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第一中學

武夷山第一中學

福建省武夷山一中坐落於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中國武夷山,是福建省重點中學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武夷山一中是一所擁有60多年校史的老校,現為福建省重點中學、省二級達標學校、國家級規範化考點、閩北首家具有外聘教師資格的中學。1992年起連續八屆被評為省文明學校,學校還先後被評為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福建省綠色學校、“心手相牽”國際項目福建實驗學校、福建省情商訓練基地、南平市課改先進集體、南平市首屆綠色學校。

學校歷史

校外活動中心校外活動中心

武夷山一中創建於抗日戰爭年代。

1939年,福州三一中學內遷閩北來到崇安縣堅持抗戰辦學。

1941年8月與來崇安的福州陶淑女中匯合,成立三陶聯中,師生總計六百多人。

1942年,三陶聯中遷往古田縣,留下一部分教師及本地招收的學生繼續在原址上課,並於同年10月成立崇安縣立初級中學。

1993年初成為省二級達標學校,現有54個教學班,學生2907餘人,教職工228人,專任教師205人,其中高級教師60人,一級教師86人。

辦學規模

校訓石校訓石

學校地處福建閩北,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中國武夷山,校園占地面積9946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18453.6平方米。現有逸夫教學樓、圖書綜合樓、實驗樓各一幢,學生電腦室3間、多媒體教室2間,還配有多功能報告廳、教室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圖書館、教師電子備課室等,2005年投資600萬元興建的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學校已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了新實驗大樓和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這些項目的建成並投入使用,使該校的教學硬體設施可達一級達標校標準。

師資隊伍

報告廳報告廳

該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學識淵博、 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現有高級教師57人,一級教師84人,福建省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5人,南平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6人,在讀碩士研究生5人,高中部教師本科達標率98.1%。近三年來,該校教師在各類各級刊物上已發表論文129篇,其中CN級有8篇,BN級3篇,多位教師在各級教師技能比賽中獲獎。

教育特色

學生文藝學生文藝

學校大力發展特色教育,以“德、嚴、勤、實”為校訓,創建“文明、勤奮、進取”的校風,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教育創新,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在為高等院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有用的人才的同時,正在努力創建省一級達標學校。近年來,該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會考均取得優異成績,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力開展研究性學習。學校現有省級課題1個,南平市級課題1個,武夷山市級課題2個,校級研究性課題12個,這些課題的研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精神,近三年來,該校先後有340人次在各類競賽中獲地區二等獎以上獎勵。吳翰同學獲省中學生網頁設計大賽第一名,樂成、陳瑤同學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屆世界遺產青年論壇一等獎,俞哲辰同學獲省化學學會舉辦的“福建省高中學生夏令營”一等獎,孔玲芬同學獲福建省首屆“金鹿杯”中學生作文大賽高中組一等獎。“以人為本,健全人格”是該校辦學宗旨,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組織開展各種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年定期舉辦文化節、藝術節、運動會,邀請各界知名人士給學生開講座,舉辦元旦晚會,開展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主持人大賽……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幫助每一位學生成功”是該校辦學的理念。為了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該校建立了完善的貧困生扶助機制。一方面學校每年從有限的辦學經費中撥款16萬元用於減免貧困生的學費,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籌措資金設立貧困生助學基金,學校現設立的貧困生助學基金有:“月月助”基金(由學校師生捐款)、關工委助學基金、黃仲鹹教育基金會、蘭春獎教獎學金太廣基金、閩北慈善事業促進會、中國建設銀行武夷山支行愛心捐助、富美珠寶愛心基金、港商吳錫源先生贊助等。學校每年有近600名貧困學生得到捐助,捐助總額近30萬元。武夷山一中正以此鞭策自己,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創省級示範性高中。

現任校長簡介

校長校長

謝建亮,男,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武夷山一中校長、校黨總支書記,南平市中學政治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1992年8月—1996年8月調任武夷山市城東中學校長,1996年9月—2002年5月任武夷山一中副校長,2002年5月擔任武夷山二中校長,2002年9月—2003年12月調任市教育局黨委書記,2004年元月起任現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