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掌舟蛾

櫟掌舟蛾

昆蟲名,屬鱗翅目,舟蛾科。分布於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河北、陝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寄主有栗、櫟、榆、白楊等樹種。櫟掌舟蛾以幼蟲為害栗樹葉片,把葉片食成缺刻狀,嚴重時將葉片吃光,殘留葉柄。

基本信息

信息

中文學名:櫟掌舟蛾

..

別稱:栗舟蛾、肖黃掌舟蛾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綱:昆蟲綱Insecta
目:鱗翅目
科:舟蛾科
分布區域:中國東北地區以及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四川等省。

形態特徵

成蟲
雄蛾翅展44~45毫米,雌蛾翅展48~60毫米。頭頂淡黃色,觸角絲狀。胸背前半部黃褐色,

櫟掌舟蛾櫟掌舟蛾

後半部灰白色,有兩條暗紅褐色橫線。前翅灰褐色,銀白色光澤不顯著,前緣頂角處有一略呈腎形的淡黃色大斑,斑內緣有明顯棕色邊,基線、內線和外線黑色鋸齒狀,外線沿頂角黃斑內緣伸向後緣。後翅淡褐色,近外緣有不明顯淺色橫帶。

半球形,淡黃色,數百粒單層排列呈塊狀。
幼蟲
體長約55毫米,頭黑色,身體暗紅色,老熟時黑色。體被較密的灰白至黃褐色長毛。體上有8條橙紅色縱線,各體節又有一條橙紅色橫帶。胸足3對,腹足俱全。有的個體頭部漆黑色,前胸盾與臀板黑色,體略呈淡黑色,縱線橙褐色。

長22~25毫米,黑褐色。

發生規律

在中國各地均1年1代,以蛹在樹下土中越冬。翌年6月成蟲羽化,以7月中下旬發生量較大。成蟲羽化後白天潛伏在樹冠內的葉片上,夜間活動,趨光性較強。成蟲羽化後不久即可交尾產卵,卵多成塊產於葉背,常數百粒單層排列在一起。卵期15天左右。幼蟲孵化後群聚在葉上取食,常成串排列在枝葉上。中齡以後的幼蟲食量大增,分散為害。幼蟲受驚動時則吐絲下垂。8月下旬到9月上旬幼蟲老熟下樹入土化蛹,以樹下6~10厘米深土層中居多。[1]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在幼蟲發生期,幼齡幼蟲尚未分散前組織人力採摘有蟲葉片。幼蟲分散後可振動樹幹,擊落幼蟲,集中殺死。
地面噴藥
蟲落地入土期,地面噴灑白僵菌粉劑或50%辛硫磷乳劑300倍液。噴藥後耙一下,效果較好。
藥劑防治
在幼蟲為害期,可往樹上噴25%敵滅靈可濕性粉或25%滅幼脲3號膠懸劑1500倍液,青蟲菌6號懸浮劑或B.t.乳劑1000倍液,對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噴灑50%對硫磷乳油20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1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