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卣

次卣

次卣,是西周時期盛酒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次卣,通高21.8cm,寬21.5cm,重2.44kg。

造型特點

次卣次卣

此卣圓鼓腹,圈足,有蓋,蓋頂有喇叭形握,蓋兩側鑄直立的“犄角”。器以半環銜接提梁,提梁兩端雕飾獸頭。器頸與蓋前後均鑄有浮雕獸首,獸首兩側飾紋帶

銘文

次卣-器身銘文拓片次卣-器身銘文拓片

卣蓋、器同銘,均5行30字:
唯二月初吉丁卯,公姞令次田人。次蔑歷,賜馬賜裘。對揚公姞休,用作寶彝。

銘文大意

在二月第一個吉日丁卯這一天,諸侯的姞姓夫人公姞命令次任管理農田之官。次受到獎勵,並得賜馬和皮袍。為答謝和宣揚公姞的美意,特做了這件寶貴的彝器

關鍵字解釋

卣:卣(音有),古代的盛酒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流行的時間雖不長,但其形制很豐富,除圓體、橢圓體、方體等常見的器形外,還有筒形、鳥獸形等。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紋飾或物象的一種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等,也有幾種雕刻技法結合使用的形式,多見於高精繁雜的雕刻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