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火車站

武漢火車站

武漢火車站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始建於1916年,先後稱通湘門站、賓陽門站、武昌總站、武昌南站,1957年遷到現地址,1969年建成現車站。武昌火車站地處京廣線的中段,位於京廣線、武九線和漢丹線的交匯處,是一個以客運為主,客貨運兼營的綜合性特等車站。始建於1916年,1918年正式開通,始稱通湘門車站;1936年,通湘門車站撤消,在此基礎上建立賓陽門車站,後易名為武昌總站。1950年8月改名武昌南站;1957年更名為現名。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武漢火車站武漢火車站

武漢火車站始建於1916年,是粵漢鐵路終點,也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客流集散中心。武昌火車站迎來首次大整形,“脫胎換骨”:體現楚文化風格,在服務和功能上大大提升,定位為經濟型車站。1991年,漢口火車站正式啟用。今年底,該站也將改擴建,建築風格返璞歸真,回歸老漢口火車站(大智門車站)的古典歐化風格。

武漢火車站位於青山重工業區邊緣楊春湖旁,毗鄰武鋼,地處武漢過境交通主動脈——三環線附近,工程總投資造價達77億元。火車站外形為9片波浪型重檐屋頂,中部為拱起的大廳屋頂,象徵九省通衢、中部崛起。車站高達50米,總建築面積37萬多平方米,建站規模在全國位居第五。武漢也由此成為中國首個同時擁有三大火車站的城市。

武漢火車站建成後將作為武廣高速客運專線的起點站。屆時,從武漢廣州僅需4小時,乘客還可以通過軌道四號線直達武昌城區。建成後,平均每5分鐘發一趟車,主要承擔京廣客運專線高速、普速列車的始發、終到,以及武合鐵路麻城段部分普速列車始發終到,另外還承擔鄭州、九江方向普通客車通過等。

武漢新火車站最大特點是站前有面積1.33萬平方米的高架人行平台,旅客在該高架平台上即可完成與公交、計程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無縫對接換乘。

與武漢火車站相配套的站區廣場,道路建設,軌道交通及環保工程也於今天同時開工,整個工程預計將於2008年9月底全面建成。

規劃特點

武漢火車站-----規劃特點武漢火車站-----規劃特點
進站模式中西合璧:中國現有火車站進站模式均為等候式。國外火車站則是通過式,即到即走。武漢火車站首創等候式和通過式相結合的流線模式,採取“高架候車,上進下出”的方式。旅客可選擇進候車室候車進站,也可直接由綠色通道進站。

轉乘捷運不用出站:武漢站將形成鐵路與城市公交捷運的無縫連線,給乘客提供最大方便。武漢站是規劃中的城市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的終點站,地下一層設站台層。乘客下火車後,不出站就可轉乘捷運,並可通過沿線岳家嘴、徐家棚、洪山廣場、武昌火車站等換乘節點,實現與其他軌道交通線路的銜接。

藉助陽光發電節能:武漢火車站建築面積龐大,運營能源消耗巨大。該站屋頂局部採用太陽能光電板作為材料,白天可藉助充足的陽光發電,用於車站照明。

串起活水景觀帶:為在設計中體現武漢的水文化特色,人工挖鑿成一條長1000米的活水景觀帶,將武漢火車站北面的楊春湖和南面的東湖連通,這是武漢第一座有活水穿越的火車站,水帶上分別建有2座市政橋和景觀橋,用於通車和走人。而為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人工水系還被打造成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統的重要一環,並利用人工水系作為水源,直接噴灌給植物澆水。

“綠色滿園”高綠化覆蓋率:武漢火車站站房猶如一隻展翅的白鶴,為營造白鶴飛翔在綠林上的觀感,此次設計的綠化覆蓋率達到65%,顛覆了以前火車站大面積鋪磚的做法。武漢火車站南邊將打造成彩葉風景林帶,充分利用欒樹、楓香、無患子、紅葉李等80餘種武漢特色樹種,營造五彩斑斕的美景,利用園林藝術中的“借景”手法,讓東湖的自然景觀帶延伸到火車站。東面由楓楊、香樟杜英等植物形成常綠背景林,有效阻隔武鋼的工業組群污染,西面則打造成“山水”客廳,沿活水帶兩側建濱水植物群落,以楓香、鳶尾、睡蓮點綴,沿水帶還布局了咖啡廳等城市公共空間。

高科技手段閃亮登場:新火車站採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有的還是首次在武漢使用。比如:廣場上鋪設的硬質透水材料為一種透水混凝土,這是北京鳥巢場館建設中使用的材料,透水性好,地面不會積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的植物牆也被引入到火車站建設,人工水帶兩側建築外立牆將罩上框架鐵網,培育好的整塊植物連同土壤,一起掛在鐵網上,周邊配有滴灌系統,西廣場將建一套中水回收系統,中水將用於廣場植物的灌溉。

設計亮點

武漢火車站-----設計亮點武漢火車站-----設計亮點

快捷———旅客進入候車廳
中國現有火車站進站模式均為等候式,先候車後上車。國外火車站則是通過式,類似於武漢輕軌式候車樣式,即到即走。武漢新火車站首創等候式和通過式相結合的流線模式,運用“視覺引導”設計,旅客可在中央大廳選擇性進入候車室候車,或直接由綠色通道進站。
舒適———旅客高架候車不走回頭路
設計方經過考察,放棄“線側式”候車方式,因為這類候車方式造成旅客從候車廳到站台行走距離過遠。於是進行採取“高架候車,上進下出”。候車大廳是一個大跨度流線型金屬屋蓋,採光充足,四邊是環型商業廣廳,市民在中庭可以居高臨下看清站台列車發車情況。另外,武漢站利用高架軌道下12米空間,設計一個出站夾層,夾層下設定各類車輛停車場,出站旅客通過天橋和各種垂直交通工具,乘坐電梯或者步行下樓梯,到達各公交站台、停車場,完全實現人車分流。人流是單向向下流動,不走回頭路。
方便———不出火車站可乘捷運
據介紹,新火車站將實現鐵路幹線、地下鐵路、公路等緊密銜接,實現“無縫”換乘或短距離換乘。也就是說,乘客下火車後,不用走出火車站就可以轉乘捷運。作為配套建設,捷運4號線一期(武昌火車站經洪山廣場、中北路一直到武漢火車站)、捷運5號線將提前延伸到武漢火車站。僅在火車站地下6米接捷運,
寓意———造型體現湖北味
車站整體造型凸現兩大含義,中部崛起和九省通衢。50米高的車站是建築中部突出的大廳屋頂,預示著武漢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關鍵地點。外觀是九片重檐屋頂,同心排列,又預示九省通衢,同時突出武漢作為我國鐵路四大客運中心貫通全國、輻射周邊的重要交通地位。建設注重綜合經濟效益,考慮設施預留和使用的靈活。

發展現狀

武漢火車站武漢火車站

被鐵道部評價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武漢火車站,不僅建築別具一格,更在車次公交化、售檢票捷運化、服務機場化等方面體現出與傳統火車站的顯著不同—— 從單一的上下車功能到城市新中心傳統火車站只具有一個候車、出行的單純交通功能。新總規將武漢火車站周邊的楊春湖定位為武漢市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楊春湖核心區已經規劃了三個公園、三個湖泊。車站區是“站前綜合服務核”,發展商業休閒娛樂、公園功能。車站西邊,規劃有更大的服務核,將為這個城市副中心提供商業、服務業、辦公、文化、會展、娛樂和旅遊。未來的楊春湖,城市生活區在西邊,產業園布局在三環線以東,將發展成一個新型城市副中心。
將來,外地客從高鐵下車不進武漢主城,就能在楊春湖畔參與一個全國性的會議或者完成一次重要商務談判。楊春湖地區的規劃,借鑑了法國里爾的成功經驗:里爾在火車站地區發展會展、商業、演藝、休閒、辦公,每年吸引1400萬遊客,成為歐洲城市中心。從封閉壓抑的站房到通透愉悅的大空間傳統火車站人群擠在候車大廳內,光線和空氣都很沉悶。武漢站5萬平方米的乘車區室內,白天有70%的光線來自天上,而不是燈光。中建三局項目部負責人介紹,武漢站四面都有玻璃幕牆,總共3萬平方米、1.2萬塊。為了表現百湖之市水波的造型,站頂的弧線處全部是異形玻璃,約5000塊。黑色玻璃框線也“配套”做成異型。大玻璃賦予武漢站現代感的通透,也為武漢站節約了能源。據介紹,玻璃均是雙層隔溫玻璃,冬天擋住嚴寒,夏日減弱陽光。這些玻璃都經過了防自爆處理。

武漢站的候車位是6000個,而其高峰小時客流量是9300人。中建三局項目部負責人介紹,“武漢站在進站大廳的兩側,布局快速通道,乘客由此可以快速下到自己所乘列車的站台。武漢站是一個等候+通過式的車站,像飛機場。”從無防護建築到低碳站房,早年,生火爐取暖和用冰塊降溫,成為火車站冬夏做好服務的象徵。武漢站調節室溫的能源30%來自地下。三局項目部介紹,武漢站的地下打了1500個孔,鑽深100米。“冬天,從100米的地下取溫度高於地面的地下水,形成交換,提高室內溫度。夏天,取地下涼水為室內降溫。”

武漢火車站武漢火車站

據了解,這種地熱裝置夏季可以為武漢站大廳節能50%,冬夏平均節能30%。武漢站的屋頂可以發電,它是“彩”條狀——一條透光的材料採光,一條金屬主發電。金屬上面安裝著太陽能發電板。據介紹,武漢站兩邊“鶴”的翅膀上,3萬平方米屋面裝有光伏發電裝置,“可以滿足武漢站內一半照明用電”。曾經,國內大小火車站“千人一面”,盒子一般的造型,中間大候車室,兩邊辦公或售票。車站後邊就是站台。
武漢站的意象是“千年鶴歸”,中庭是鶴身,乘客進站、到站台、候車全部在中部“立體”布局。鶴伸展的翅膀就是開敞的有雨棚站台。而新鄭州站取用中國“鼎”的造型,表現了中原文化的深厚;北京南站則以天壇為載體,傳承了中國建築文化的精髓。
從“外”接公交到站內“零換乘”以往大型鐵路客站附近設有長途客運站,如武昌火車站、漢口火車站。武漢站的地下一層和二層,是捷運4號線和10號線,東廣場布局了長途汽車站和公交樞紐站。站台以下的地面出站層,設定的士島和社會停車區。不出武漢站,乘客就能原地搭乘捷運、長途、公交、的士及私家車。下一步,連線機場的軌道開通,武漢站可與航空“連”上。從分隔式到具有“可讀性”傳統火車站,人與火車是隔離、看不見的。

現在武漢以北鐵軌已經分段交付驗收,還剩下武漢火車站至天興洲特大橋的短短一段,按要求也會在明年交付驗收。武廣客運專線是京廣客運專線的南段,目前北京至石家莊、石家莊至武漢段都在抓緊建設客運專線,且都計畫明年通車。這樣,從廣州出發,一路沿客運專線到達北京,只要約8個小時。

發展目標

武漢火車站交通樞紐武漢火車站交通樞紐

2010年9條線路服務武漢火車站
線號 起點 止點 走向

111 武漢火車站 漢口火車站 團結大道-建設十路-友誼大道-徐東大街-長江二橋-解放大道-青年路
234 新榮村客運站 武漢火車站 解放大道-漢施公路-天興洲大橋-三環線
235 武漢火車站 魯巷 北洋橋路-青化公路-青王公路-落雁景區路-魯磨路
525 武漢火車站 白玉山 北洋橋路-友誼大道-青王公路-武東路-青化公路-白玉山
540 武漢火車站 武昌火車站東廣場團結大道-秦園路-中北路-中南路-武珞路-丁字橋路-紫陽東路-靜安路-塗家嶺路
551 武漢火車站 武勝路 建設十路-冶金大道-沿港路-和平大道-長江二橋-解放大道-友誼路-京漢大道
638 武漢火車站 武漢火車站 三環線-友誼大道-工業三路-冶金大道-和平大道-建設二路-友誼大道-園林路-武青四幹道
725 武漢火車站 塔子湖體育中心 團結大道-工業大道-友誼大道-徐東大街-長江二橋-金橋大道-幸福大道
734 武漢火車站 中華路 團結大道-秦園路-臨江大道

現實意義

武漢火車站武漢火車站

武漢火車站這項總投資超過140億元的大項目,位於武漢市青山區楊春湖東側,主要包括武漢火車站站房、站場,軌道交通4、5號線捷運車站,配套道路、環境改造等工程。工程計畫於2008年9月完工。
其中,武漢站總建築面積35.5萬平方米,投資超過40億元。設客運專線、普速兩個車場,共有正線和到發線20條,站台11座。根據2030年的設計,高峰小時旅客傳送量為9300人。
車站主站房造型如一隻展翅大鳥,寓意千年鶴歸、九省通衢和中部崛起。站房主要分為地面層、站台層、高架層,最高點距地面58米,首層為鐵路橋樑結構,上部為大跨度空間鋼結構的客運站房。建成後的武漢站,將實現“等候式”和“通過式”相結合的全新旅客進站模式。
根據鐵道部有關規劃,我國鐵路交通將建設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大樞紐中心。武漢站建成後,將凸顯武漢內陸最大鐵路樞紐地位,促進湖北和中部地區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