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病夫

歐洲病夫是奧斯曼帝國晚期時的別稱,內憂外患使它完全失去了昔日偉大帝國的光環。隨著西方的崛起,伴隨著巴爾幹和近東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奧斯曼帝國逐步走向衰落,成為歐洲列強角逐近東和黑海地區霸權的犧牲品。

簡介

歐洲病夫是奧斯曼帝國晚期時的別稱.自蘇萊曼一世死後的200多年間,奧斯曼帝國漸趨衰落。在內部,地方封建割據加強,土地高度集中,對農民的徭役賦稅加重,國家財政危機。國內民族壓迫嚴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小亞及西亞各地先後爆發了數十次農民起義和教派起義,尤以16~17世紀的傑拉勒運動、18世紀初伊斯坦堡的帕特羅納·哈利勒起義時間長、規模大,動搖了帝國的統治基??683年,圍攻維也納失敗,喪失大量土地。18世紀末兩次俄土戰爭失利,帝國所屬黑海北岸土地劃歸俄國。19世紀初,境內民族解放運動興起,埃及、敘利亞、葉門脫離控制,巴爾幹半島諸國先後獨立。在帝國衰敗時,促使一些政治家尋求擺脫危機的出路。曾實行的主要內政改革有,1789~1839年的“新秩序運動”、1839~1856年的“坦志麥特”運動、1876~1878年的立憲運動等,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又鼓吹泛伊斯蘭主義,企圖維護帝國搖搖欲墜的統治。但均收效甚微,卻擴大了西方列強對土耳其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後英、法、俄、奧、意等加緊爭奪和瓜分了帝國在歐、非、西亞的大部分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參加同盟國作戰失敗後,其領土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國內爆發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1922年,國民政府宣布罷黜素丹穆罕默德六世,廢除素丹制,奧斯曼帝國告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