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四川縣城]

武勝[四川縣城]

武勝,四川東部的一塊沃土,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遠溯秦漢,即屬巴郡墊江縣,南朝齊始置漢初縣,元立定遠縣,民國三年更名武勝。轄31個鄉鎮,515個村5113個社,幅員面積960平方公里。 武勝,川東門戶,條件優越。武勝縣地處川渝兩省結合部,與南充、遂寧、重慶三市交界,東鄰廣安35公里,西接遂寧70公里,北上南充65公里,南下重慶100公里, 扼川東川南進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資集散之門戶。千里嘉陵江縱貫全境,蜿蜒武勝 117公里,嘉陵江黃金水道經梯級開發渠化後,千噸級船隊可由重慶朝天門經縣境直達南充。渝武(勝)南(充)高速、國道212線、省道304線在境內縱橫交錯,縣、鄉、村公路四通八達,蘭渝鐵路將貫通縣境,廣安、華鎣、慶華、南充、合川火車站緊鄰周邊。18萬千瓦的東西關電廠4台機組全部發電,裝機10.8萬千瓦的桐子壕航電樞紐工程正在建設;天然氣日供氣能力25萬方,天然氣化工方興未艾。程控電話、光纜傳輸、移動通訊、無線尋呼通達鄉村,併網全國,直撥世界。時空優勢明顯,前後得利,左右逢源。

基本信息

總體概述

武勝歷史悠久,縣境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從事漁獵,農業等生產勞動。
商(約公元前16世紀)至南朝宋(公元420~479),縣境相繼為巴國、巴郡和巴西郡墊江縣(今合川地)。
南朝齊(公元479~502),析墊江縣以北地,始置漢初縣,屬益東宕渠獠郡。縣治在今武勝縣烈面鎮漢初村。據讀史方輿記要:"相傳漢初齒曾築城於此",縣名由此而來。
南朝梁大同(公元534~545),漢初縣屬楚新興郡。
北朝西魏帝三年(公元件556年),改楚州新興郡為合州青居郡(郡治漢初縣),又分漢初縣地置青居縣,屬合州。北周因之。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行州、縣兩級制。並青居縣入漢初縣,漢初縣屬涪州(原合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改行郡、縣制,改涪州為涪陵郡,漢初屬涪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改涪陵郡為合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合州為巴川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巴川郡復為合州。領漢初縣。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因之。
元至元四年(1267年)置武勝軍(軍與縣同級),取"以武力勝南宋"之意,軍治今武勝舊縣鄉,後升定遠州,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省漢初縣(見<<元史.地理志>>),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降定遠州為縣,意不"永遠安定"(見<<蜀中名勝記>>),屬四川省重慶路合州。
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年),知縣胡濂,以舊治(今舊縣鄉)山勢危險,逼近江岸,遷今中心鎮。
明末清初,四川戰亂頻繁,州縣荒蕪,人口銳減。清康熙八年(公元氣1669),省定遠入合州。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復置,屬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
民國3年5月,因定遠與安微、陝西、雲南等省屬縣同名,乃據元代曾置武勝軍,縣治東北又有武勝山,遂更名武勝縣。屬四川省東川道。
民國24--38年,屬四川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3日,武勝縣和平解放。1950年屬川北行署區南充專區
1952年9月1日,撤川北行署區,屬四川省南充專區(1968年6月改稱南充地區)。
1953年6月23日,縣治由中心鎮遷沿口鎮至今。1993年7月以後,隸廣安市。
武勝縣位於四川東部,嘉陵江中下游,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建縣1500多年來,歷史上三易縣名。南朝(齊)開始置漢初縣。
南宋末年,蒙哥大汗挾西征歐亞非40餘國的威勢,分兵三路南下伐宋,在合川釣魚城受阻,留下一則“上帝鞭折釣魚城”的史話。在後來的30多年對峙時期,蒙元的前哨據點在今武勝舊縣馬軍山。這裡成了與釣魚城相對峙的軍事基地,元世祖即汗位後決定在此設武勝軍,寓意“以武取勝”。至元二十四年,置定遠縣。1914年,定遠縣又改名武勝縣。
武勝面積966平方公里,人口82萬,地處川渝結合部,扼川東南進出之咽喉,踞巴蜀物資集散之要塞。西行2個小時可到成都,南下1個小時可達重慶。國道212線、省道304線在縣境內縱橫交錯。南合高速公路和蘭渝鐵路即將穿境而過。嘉陵江渠化後的黃金水道,500噸級船隊上可抵廣元穿巴蜀,下可達重慶通四海。快捷便利的交通和獨特的區位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千里嘉陵,武勝最長”。嘉陵江流經武勝117公里,如玉帶蜿蜒九曲十八彎。
在江水長年平緩而柔美的浸潤下,這片土地更顯出幾分嫵媚與風情。境內嘉陵江第一座電站建成後形成了太極湖,這裡山水相連,環環相扣,湖面沙燕鬧春,島上雲蒸霞蔚,兩個相連的河曲環繞山川,形成一個玄妙的天然太極圖形。
被譽為“國內罕見、西南第一”的川東古軍事要塞--寶箴塞,集軍事、人文、歷史景觀為一體。塞內廳堂房廊氣勢恢宏,倉庫池井部署齊全,總體成七天井四院落布局。塞牆用條石砌成,依山而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僅北面一門可出入,形成了全封閉式防禦體系。
建於清代的馬家清真寺、黃家清真寺、禹王宮保存完好,千年古寺永壽寺莊嚴肅穆,定遠古塔巍然聳立,宋代千佛岩造像千姿百態,演繹了佛、道及伊斯蘭教等宗教文化,講述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
秀觀湖位於太極湖下游,與其首尾相連,這裡煙波浩淼,天遠水闊,是賽龍奪錦的天然競技場,是休閒度假的水上樂園。
明清建築沿口古鎮依山而建,逐水而居,街道以地形取勢,街面以石板鋪地,曲折有致,狹窄幽深,傳統民居高低錯落,臨溪多為吊腳樓,規模宏大,古樸厚重,仿佛久遠的船工號子還在耳邊迴響,逝去的繁華景象還在眼前閃現。
雄偉壯觀的三溪渡槽,是這種氣概的集中凝結。全長4000多米、槽寬3.4米、槽深1.8米的三溪渡槽修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由10座石拱渡槽連線而成,全渡槽主拱153個、附拱270個,最大拱跨20米,最大拱高34.5米,共用土石14萬立方米,歷時三年完成,被民眾譽為“人造天河”,化作“人定勝天”的縮影永遠矗立大地。
清清嘉陵江水如甘甜的乳汁,既賦予大地美的神韻,又賜給人民以富足。
武勝農業久負盛名,農產品資源豐富,盛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高粱、水果、蔬菜和生豬、蠶繭、水產品等,年產糧食近40萬噸,出欄生豬120萬頭,出產水產品2萬噸,逐步形成了以糧油為基礎,畜牧為支柱,水產、蠶桑、蔬菜為骨幹的農業生產格局。近年來,武勝堅持以工業的手段抓農業,突出龍頭企業培育和基地建設,推行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邁開了堅實步伐,產業基地建設已具雛形,生豬、蠶桑、水產擠入了全省領先行列。武勝勞動力資源豐富,富餘勞動力較多,勞務輸出成績斐然,十萬武勝人在重慶創業。勤勞淳樸的武勝農民以辛勤的勞動創造自己幸福的生活,大大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伍明萬的雕塑作品《養豬婦》的原型就來源於武勝。
武勝從南朝齊建縣1500多年來,在歷史上三易縣名。說起來頗富趣味。
一、漢初縣的由來
說起漢初之名,還是從劉邦造反建立漢朝說起。
秦二世昏庸無道,百姓揭竿而起。劉邦回響農民領袖陳涉的號召,與同鄉雍齒起義反秦。雍齒出生富豪大家,看不起劉邦。劉與雍貌合神離。一次劉邦率兵離沛外戰,雍乘機將沛獻與魏。劉邦外戰無獲,而又無法歸沛,怒極欲吃雍齒肉。後雍齒又由魏降楚,跟隨項羽同劉邦作戰,劉邦更決心殺雍。誰知後來,陰錯陽錯,雍又由楚歸漢,並屢立戰功,幫劉邦滅楚建立了大功。可劉邦並不因為雍有大功,而動搖殺他之心。
劉邦稱帝之後,大封劉姓和親戚為王為侯,引起了異姓將領的猜疑而生反叛之心。私下議論紛紛說劉邦為人狡詐殘忍,若不見封,則必見罪。如其有功而反受罪,不如反了他。劉邦對此並不知曉。一日,劉邦在洛陽行宮復道上,見一簇武官打扮的人聚集水濱,沿著沙灘,接連坐著,交頭接耳,不知為何?宣張良問之,良答那是聚謀反叛。劉邦大驚失色。良反問“主公可知它的原因,主公平生最恨何人?”邦答:“雍齒幾次叛我,又幾次歸降於我,欲殺而無機會。”良說:“殺不得,封雍齒為侯,方可無虞。”劉邦惟良是從,封雍齒為什邡侯,雍齒喜之望外,又安定了大多數將領之心。
什邡屬蜀地,偏僻荒涼,地廣人稀。劉邦名封雍為侯,實乃調虎離山之計,與流放差不多。雍齒知後,憤憤不平,但無可奈何,帶著全家大小,離開長安。人蜀時,乘船從嘉陵江逆江而上,到合州時就不想走了,駐節了兩年後,才慢慢逆江而上,船航行到今武勝西關鄉胡家壩,雍齒見此地靈山美,是安家築城的好地方,便上岸安營紮寨築城。不知住了多久然後才西行。明曹學全著《蜀中名勝記》第259頁中《碑目》云:唐趙應龍家,在舊漢初縣上,有一坊,左右畫彩鳳,大書雍侯之居。開元乙卯季秋十九日立。”可以為證。
南朝(齊)這裡具備了單獨建縣的條件。建縣時,縣定何名?有人提出此城是漢朝初年雍齒開發建成的為由,便定名為漢初縣。又有一種說法:“漢初縣,南齊(漢人帝)在東宕渠獠郡置漢安裝縣,本謂是開獠俚(皆對少數民族之污辱稱、猶蠻)郡之初置漢人縣。漢人初次來開發,便稱漢初縣。魏滅南朝齊,討厭漢人高人一等的作法,便將漢初改為青居,隋朝又恢復漢初。

歷史沿革

武勝從南朝齊建縣1500多年來,在歷史上三易縣名。說起來頗富趣味。
南朝齊始置漢初縣,元初置武勝軍,後升定遠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為定遠縣。1914年設武勝縣。因武勝山而得名。一說取以武取勝之意。1950年至1993年先後屬川北行署和南充地區行署。1993年劃歸廣安地區(1998年改為廣安市)管轄。
1997年,武勝縣面積960平方千米,人口77.4萬,轄14個鎮、17個鄉:沿口鎮、飛龍鎮、樂善鎮、中心鎮、萬善鎮、龍女鎮、烈面鎮、三溪鎮、街子鎮、清平鎮、萬隆鎮、金牛鎮、勝利鎮、賽馬鎮、鳴鐘鄉、雙星鄉、猛山鄉、龍庭鄉、真靜鄉、華封鄉、石盤鄉、禮安鄉、農林鄉、新學鄉、長安鄉、鼓匠鄉、八一鄉、高石鄉、金光鄉、舊縣鄉、永勝鄉。縣政府駐沿口鎮。
2000年,武勝縣轄15個鎮、1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58975人,其中: 沿口鎮 92150 、中心鎮 42684 、烈面鎮 40515、 飛龍鎮 24223 、樂善鎮 25647 、萬善鎮 19950 、龍女鎮 37298、 三溪鎮 24196 、賽馬鎮 35123 、勝利鎮 36140、 金牛鎮 24102 、清平鎮 22590、 街子鎮 18718 、萬隆鎮 21185 、禮安鎮15331 、鳴鐘鄉 23570 、真靜鄉 12287、 猛山鄉 16147 、雙星鄉 16726 、龍庭鄉 12770、 石盤鄉 23158 、華封鄉 25960 、舊縣鄉 13970 、鼓匠鄉 18543 、長安鄉 21437、 永勝鄉 10974 、新學鄉 17181、 農林鄉 20526 、金光鄉 17152、 八一鄉 14466 、高石鄉 14238。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5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17號)同意武勝縣農林鄉更名為寶箴塞鄉。
2004年,武勝縣轄16個鎮(沿口、中心、烈面、飛龍、樂善、萬善、龍女、三溪、街子、清平、萬隆、金牛、勝利、賽馬、禮安、華封)、15個鄉(鳴鐘、雙星、猛山、龍庭、真靜、石盤、農林、新學、鼓匠、八一、高石、金光、舊縣、永勝、白坪)。

交通事業

G75境內長22.8公里,途徑石盤、鼓匠、鳴鐘、沿口、舊縣、街子6個鄉鎮,設縣城、街子2個出入口;國道212線境內長30.3公里,途經八一、烈面、金牛、萬善、萬隆5個鄉鎮;省道304線境內長46.3公里,途經猛山、白坪、鳴鐘、雙星、沿口、華封、龍女、萬善、寶箴塞、勝利10個鄉鎮;全縣有縣道242.9公里,鄉道149.46公里,村級公路1368.9公里。
截至2010年1月,全縣固定電話用戶75368戶,行動電話用戶143570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4115戶。

投資環境

武勝投資政策優惠,環境寬鬆。讓外來投資者高興而來,滿意而去,有利可圖,有錢可賺,是武勝縣招商引資堅持的基本原則,在土地使用、稅收征繳、規費收取、信貸支持、證照辦理等方面的招商引資政策更加優惠。用地成本低廉:通過拍賣、招標、標價出讓、協定出讓取得用地權的,地價可優惠30-40%;興辦公益事業可享受行政劃撥供地;投資對企業改革貢獻較大的,視情況減免土地出讓金。依法減免稅收: 企業安置下崗職工達60%以上或超過其從業人員50%以上的,免徵企業所得稅3年;開展技術服務的收入可免徵所得稅;新辦獨立核算的公用事業企業,免徵所得稅;在“四荒”地上開發農副產品,3年內免徵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戶籍政策靈活,尊重投資者意願,外來投資者及其員工、子女,按本縣常住人口享受相應待遇。各種規費免收市、縣收益, 按最低標準收取中、省部分。水、電、氣費一企一議,特事特辦。各種證照手續由專門機構代為辦理,信貸資金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對縣外投資企業嚴格實行“交費登記”制度,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掛牌保護、縣級領導聯繫、執法部門服務承諾等制度,嚴禁“三亂”行為,確保環境寬鬆。近年來,由於武勝縣環境寬鬆,政策優惠,已吸引華能集團、重慶南安集團、四川藍劍集團、四川啟明星公司、西安達爾曼集團等省內外十餘家知名企業到武勝縣投資發展。
武勝,人心思上,企盼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給武勝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西部大開發,武勝要爭先!武勝立足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為目的,制定了“十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突出抓好“一江二路三支柱”(綜合開發利用嘉陵江水電、水利、水產、水運、水文化和水上旅遊六大資源;建設鐵路、高速公路大動脈;培育能源及高耗能工業、食品工業、養殖業三大支柱產業),加強能源基礎、交通體系、城鎮市政、生態環境四大建設,推動武勝經濟大發展。

自然環境

沿口鎮位於武勝縣中部,東與雙星鄉交界,南與舊縣鄉、街子鎮接壤,西與華封、龍女兩鎮隔江相望,北與古匠、鳴鐘兩鄉相鄰。東鄰廣安40公里,西接遂寧70公里,北上南充86公里,全鎮鄉鎮公路達70餘公里,千噸級船隊直抵南充。
沿口鎮是武勝縣人民政府駐地,是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國家級試點小城鎮。全鎮幅員面積7570公頃,耕地面積27407畝,其中田18266畝,土9141畝。轄41個村,9個社區,351個社,2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11365人,其中農業人口49125人。
沿口鎮因嘉陵江水水流經此處有一小溪匯入,溪與山勢構成凹形口袋狀,集鎮沿江岸和小溪兩側興建,故得名沿口。宋為太平鎮,明為太平里,清為長樂里太平鋪,中華民國2年(1913年)設沿口鄉,民國29年(1940年)改為沿口鎮,1951年農村地區分置沿口鄉,1953年武勝縣縣政府由中心鎮遷來本鎮(1953年6月至1981年8月更呼城關鎮),1987年沿口鄉併入,1992年泰山、中灘鄉併入本鎮。
沿口鎮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農業發達,工業強勁。糧食、生豬、水產總量位居全縣之首,已形成以糧油為基礎,畜牧為支柱,水產、蠶繭、蔬菜、水果為骨幹,生態農業迅猛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格局;能源、食品、絲綢、建材等產業蓬勃發展,麻辣牛肉、清真牛肉系列等特色產品歷史悠久,遠近聞名。風景名勝眾多,物產豐富。有鬱鬱蔥蔥、鳥語花香、依山傍水的唐家大山森林,有獨具民族宗教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沿口古鎮,有充滿中國道家文化神秘色彩的青龍白虎嶺,有建築古樸、具有濃鬱伊斯蘭教特色的馬家、黃家清真寺,有宋代古廟的千佛岩及白鶴觀。深刻的歷史內涵,風景如畫的自然山水,具有很強的旅遊吸引力和良好的市場前景。
武勝縣地勢由西南向東南傾斜,海拔自426米降至210.3米,形成方山丘陵地貌。地貌特徵為中切割、淺丘陵。地形從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中丘窄谷、低丘中谷 、淺丘寬俗地帶壩和階地。中丘窄谷主要分布在縣西北的烈面、八一、高石、賽馬、石盤、鼓匠等鄉鎮,海拔在250-360米,相對南北寬12-14公里,閉合面積417平方公里。
武勝,物華天寶,經濟發展。境內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鹽滷和沙金,是全國商品糧大縣、生豬生產“百強縣”、蠶繭生產基地縣, 被譽為“繡花農業”和新世紀丘陵農業之典範。
武勝自然水資源豐富,水質潔淨,園區內除人畜飲用水外,修建有若干蓄水池,噴灌池等水利設施。
武勝有一江四河七十四條小溪,河道總長724公里,其中嘉陵江由北向南縱貫縣境,全長102公里。千里嘉陵江縱貫全境,蜿蜒武勝117公里,嘉陵江黃金水道經梯級開發渠化後,千噸級船隊可由重慶朝天門經縣境直達南充。
武勝地處四川東部,嘉陵江中下游,縣境內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雨量1046mm,年平均日照時間1304.6小時,無霜期達328天。
武勝嘉陵江第一個漁港落戶,日前,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下達的嘉陵江漁港建設項目落戶武勝。 該漁港建設項目總投入資金為580萬元,漁港內將建設漁政執法管理中心、水產品交易市場和漁船停靠碼頭。漁港建成後港內不僅可停靠漁業船舶200艘,水產品交易量達到6500噸,成為川東最大水產品交易市場,還將改善該縣及川東的漁需物資、捕撈安全、流通交易的條件,為該縣水產這一支柱產業的發展起到強勁的推動作用。

發展規劃

武勝縣半島新區開發建設是縣委、縣政府致力推進“四區建設”,抓好“五件大事”,實現城市跨江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新區位於武勝縣華封鎮,涉及華封鎮永壽寺村、桃園村,建設規模約4平方公里,概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為11億元。新區遵循城市總體功能布局,聘請全國頂級規劃單位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集行政辦公、高檔商務、教育文化和現化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區,致力打造基礎功能配套、公共設施齊全、聚集輻射功能強大、要素保障有力的“風情嘉陵江、西部啤酒城”新縣城。半島新區開發建設將通過建設嘉陵江二橋、道路、綠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增強聚集效應。目前,嘉陵江二橋項目已經省發改委批覆,初步設計及評審已經完成,整個橋長743米,估算總投資1.58億元;新區已報征土地2127.08畝,已經省政府批准。

旅遊資源

沿口古鎮是位於嘉陵江流域上的川東第一古鎮。它是嘉陵江中下游第二大回民聚居地,也是昔日嘉陵江流域上重要的水碼頭。古城建造於明末清初,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古鎮多寺廟,最著名是馬家清真寺和黃家清真寺,具有濃郁的伊斯蘭教特色,保存比較完整,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鎮位於縣城城區嘉陵江邊,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與新縣城、濱江公園、千福城廣場緊緊相連。它依山而建,順山勢而就。老街街道全部由大青石板鋪成,千百年來由於路人眾多,大青石板梯步已呈光滑圓潤的凹型,長近1公里,老街街道兩側昔日的店鋪、茶房、酒廊、戲院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保存完好,建築多為明清時代建築群,建築古樸、規模宏大。現今,置身幽靜古樸的半邊街、神秘的回民馬家黃家清真寺、宏大古樸的禹王宮、銀須鶴顏民風古樸的老街坊鄰里之間,品嘗風味別致、獨具特色的嘉陵江天然、環保、綠色食品,體味安寧恬淡、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常常令人流連忘返。
寶箴塞位於武勝縣農林鄉方家溝村,依山而建,閩南團城建築風格,有江南民居特色。房屋設計精巧,重疊有序,古色古香,獨具特色。占地26000多平方米,8個天井,108道門,塞牆高6.5米,寬0.4至1.5米,長560米。寶箴塞始建於清朝宣統辛亥(1911年)秋至今已有93年歷史。前後分二期工程修建,先建正塞,然後建尾塞,歷時40多年。由唯一塞門登上塞頂的瞭望樓(共三樓一底),放眼四周,過去那山清水秀,潺潺流水的迷人景色依稀可見。當行至塞牆上,寬1.5米,長560米的通道四通八達,牆上均有槍口剁眼,成斜式,可以相互照應,打擊任何一個目標,是用來保護塞內安全而設定,有及其重要的軍事價值。
塞內房屋屬穿木結構,板壁,椽頂,雕刻、繪畫著各種花、鳥、龍、鳳、雲彩等圖案,姿色各異,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考古價值。現部分保存。8個天井,大小各異,皆具特色,最大的60平方米,最小的有5平方米,各成體系,密不可分,且井井相聯,道道相通,使居住十分便達,是古塞建築的奇葩。形狀有方型、棱型、園型、三角型等,是根據塞內的方位八卦設定,建造精細,雕塑典雅。108道門,大小各異,各具特色,同時又是根據不同的需要而設定,完全無繁雜之嫌。正塞和尾塞之間建成有戲樓、戲台,設計精緻,雕樑畫棟,別具一格,是當時塞內休閒娛樂的中心。左右各建廚房一處,並設有奇花異草的後花園,還有自然泉水井、消防池、飯堂、倉儲、廁所等,生活娛樂設施十分完備。左側立有一塊石牌,書法流暢,鐫刻精細,挺拔遒勁。碑文較詳細的記載了該塞的建築始末,至今保持完好。是考證此塞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段家大院(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寶箴塞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建有朝門三道,戲樓、看台、花園三座、天井、水井、飯堂、倉儲、廁所等生活設施十分完備,院壩由1.5米的條石鋪成,數十米的迴廊使整個大院連成一體,構成了開然壁回的四合院落,是古院建築中的典範,有極高的古院建築之研考價值。當時設有槍械作坊加工,提供給養,對外聯絡。並建有碉樓一座,高數丈,條石砌成,碉樓四周建有斜式槍孔,易守難攻,是抵禦匪盜的防禦體系,與之配套的還有高數丈,長約數里的土牆將寶箴塞、段家大院、碉樓納入統一而堅固的防禦系統,系統內綠樹成蔭,遮天蔽日,青山環抱,景色迷人,經過保護恢復建築後,寶箴塞將是人們考古研究、休閒、娛樂、避暑的世外桃源。

經濟事業

2009年,全縣GDP實現84.8億元,增長14.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8億元,同比增長4.4%,拉動經濟成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6億元,增長23.9%,拉動經濟成長9.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中的工業完成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24.8%,工業經濟拉動經濟成長8.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6億元,同比增長10.9%,拉動經濟成長3.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構成由2008年的29.9:38.6:31.5調整為26.9:42.4:30.7。 民營經濟作用突出。民營經濟貢獻加大,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最佳化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6.3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對GDP的貢獻率為65.2%,占GDP的比重為5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21.3億元,增長28.3%;第三產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14.6%。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經濟發展總量不足,人均水平較低,在擴權強縣中排位中游,“三化”水平不高,農業基礎條件薄弱,社會保障體系不盡完善,就業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居民收入增長不快。

招商引資

武勝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4億元,同比增長47.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34億元,增長55.9%;更新改造投資完成5.8億元,增長78.1%;第一、二、三產業分別投資3.1億元、20.7億元、20.6億元。房地產市場逐步復甦,全年完成投資4.1億元,同比增長45.1%,增速較去年提高了39.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面積22.7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15.8%。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 設立500萬元招商引資專項資金,組織四個招商局分別在重慶、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駐點招商,全力承接產業轉移,全年共簽約引進項目210個,到位資金42.2億元,同比增長93.1%,其中工業項目88個,引進資金30.8億元,增長72.2%。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全面推進 “兩基”成果不斷鞏固提高,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中職教育不斷發展,武勝中學擴建、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加快推進,全面完成舊縣國中遷建、5所寄宿制學校建設,沿口國中新教學樓建成投入使用,“大班額”問題得到緩解,教育工作通過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督導評估。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192所,其中:國小校71所,普通中學49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 幼稚園67所。專任教師5100人,其中:國小校2225人,普通中學248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68人, 幼稚園208人,教師進修學校11人。在校學生131362人。其中:國小在校學生57387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53224人(國中38752人), 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6653人。在園幼兒人數14098人,入園幼兒數10983人。全縣學校有校舍建築面積86萬平方米,圖書藏書量達122萬冊,擁有教學計算機5066台,學校固定資產總值達3.41億元;有53所學校建立了校園網。
基礎教育得到鞏固。全縣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為100%、99.04%、102.71%(有回流學生就讀六年級);國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達98.57%、99.50%、100%。高考本科上線2166人(其中重點本科202人)。 扶困助學不斷深化。繼續抓好學生資助工作,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9%;對5940名住校貧困學生補助了生活費432.6萬元,對1193名貧困學生進行“一幫一”對口資助,對考上大學的175名貧困大學生進行了幫扶。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效果明顯。城鄉環境“集中治理年”活動紮實推進,開展“五大行動”,重點實施城市容貌治理、鄉鎮清潔和村莊清潔工程。化學需氧量去除量為1358.4噸,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為94.1%,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9.45%,重複用水率達60.0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100%。

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