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村

下洋村

下洋村以駐地自然村得名。 下洋村是龍涓鄉政府駐地。 下洋村現留有古廟2座。

摘要:在全中國各地有許多村名為“下洋村”,各有特點,分別介紹如下: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下洋村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下洋村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下洋村

地理位置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下洋村位於仙居東部,地處永安溪下游,距仙居縣城關東南方約17公里,東邊是永安溪,溪東岸就是羅渡村,屬臨海市轄區。南邊是台金高速公路下山頭村、步團村。西邊是前潘村。北邊是永安溪、橫路丁村、35省道。

村名來歷

下垟村地處永安溪南畔,前潘之下,有一片較平坦的土地,故稱下垟村。

歷史延革

清朝屬三十七都轄區。
現屬下各鎮轄區。

基本概況

據1983年統計,全村188戶,830人。有耕地面積640畝。以種植水稻為主,盛桕子、水竹。

開發資源巨大

1、清朝時,村南有朱溪港經過,向東注入永安溪,現朱溪港改道經下張村注入永安溪,有大面積的溪灘地可利用。
2、下垟村地處仙居縣永安溪下游,年年發洪水都會淹,解放後,仙居縣人民同天斗,同地爭,在永安溪各分支上游,建造了大量水庫,既可發電,又可防洪水,特別是下岸水庫建好後,洪水量大減,永安溪兩岸有大量的土地可開發。
3、淡水資源豐富。

浙江省雲和縣崇頭鎮下洋村

下洋村,位於浙江省雲和縣崇頭鎮西部,距縣城21公里,鎮政府10公里,後交公路穿村而過。全村分下洋、朝善、牆圍底3個自然村,170戶,638人,畲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一半,是一個革命老區村。全村低收入農戶71戶,200人(其中低保戶25戶,39人),黨員13人,耕地面積909畝,山林面積7764畝。全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於食用菌和高山蔬菜,2008年人均純收入4530元。梅源梯田座落下洋村,2007年成功舉辦第一屆梅源梯田芒種開犁節。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下洋村

下洋村位於官橋鎮政府駐地東北8公里處。村委會設在下洋,東、南、北三面與晉江市交界。有下洋、石泉、六角亭、後林埔、龍橋、龍頭洋6個自然村,有16個村民小組,村民1088戶、4000人。
下洋村有耕地1404畝,山地1377畝,主種水稻、甘薯、小麥、花生。盛產龍眼、桃李,被譽為“水果之鄉”。村裡的後林埔為鄰近村農副產品聚散地。有醫療所、國小各1所。前埔邱店公路貫穿其境,交通方便。
歷史沿革
下洋村以駐地自然村得名。元、明、清屬三十三都,民國屬“東邊保”,1949年解放初屬下洋鄉,1958年成立下洋大隊,1984年改稱下洋村委會。[1]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龍涓鄉下洋村

下洋村是龍涓鄉政府駐地。在鄉境中部,龍涓溪中游。其地勢低於四鄰村落,又為沿溪小平原,故取名下洋。原屬仙景鄉。村委會設在圩坂,轄4個自然村。僑鄉。村民主要為李姓。
下洋圩 村民以商業和服務業為主,為龍涓鄉最大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2]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南霞鄉下洋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下洋村系三明市沙縣南霞鄉第一大行政村,位於沙縣東南部,距縣城30公里,南與尤溪縣交界,東與泮嶺村接壤,西與蔣坡村相鄰,北與南坑仔村接壤。距鄉所在地5公里。
【村落與居民】
村落面積10987畝,現有人口1643人,414戶,轄下洋厝、後盂、後盂厝、坑源底4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
【村風村貌】
2005年度被鄉評為完成責任目標第二名。
【歷史人文】
下洋村屬三明市管轄,舊稱福建省延平府,沙縣洛陽里八都下洋村。下洋始祖曹朋公元884年入沙任縣令,其七世孫曹輔於公元1164年任宋七世福國公兼太師,曹輔第四子曹翥遷南霞下洋坑源底居住;賴姓始祖於大明天順年間由永安遷入;張姓於大清年間從沙縣湖源遷入,發展至今。解放後下洋村人才輩出,考上大中專人數100多人,處級幹部以上有3名。
【建築景觀】
下洋村現留有古廟2座。天地合一,景色怡人,雄偉壯觀。下洋村侖頭盂老宅為南霞第一大宅,房屋近達100間,曾住多30多戶。
【特產經濟】
下洋村系沙縣種子制種基地,2006年制種580畝,水果產量680噸,以蘆柑、蜜桔為主。 [3]

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下洋村

下洋村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的南端,風景宜人,空氣清新。內與洋坑村和厚峰村相鄰,外以閩江為界與馬尾相望。未來將有納入馬尾商業圈,交通便利。宋城水上娛樂項目、三江口高級中學、多項房地產等都已在我村安家,是家居的寶地。有5個村民小組。是城門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造船業和重工業發達。村民經濟來源以水產養殖、家庭手工業為輔。現有戶數2409戶,人口8029人。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9214萬元。

台州市椒江區章安街道下洋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