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武漢工商學院環境生物工程學院秉承“弘德博問,和諧拓新”的校訓精神,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教育為目標,擁有第一個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5年獲湖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築面積約5000㎡的綜合實驗大樓,擁有價值近1000萬元的儀器設備,同時建立了湖北君集水處理有限公司、武漢長聯來福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南太子湖污水處理廠、武漢恆和達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武漢生物化學製藥有限公司、武漢人福藥業有限公司等15個教學實習基地,其中,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武漢長聯來福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為校級實習實訓示範基地,2015年獲省級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學習與鍛鍊平台。

學院概況

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學院籌建於2002年,是同類高校最早成立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單位之一,已成為水環境治理工程套用領域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現有環境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製藥3個本科專業,2015年在全省率先開設環境監測實驗班。其中環境工程專業為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專業,生物工程專業為校級工科重點專業。
學院教學科研實力雄厚,現聘請一批知名的客座教授。專職教師52人,其中正高職稱的教師5人,副高職稱的教師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碩士學位的教師22人,雙師型教師8人,院長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李圭白先生。學院擁有1個院士工作站、1個5000多平方米的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近1000平方米的第三方環境檢測實驗室、1個省級實習實訓基地、15個校企合作教學基地、2個校企合作研究院等教學科研平台,教學科研儀器價值近2000萬元,擁有全國同類院校一流的實驗教學條件。
學院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建院宗旨。根據國內外環境和生物工程相關專業發展趨勢和行業需求,堅持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套用人才培養定位,與湖北君集水處理有限公司、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建立了“定單”培養模式,逐步形成了水污染控制工程、活性炭水處理技術、微生物水處理技術、環境監測理論與技術、基因工程與生物物質分離提取,生物化學與酶工程、資源微生物開發和利用等多個優勢研究方向。學院在水深度處理工程套用技術領域優勢明顯,特別在活性炭水處理工程套用技術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已有許多大型工程套用案例,並開發了成套裝備。近年來,學院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東華大學、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湖北君集水處理有限公司、景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十家單位保持密切產學研合作。
多年來,學院建立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培養了大量的面向行業需求、面向工程套用,寬口徑、強能力高水平工程套用人才。有一批畢業生成為國有大型企業、國家公務員和上市企業的技術骨幹。目前,畢業學生考研錄取率和就業率連續多年在同類院校中首屈一指,其中畢業生有幾十名博士或博士在讀。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評比中屢創佳績,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自2010年連續五年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兩項、三等獎8項和優秀組織獎1項;自2006年連續五屆(二年一屆)湖北省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中分別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優秀獎人;2012、2014連續兩屆湖北省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中分別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理項,優秀組織獎1項;自2010年連續五屆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優秀成果報告會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多項。
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貫徹以學生為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驗教學觀念,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系統掌握本專業基礎知識和必備技能,具有創新與創業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高級工程人才。

專業介紹

環境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三廢治理技術、污染防治工程設計、環境監測和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具備科技研發、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團隊協作和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環境工程專業每年考研率為全校第一,歷年來為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輸送了大量的科研後備人才。
核心課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環境監測、環境工程CAD設計及套用、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化工原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保設備設計及套用、清潔生產、環境管理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
就業方向:環境工程專業是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熱門單位,本專業每年為各地市級政府和事業部門培養了許多專業素質過硬的環保人才。本專業就業的優秀學生可從事政府環保管理部門、城市水務管理部門、各級水處理運營企業、環境工程施工企業、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及各類企事業單位進行水處理與水質監測、環保設施的設計製造、環保設施的安裝調試、環保設施的運營操作與管理、環保設施的行銷、環境監督管理、清潔生產審核等相關工作。本專業就業率在95%以上。

生物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微生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酵工程等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科技研發、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團隊協作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在發酵、製藥、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工程設計、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和質量監控等工作崗位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與遺傳育種、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化工原理、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發酵工程、基因工程、工程製圖等。
就業方向:可在生物工程、生物製劑、發酵及釀造、酶製劑等企事業單位、科研所等從事設計、生產、管理、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工作;也可在醫藥、食品、化工、環境保護、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領域從事研究、生產、檢驗分析、行政管理及市場行銷等工作。優秀畢業生可攻讀博士研究生或出國深造。本專業就業率在95%以上。

生物製藥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掌握生物製藥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藥品的生產、檢驗、經營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製藥企業或食品生產企業從事生產操作、質量控制與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核心課程: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儀器分析、化工原理、製藥工程下游技術、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藥物化學、製藥工程與設備、生物製藥工藝學、藥品GMP及認證、藥事管理等課程。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藥物製劑生產企業、藥物原料及中間體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從事藥品生產、管理、檢驗、銷售等工作,亦可在化工、食品、保健品等相關行業從事生產、銷售和檢驗工作。學生通過學習和接受培訓,可獲得藥物製劑工、藥物檢驗工等職業資格證書。優秀畢業生可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師45名,其中2016年1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導李圭白受聘為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他將為武漢工商學院的發展提供諮詢和指導,所在團隊還將與該校協同開展技術團隊建設、科研攻關、項目合作、成果轉化等。條件成熟時,擬在該校建立李圭白湖北省院士工作站。 教授5名,副高職稱的9名,中級職稱的25名,具有博士學位的9名,90%以上的教師具有碩士學位,雙師型教師8名,還聘請了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高職人才參與實踐教學。在學科建設方面,《化工製圖》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酶工程技術》被評為校級優質課程。

名師風采

李圭白,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兼任全國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學會副理事長、國家住建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是我國最早研究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的學者,在高濁度水處理工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我國高濁度水處理技術的奠基人之一。他研究成功的高濁度水透光脈動單因子混凝自動控制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近年來研究成功的高錳酸鹽飲水除污技術、流動電流混凝控制技術等,都是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推動了我國給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巴能軍,博士,高級經濟師,兼任武漢弘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湖北君集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省工商業聯合會常委。再生粉末活性炭水處理工程套用技術的倡導者和實踐者。2008年至今,自籌資金近2億元,帶領團隊攻克“再生粉末活性炭污水深度處理”關鍵技術——粉末活性炭大規模工業再生和固液分離技術,該技術現已實現從單一技術到集成技術、從技術到工藝、從工藝到成套設備、從單個企業套用到工業園區套用四級跨越,擔任過粉末活性炭再生工程套用設備六代總指揮,擔任日處理萬噸以上工程套用項目總指揮5次,擔任日處理15萬噸以上工程套用項目總指揮1次。2007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並被評為“湖北經濟年度風雲人物”。
李魁聲,市政工作專家,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先後在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哈爾濱工業大學水資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哈工大水資源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現任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客座教授。李專家在部隊有30多科研工作經歷,曾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因此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建設部一等獎一項,個人榮獲三等功2次,2014年,並被評為總後勤部先進個人,李專家為部隊保障做出突出貢獻。
吳士筠,武漢工商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1981年調入中南民族學院化學系工作,1987年被評為實驗師職稱,1993年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細胞遺傳學實驗室從事訪問學者工作一年,1995年被評為高級實驗師,1996年任中南民族學院化學系生物教研室實驗室主任,1997~2004年任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基礎實驗室主任,2005~2006年任中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基礎實驗室主任,2006~今任武漢工商學院環境工程與生命科學系實踐教學教研室主任、實驗教學中心環境與生物工程分中心主任。主持或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十餘項,發表論文五十餘篇,或省部級獎3項。
李德華,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化工基礎、化工原理、計算機在化學化工中的套用、綠色化學化工等課程的教學及科研工作。1992年~2006年任華中師大化學學院化學工程教研室主任、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校級優質主幹課—“化學工程基礎”課程責任人。曾任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化學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中師大化學學院教學督導組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