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青花

正德青花

到了正德年間,青花的胎體相比成化和弘治更厚,青花發色更淡,發灰。 正德青花顏色較為清淡,比不上蘇青的濃郁艷麗。 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較亮麗。

正德青花正德青花

由來

元代中期從成化年起,青花開始用平等青料,燒制的瓷器釉色淡雅,細白滋潤。到了正德年間,青花的胎體相比成化和弘治更厚,青花發色更淡,發灰。釉質肥厚細潤,釉面光亮瑩澈,有氣泡,圈足底部的釉色白中泛青,尤為光亮。紋樣採用雙勾填色,大筆平塗渲染畫面無筆觸痕,構圖較滿。正德晚期開始採用回青料著色,這種青料含有一定量的,故藍色濃翠而略泛紫紅色。而正德民窯青花瓷胎子堅緻但不夠細密,白中閃灰,有孔洞縫隙及黑點,釉子光潤,白中閃青灰,多數是亮青釉,有的釉中有細密的氣泡。青花顏色淺談閃灰,具暈散,多雙勾平塗,紋飾草率、隨便。

轉變

正德時期是明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也是明青花瓷器由頂峰向下坡轉折的時期。由於正德皇帝的昏庸,導致內憂外患,對外貿易逐漸萎縮。進口的蘇麻離青鈷料此時已用完,於是青花料開始大量使用國產料,如平等青、石子青等,後期開始使用“回青”。

特點

正德青花顏色較為清淡,比不上蘇青的濃郁艷麗。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較亮麗。使用石子青的青花胎厚較松,藍色的線條有點暈散。正德瓷器的繪畫手法非常精練,細描勻染,圖案生動精緻。在瓷器的紋飾上,穿花龍紋的使用,在正德時期非常盛行。所繪龍紋具有兇猛矯健的氣勢。紋飾為纏枝蓮花紋,花紋勾邊不留白,龍在纏枝花中穿行,布局較滿。這種畫法成為正德時期一種獨特的紋飾風格。2000年克里斯蒂拍賣行拍出的這件正德青花穿花龍紋瓷盤,直徑21厘米,造型生動,鮮明的體現了正德時期的這種造型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