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四年

兵至金齒,見思任發沿江立柵。 沐晟遣指揮車琳往諭,思任發假降,以待救兵。 正統四年正月,方政乘勝追擊,直逼思任發聚居重地上江。

中國紀年

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

歷史大事

方政征麓川 
麓川思任發侵金齒。正統三年(1438)六月二十三日,英宗命都督方政、署都督僉事張榮往雲南協同沐昂率兵征剿。十一月二十二日,方政與沐晟、沐昂等率兵進擊。兵至金齒,見思任發沿江立柵。沐晟遣指揮車琳往諭,思任發假降,以待救兵。沐晟信以為真,遷延不肯渡江,且防止方政出戰。而思任發暗中沿潞江渡船三百餘艘,欲取雲龍。方政得知,獨率軍士與思任發將緬簡大戰,斬殲三千餘級。正統四年正月,方政乘勝追擊,直逼思任發聚居重地上江。因其遠攻疲憊,向沐晟求救。沐晟怒其不聽節制,單獨進兵,僅派少量兵力應付,且至夾象石駐紮不前。方政無奈,自率兵追思任發至空泥。思任發出象陣衝擊,遂策馬突陣而死。沐晟聞訊,焚江上積聚,奔還永昌。
逮天下逋逃工匠 
宣德年間,屢興土木,徵集天下軍民工匠用於興造。英宗即位之初,諸事裁減,罷土木之役以養民省費。不久,為建宮殿,修造九城門樓,改造五府、六部諸司公署,加之又廣建京城內外諸佛寺,太監用事,工役繁興,而工匠多有逃亡,正統二年(1437)二月以後,已逃亡四千餘人,到正統三年十一月,逃亡工匠四千二百餘人。英宗下令全部逮還。被逮回之工匠皆披枷勞作,軍民怨聲載道。
瓦剌脫歡立脫脫不花為汗 
正統三年(1438)朵兒只伯敗走後,不久即為瓦剌部之脫歡所殺。脫歡自從襲殺阿魯台部,悉收其部屬。不久,又內殺賢義、安樂二王,盡得其眾。脫歡欲自立為可汗。部屬不服。於是乃立元朝後裔脫脫不花,以服其眾。同時又兼併了阿魯台部。脫歡自立為丞相,名義上推奉脫脫不花,實際上擅為號令。蒙古部落經此變故,對明朝北邊產生極大之威脅。一時朝臣、邊將紛紛上言:瓦剌日益強大,且兩虜合一,尾大而勢已成,非阿魯台等殘寇(指阿台、朵兒只伯之屬)之可比!而英宗不省,僅僅戒敕諸將嚴加防禦而已。
寇擾浙東 
英宗時,規定日本朝工之船不得超過三隻,而來使之人不得過三百,不得多攜兵器等等。日本人最初奉約束,不久則貢不如期,動輒滿載方物軍械,出沒於沿海,乘機侵掠,屠殺沿海軍民。正統四年(1439)四月,倭船四十餘艘,連破台州、桃渚、寧波,大嵩二千戶沿所,又攻陷昌國衛,官庾民舍,焚劫一空。英宗下詔加強沿海兵備,誅失事之將官三十六人。後又增設沿海防倭官。
潞江之捷 
正統四年(1439)正月沐晟敗歸之後,思任發愈加猖狂,繼續攻掠,犯景東、剽孟定,殺大候知州刀奉漢等,脅迫孟璉長官等司降之。五月初三日,明朝廷以右都督沐昂為征南將軍,兼充總兵官,右都督吳亮為副總兵官,再次征討思任發。在潞江大敗思任發,獲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