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村

武昌村

全村人口約800人,是中沙鄉勞力輸入的重要村。 自中沙鄉武昌村開始漂流,隨即進入山青水碧的境地。 李宗澎,寧化中沙鄉武昌村人,其父李朝環,清朝中武舉,官任浙江領運千總,不幸早卒。

基本概況

武昌村寧化縣中沙鄉中沙村東北7公里處。東臨湖村鎮,北面水茜鄉,是中沙入兩鄉鎮捷徑的必經之地。全村人口約800人,是中沙鄉勞力輸入的重要村。全村在處就業人口約500人,占總人口60%以上.

天氣氣候

該村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氣候溫和,全境系武夷山脈余脈的丘陵地帶,海拔大多在330-380米,無霜期295天,年平均氣溫17.3℃;雨量充沛,植被覆蓋率高達80%,年平均降雨量1000-1600毫米;土壤肥沃,以紅黃壤土為主。是茶果之村,全鄉有果樹面積400畝。是農業之鄉,全村人均耕地1.8畝,主要農作物為糧食、烤菸、食用菌。還盛產紅菇、香菇、大豆、竹筍、棕製品、茶油等特產。百年古樹較多,被列為重點古木名樹保護村,其中紅豆杉、楠樹全村幾乎可見。
此外該村水利資源豐富,一條河流貫穿全境,源自水茜鄉,河水平均深度2.3米,河水清澈見底。河裡擁有大量水產資源,其中石斑、唐獅魚更是著名。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庫;裝機容量1200千瓦。武昌村還是我縣為數不多的古村之一,村內全為李姓村民,保留有唐朝古街遺址,配套寺廟兩座,歷史悠久,文化氛圍突出,同時,純手工製作棕繩也別具特色。

旅遊資源

武昌河
武昌河,默默地起始在密林叢中。自中沙鄉武昌村開始漂流,隨即進入山青水碧的境地。沿途岩險石怪,灘多浪急,大浪撲面,涼徹全身,不似小三峽,勝似小三峽。清澈的江水,急疾在山間峽谷,兩岸杳無人煙,猶入原始叢林,給人以超脫世塵而心底坦然的感受。
但逢渡過險灘,陣陣白浪撲面襲來,從頭到腳都濕了個透徹,而打水仗的奮亢讓所有人都忘卻了河水的冰冷和寒涼。所見所聞,野趣橫生,古樸神奇,看一眼便留下深刻的記憶。
這裡河道落差較大,河流水量充沛,流水端激,波濤洶湧。如從武昌村乘舟順流而下,兩岸自然風光秀美,滿山茶園,滿目青翠,竹林繁茂,空氣清新,清流潺潺,妙趣橫生。這裡沒有了城市的喧囂,也沒有了鬧市的“浮塵”,只有“雲自無心水自閒”的翠綠景致。
武昌河的魅力還在於它的水:潺潺溪水,涓涓清流,澄澈無比,沁人心脾。水底魚群卵石依稀可見,淳樸的田園風光映於水面,驚飛的野鴨貼水飛翔。令人時而驚險刺激,時而悠然自得,正是“溪岸青山擁翠竹,輕舟漂入畫圖中”。在此漂流,可以洗手濯足,悠哉閒哉;可以沖漂過壩,有驚無險;可以觀鄉野景致,可以在河灘休閒,不失為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武昌河位於中沙鄉境內,河道接水茜溪再接建寧縣閩江源,可漂流河段約10公里,從武昌村流至練畲村。此處交通較為便利,水泥公路直達武昌村河段,漂至練畲村上岸即抵達城區往天鵝洞景區的旅遊公路。
村內還保留有唐朝古街遺址,石板官道。

大圓山寺

大圓山寺,俗稱“上經堂”,坐落於距中沙武昌村南3 華里的公路附近,距縣城約20 公里,可通車。
該寺始建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已有300 多年歷史。解放前該寺住持釋合正,70餘年前已圓寂,其後由釋務連線任,當時己84 歲高齡,1958年在店上張坑村圓寂。1966年該寺被拆毀。
1985 年農曆10 月,由主持該寺的居士李金穩(時年58 歲),來大圓山原址重建四扇三植磚木結構的單層佛殿,並塑有觀音、文殊、普賢三接引佛,及五穀神、韋馱天神、地母娘娘等神像。
1994 年,在佛堂右邊又建廚房、飯堂及僧房等,其二層供奉地藏王菩薩。另有土木結構的單層柴房。
2003 年又新建雙層磚混結構的西歸堂及僧房,現已建好一層,二層尚未施工。
目前寺院已建成總建築面積為541.15平方米,該寺坐北朝南,寺院大門左側篙竹離離,交相爭翠,環境幽靜。其山以盛產篙竹聞名,寺前擁有菜園、稻田各2畝,及另星油茶園。寺內常住居士2 人.往來交通便利,香火旺盛。

名人軼事

李宗澎,寧化中沙鄉武昌村人,其父李朝環,清朝中武舉,官任浙江領運千總,不幸早卒。宗澎事母至孝,母病悉心照料,並常燒香禱告蒼天,願減自己壽命,祈保母病早日痊癒、身體健康,在宗澎的辛勤照料下,母病遂痊癒。閱數年母病又發,經百般醫治無效而逝。宗澎悲痛萬分,乃蓄髮、斷葷酒,終日跪伏在靈柩前誦經念佛,無論炎熱酷暑、天寒地凍,從不間斷,其真誠使見者無不為之感動,就連老鼠也常成群聚在其母靈柩前聽其誦經。守滿三年期滿,擇地安葬後,宗澎在墓地搭寮守墳,其間經常有老虎猛獸出入其母墓門,宗澎不為所懼,受盡艱苦,堅持守墳三年。因其在守靈、守墓期間,有“鼠出聽經、虎入墓門”之異,而被邑人稱為大孝子。
宗澎生前勤勞耕作,家庭經濟不是很寬裕,但輕薄錢財、樂善好施,長期供養同族中生活困難者二十八人。鄰近村莊因生活困苦,死後無錢埋葬者,宗澎則慷慨施以棺槨,助其埋葬。一生施人棺槨七十多具。同事,每到歲底寒冷之時,宗澎即給村中貧者分送寒衣、棉襖,使其溫暖過冬。每逢春節、端午,又給貧困之家分送米糧,使其能與公眾一樣飽過春節。有些親朋好友問其為何這樣做?宗澎則說:“每當我看到這些窮人,不是因為好吃懶做而衣食難度,就好像欠他們什麼似的,自己拿些衣糧接濟他們,也覺得心裡安樂。”族人為宗澎事母至孝,疏財仗義救濟貧民之事欲舉於學,予以表彰,宗澎堅決拒絕,並說:“孝敬父母,是人子之天責;濟世救貧,是人者之義務,我怎能以此,竊取榮譽,而獲罪於良心道德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