲2500m以外的目 標。直升機可在不同的高度、方位觀察, 裝備有優良的電子、光學偵察設備的直升機更可在 晝、夜間發現和攻擊數公里遠的目標。互 [在作戰前沿己方一側或隱蔽進入敵方一例,通過巧妙地偵察,獲得第一手且範圍廣泛的戰場信息,並及時報告指揮部門及地面部隊。這對於戰 斗指揮和戰況的發展,顯然具有重要作用。
(六)反應迅速
能在需要的時間對關鍵的目標從各個方向實施反覆攻擊,武裝直升機相對地面各種武器具有時間上的快速性和空間上飛越地面障礙的高度機動 性,可以快速集中、機動和在指定地點作戰,巧妙地活動於整個戰場;可使用不同武器,對 前沿和縱深內的各種目標,從各個方向和角度上反覆實施攻擊。武裝直升機充分利用靠近前 沿的加油裝彈點及時補給,對敵實施持續的空中火力攻擊,這樣往往可收到良好的作戰效 果。即使在戰鬥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利情況時,武裝直升機也可隨時迅速後撤。
(七)便於與諸軍、兵種密切協同作戰
現代戰爭是諸軍、兵種的協同作戰。人們不可能苛求武裝直升機單獨去打贏一場戰爭, 甚至是一場戰鬥,它往往要同各種作戰力量協同作戰。現代立體戰爭,是指所謂“空、天、 地、海一體化的戰爭”。固定翼作戰飛機的飛行高度不能太低(200m以上),而直升機的飛 行特點,正好填補了這個“時、空”間隙——飛行速度0—300km/h左右,高度0—150m左 右。利用其良好的偵察和通信能力,武裝直升機與己方地面和空中部隊保持密切聯繫,而對 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最有利於通過實施快速及時的空中火力機動,改變戰場力量對比,形 成火力優勢,有力地配合其他軍、兵種戰鬥,直接影響戰役、戰鬥的進程和結局。 當然,武裝直升機在戰術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相對固定翼飛機而言,其 作戰半徑較短,一般為100一200km;對戰區前沿補給(加油、掛彈)和戰場維修(搶修和 備件供應)要求高;購置和使用費用較高,空地勤人員要經過專門訓練等。
用途
現代武裝直升機所具有的上述特點,使得其經受了多次規模不等的局部戰爭考驗,在戰 爭中顯示出其巨大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被人們稱為“超低空的空中殺手”、“樹梢高度的 威懾力量”。其用途主要包括下述幾方面:
(一)反坦克及裝甲目標
(二)近距離火力支援
(三)為運輸和戰勤直升機實施安全護衛
(四)爭奪超低空制空權
(五)攻擊海上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