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協紀辨方書

欽定協紀辨方書

《協紀辨方書》系中國古代擇吉典籍中集大成之著作。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由允祿、梅轂成、何國棟等三、四十人奉敕編撰,乾隆親制序文。序文中說:“大協紀辨方者、敬天之紀 、敬地之方也。”又稱:“舉大事、動大眾,協乎五紺:辨乎五方、以順天地之性”等等。

簡介

簡言之,此書系從 陰陽五行、風水、星相、 命理等諸方面去考察、研究並歸納整理出的一套選擇日辰的辦法,並成為古人選擇黃道吉日的規範。古人選擇 黃道吉日,決定那天可以祭祀天地、臨政親民、選將 拜帥、安撫邊境、出師遠征;或那天可以上冊進表、婚喪嫁娶、開山破土、 立券交易;甚至那天可以豎柱上樑、修衣縫裳、剃頭理髮,都要遵循此書的原則。這樣作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近福遠禍、趨利避害。

《協紀辨方書》之所以由乾隆皇帝親自作序,並納入《 四庫全書》之中,因為此書體大思精、影響巨大、而且和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實用性極強。其它擇古書,諸如《 增補萬全玉匣記》、《擇吉匯要》、《 崇正辟謬》等書,僅是此書的一些支脈而已。

原文選載

《協紀辨方書》卷一

本原一

朱子日:“本圖書,原卦域。” 陰陽家者流,其亦衷諸此也。作本原。

河圖

河圖,一六為水居北,二七為火居南,三八為木居東,四九為金居西,五十為土居中。北方水生東方木,東方木生南方火,南方火生中央土,中央土生西方金,西方金生北方水。此 五行相生之序也。

洛書

洛書,戴九履,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火。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中土,五中土克一六水。此五行相剋之序也。

先天八卦次序

《 繫辭傳》曰:“易有 太極,是生 兩儀,兩儀生 四象,四象生 八卦。”邵子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兌、離、震為陽,巽、坎、艮、坤為陰。乾兌為太陽,離震為少陰,巽坎為少陽,艮坤為太陰”。

先天八卦方點陣圖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所謂先天之學也。”

後天八卦次序

《說卦傳》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後天八卦方位

《 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曲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占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占乎艮。”邵子曰:“乾統三男於東北,坤統三女於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

先天卦配河圖之象

《啟蒙附論》曰:“圖之左方,陽內陰外,即憲天之震離兌乾,陽長而陰消也。其右方,陰內陽外,即先天之巽坎艮坤,陰長而陽消也。蓋所以象二氣之交運也”。

後天卦配 河圖之象

《啟蒙附淪》曰:“圖之一六為水,即後天之坎位也。三八為木,即後天震巽之位也。二七為火,即後天之離位也。四九為金,即後天兌乾之位也。五十為土,即後天之坤艮,周流四季而偏旺於醜未之交也。蓋所以象五氣之順布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