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開元寺鐘樓

正定開元寺鐘樓

正定鐘樓因坐落在開元寺內,故稱開元寺鐘樓。開元寺,坐落在河北正定古城大十字街以南路西,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淨觀寺,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名解慧寺,唐開元年間改額開元寺。寺內現存鐘樓、磚塔和法船殿遺址。坐北面南的法船殿為寺內正殿,正中塑有法船,船上塑有慈航普渡的神像。正殿西側是磚塔,東側即是鐘樓。這種塔樓對峙的平面布局國內僅此一例。

正定開元寺鐘樓

正定鐘樓因坐落在開元寺內,故稱開元寺鐘樓。
開元寺,坐落在河北正定古城大十字街以南路西,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淨觀寺,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名解慧寺,唐開元年間改額開元寺。寺內現存鐘樓、磚塔和法船殿遺址。坐北面南的法船殿為寺內正殿,正中塑有法船,船上塑有慈航普渡的神像。正殿西側是磚塔,東側即是鐘樓。這種塔樓對峙的平面布局國內僅此一例。
塔稱須彌塔,四角九級,全部磚砌,塔高40.82米,始建於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
 

 

與須彌塔相對立的鐘樓

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單層歇山頂式二層樓閣。高14米,磚木結構,一層四周為磚牆,門向西開。進得門來,屋內正中有圓井,與二樓懸掛的鐘口相對,大概起共鳴作用。順北牆有樓梯直通二樓。二樓為木結構,四面各有門與四周木欄環台相通,樓上通風透光,遮陽避雨,大概這就保證了銅鐘不銹、木架不朽。銅鐘懸掛於樓中心粗大木架上,鍾高2.9米,口徑1.56米,鐘口厚15.5厘米。鐘身無銘文,造型古樸,端莊大方。鐘樓的鐘與樓一體,重心在鐘上,鍾落則樓毀。偌大一口銅鐘,懸掛在一座不起眼的鐘樓上,千年不墜,可謂世界奇觀。
也許是為解開當地流傳的“鍾墜樓毀”之謎吧,我國當代數學泰斗華羅庚教授,1952年春偕兩名外國數學家專程來正定查看鐘樓,每天早到晚歸,滾得渾身泥土,歷時八天多,從幾何力學角度也沒計算出樓的受力結構和鐘的掛法之間的關係。華羅庚先生感慨萬千,激動地說:“這個鐘再重一點也不行,再輕一點也不行;這個樓的木質結構、長短粗細、輻射方向再差一點也不行。這樣建起來,這樣掛上去,恰巧鐘的重量就一點也沒有了,但它結實得好像打上一個非常奇妙的釘子。”華羅庚先生那時說,這是一道世界建築史上、世界數學史上,至今未被後人算清揭示出來的數學幾何力學題。於今又過了五十年,這道樓與鍾之間存在的力學結構數學題仍無人破解。
1933年春四月,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冒著兵荒馬亂的危險,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築,他稱鐘樓是他此行的意外收穫。“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的1966年,受到批判的梁思成先生還十分關心鐘樓的保護,他於5月16日上午急電正定文保所,讓把鐘樓的唐代板門拆下來保護好。
鐘樓的始建年代未發現確切記載,但從建築結構用材及製作手法分析,當為晚唐遺物。明、清均進行過修繕,1988年鐘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進行落架復原性重修。
銅鐘和法船殿建在一起,這裡有一個鍾落船開的傳說。正定開元寺的銅鐘是從滹沱河上游衝下來的,是“公公”鍾,“婆婆”鍾還在山上,一遇山洪,婆婆鍾就報警,公公鍾便發生共鳴,正定的百姓趕緊聚眾抗洪,確保一方平安。如遇大水,鍾就落地,船便開出,人們就乘船逃生。雖然鐘聲悠揚,聲震四方,但鐘響鍾落都與災害相連,人們想聽又怕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