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誠意

正心誠意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受到了地主階級思想家的推崇。宋代理學家程頤說,進修之術,“莫先於正心誠意”。朱熹也贊之為“萬世學者之準程”。

基本信息

正心誠意

正文

中國古代儒家所倡導的一種內心道德修養過程。正心是說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誠意是指意必真誠而不自欺。語見《禮記·大學》:“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儒家認為,人心受到忿激、恐懼、好樂、憂患等情慾的影響會不得其正,而心必須有所誠求,才能不亂而正。所以,“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意的關鍵在於“格物致知”。只有對封建道德觀念的認識提高了,才能服膺義理,主動克制情慾。這樣,由於意真誠、心端正,個人道德完善,家庭中形成父慈子孝的關係,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也就實現了。正心誠意是達到心正意誠的至善道德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