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

元豐五年(1082),公年四十七。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宋詩選注》,62頁。

原詩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
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
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注釋

1、 元豐二年己未(1079),公年四十四。八月十八日赴台獄。十二月二十九日,準敕,責授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三年庚申(1080)二月一日,到黃州貶所,寓定惠院。五月二十九日,家累到黃,遷居臨皋亭。1081年正月二十日,往歧亭訪陳慥,潘丙、古耕道、郭遘送至女王城東禪院。元豐五年(1082),公年四十七。正月二十日與潘、郭出郭尋春,和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詩。元豐六年又有和作。女王城在黃州城東十五里。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縣之封,蓋“楚王城”之訛耳。
2、 人似,紀昀評:“深警”。有三層意思,一層指去年之事,去年之人;二層指如今之人,往日之事層;三層說人生當重人不重事,事經已過不須提,而人有情有信,且常變常新,所以要重人。
3、 江城,釅,溫,俱見人情,亦是“道人不惜階前水”之意,平淡有味。
4、 故人,意謂朋友們不用可憐他的貶斥而設法把他內調。

賞析:

《悅生隨鈔》:東坡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子由晦默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茶餘客話》:東坡生平不耽女色,而亦與妓游。凡待過客,非其人,則盛女妓,絲竹之聲,終日不輟。有數日不接一談,而過客私謂待己之厚。有佳客至,則屏妓銜杯,坐談累夕。
東坡又有詩云:舊事真成一夢過,高談為洗五年忙。
辛棄疾《鷓鴣天》:“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

蘇軾詩的特點:

1、 比喻豐富,窮形盡相。“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有如免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百步洪》)“他在風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而且在他的詩里還看得到宋代講窮散文的人所謂‘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稱道的沙士比亞式的比喻,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和襯托的方法是採用了舊小說講的‘車輪戰法’,連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伏在詩人的筆下。”(《宋詩選注》,62頁。)
2、 奇思妙想,層出不窮。“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這首前三句寫惠崇畫裡的事物,末句寫蘇軾心裡的想像。宋代烹飪以蔞蒿、蘆芽和河豚同煮,因此蘇軾看見蔞蒿、蘆芽就想到了河豚。鴨在惠崇畫中,而河豚在蘇軾意中。‘水暖先知’是設身處地的體會。‘河豚欲上’是即景生情的聯想。”
3、 常有幽默達觀之語。“勝固欣然,敗亦可喜。”(《觀棋》)“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和董傳留別》
4、 描摹自然,富於理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時。”(《贈劉景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和秦太虛梅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