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虛邪戀證

正虛邪戀證,中醫病證名。是正氣虧虛,痰飲、水濕、瘀血、餘熱等病邪留滯體內所致的證候。

病因病機

本證多見於素有內傷,復感癘氣,或疫病日久不解,氣鈍血滯而癘氣不得外泄,深入厥陰,絡脈凝滯。其中身熱,脈數為毒火併郁;毒陷夾瘀,阻滯絡脈,則脅下刺痛,或肢疼時作;損及陰陽,氣血不暢,神失所養,故默默不語,神識不清。

臨床表現

身熱,口不渴,默默不語,神識不清,或脅下刺痛,或肢體時疼,脈數。

治法

扶正祛邪。

方劑

吳氏三甲散。

常用中藥

鱉甲、龜甲、穿山甲、蟬蛻、僵蠶、牡蠣、土鱉蟲、白芍、當歸、甘草。

轉歸預後

一是在積極治療和調理下,正氣增強而恢復,疾病趨向好轉或痊癒。二是治療調理不當,或正氣難復,邪氣留戀,病情轉為遷延或慢性病,或遺留某些後遺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