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足第十三

止足篇是《顏氏家訓》里的第十三篇。

作品簡介

止足篇是《顏氏家訓》里的第十三篇。

顏氏家訓》是我國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闡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與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作品賞析

《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先祖靖侯①戒子眊曰:“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自今仕宦不可過二千石②,婚姻勿貪勢家。”吾終身服膺,以為名言也。

天地鬼神之道①,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人生衣趣②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飢乏耳。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周穆王③、秦始皇、漢武帝,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知紀極④,猶自敗累,況士庶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頃,堂室才蔽風雨,車馬僅代杖策,蓄財數萬,以擬吉凶⑤急速,不啻⑥此者,以義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

仕宦稱泰①,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後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高此者,便當罷謝,偃仰②私庭。吾近為黃門郎③,已可收退;當時県旅④,懼罹謗眎⑤,思為此計,僅未暇爾。自喪亂已來,見因托風雲,僥倖富貴,旦執機權,夜填坑谷,朔歡卓⑥、鄭,晦泣顏、原⑦者,非十人五人也。慎之哉!慎之哉!

作品注釋

 ①靖侯:指之推九世祖含,字宏都,諡號“靖侯”。

 ②二千石:漢制,郡守俸祿為二千石。蓋自漢、魏以來,因仕途兇險,一般浮沉宦海者多以俸祿二千石的官職為限。

 ①天地鬼神之道:即今天所謂自然法則之意。

 ②趣:僅夠的意思。

 ③周穆王:西周國王。姬姓,名滿。昭王之子。

 ④紀極:終極,限度。

 ⑤吉凶:婚事喪事。

 ⑥不啻:不但,不止。

 ①泰:大極;過甚。

 ②偃仰:安居。

 ③黃門郎:即黃門侍郎。職官名,屬門下省。東漢始設專官,其職為侍從皇帝,傳達詔命。

 ④県(xiàn)旅:作客他鄉。

 ⑤眎(shì):誹謗;怨言。

 ⑥卓:指卓氏。戰國時秦、漢間大商人,祖先為趙國人。

 ⑦原:指原憲,春秋時魯國人。字子思,亦稱原思。孔子學生。

作品譯文

《禮記》上說:“欲望不可放縱,志向不可滿足。”天地之大,也可到達它的極限,而人的天性卻不知道窮止,只有寡慾而知足,才可劃定一個界限。先祖靖侯曾告誡子侄們說:“你們家是書生門戶,世世代代沒有富貴過;從現在起,你們為官,不可擔任年俸超過二千石的官職;你們成婚,不可貪圖高攀世家豪門。”對這些話我一生都信奉,牢記心間,把它當做至理名言。

 大自然的法則,都是憎惡滿溢。謙虛淡泊,可以免除禍患。人生在世,衣服只要能夠禦寒,飲食只要能夠充飢,也就行了。在衣、食這兩件與人本身密切相關的事情上,尚且不應該奢侈浪費,何況在那些非身體所急需的事情上,又何必要窮奢極欲呢?周穆王、秦始皇、漢武帝,他們都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知滿足,到頭來還會遭到敗損,何況一般人呢?我一直認為,一個二十口的家庭,奴婢盛多,也不可超出二十人,良田只需十頃,房屋只求能遮擋風雨,車馬只求可以代步,錢財可積蓄幾萬,以備婚喪急用,超過這個數量,就該仗義疏財;達不到這個數量,也不必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索求。

 我認為做官做到最高位置,不過是處於中等品級就足夠了,向前看有五十人在前面,向後望有五十人在後面,這就足以免去恥辱,又不承擔風險。高於中品的官職,就應該婉言謝絕,閉門安居。我近來擔任黃門侍郎的官職,已經可以告退了;只是客居異鄉,怕遭人攻擊誹謗,雖有這個打算,只是找不到機會。自從喪亂發生以來,我看見那些乘時而起,僥倖富貴的人,白天還在執掌大權,晚上就屍填坑谷;在高興自己與卓氏、程鄭一樣富有,月底就悲泣自己像顏淵、原憲一樣貧窮,有這種遭際的人,並不止十個五個。要當心啊!要當心啊!

作品評析

《止足》篇所介紹的“止足”,一般指“知足”。這裡有既要滿足又要知止的意思。知止,就是說做官、積財都要有個限度,財富太多、官位太高都容易招來禍患,不如有個限度以平安過日子為好。作者認為,少欲知足是安身立命、保全門戶的重要方法。他還用具體事例告誡子女謹慎做人。

作者簡介

顏之推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投奔北齊,歷20年,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完整的親職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親職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