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曝雜記

著者

清·趙翼

朝代

版本

甌北全集本

卷數

7

內容選讀

銀本出內地如五代時五台山僧繼?以采銀佐北漢之類宋以前不取於邊地也。今內地諸山有銀礦處俱取盡故采至滇徼。然滇中惟樂馬廠歲出銀數萬而已他皆恃外番來。粵、閩二省用銀錢悉海南諸番載來貿易者。滇邊外則有緬屬之大山廠粵西邊外則有安南之宋星廠銀礦皆極旺。而彼地人不習烹煉法故聽中國人往采彼特設官收稅而已。大山廠多江西、湖廣人宋星廠多廣東人。大山自與緬甸交兵後廠丁已散無復往采者。明將軍曾過其地。老廠、新廠兩處民居遺址各長數里皆舊時江、楚人所居。采銀者歲常有四萬人。人歲獲利三四十金則歲常有一百餘萬齎回內地。當緬酋攻廠時各廠丁曾馳稟滇督謂只須遣官兵三千來助聲勢則廠丁四萬自能禦敵。時滇督恐啟封疆釁遂不果。宋星廠距余所守鎮安郡僅六日程。鎮安土民最懦鈍無用矣然一肩挑針線鞋布諸物往輒倍獲而歸。其所得銀皆制鐲貫於手以便攜帶故鎮郡多鐲銀而其大夥多由太平府之龍州出口。時有相殺事恃人眾則擇最旺之山踞之別有糾伙更眾者則又來奪占以是攻剽無寧歲。安南第主收稅不問相殺事也。有一黃姓者廣東嘉應州人在廠滋事由安南國王牒解廣督。余訊以所得幾何而在外國滋事如此。渠對云:“利實不貲。礦旺處畫山僅六尺只許直進不許旁及。先索僦直六百金始聽采即有人立以六百金僦之。則其利可知也。”
治鶴膝風:用碗略鋒破蝦蟆腹留縫不可穿縛置患處。待動脅移時蝦蟆受毒輒死再易一枚。不過兩三枚即愈。
今人稱子弟之不成材者曰“不郎不秀”。湯沐《公餘日錄》:“明初民間稱呼有二等一曰“秀”謂故家右族穎出之輩;一曰“郎”則微裔末流群小之輩。稱“秀”則曰“某幾秀”稱“郎”則曰“某幾郎”。人自分定不相跨越。
鎮安故多瘴癘。鈕玉樵《粵述》謂署中有肉球、肉腳時出現而瘴毒尤甚入其境者遂無復生還之望。及余至郡未見有所謂肉球、肉腳者瘴亦不甚覺。問之父老謂“昔時城外滿山皆樹故濃煙陰霧凝聚不散。今人煙日多伐薪已至三十里外是以瘴氣盡散”雲。惟水最清削極垢衣蕩漾一二次則膩盡去不煩手扌閏也。是以不論貧富皆食?脂以潤腸胃。余嘗探其水源在城西三十里地名鑒隘塘。水從山腹中出有長石橫攔之長三十餘丈。水從石上跌而下作瀑布極雄壯。城中望之不啻數百匹白練也。匯而成川繞城南而過。川皆石底無土性故魚之肉甚堅而無味。又東流亦從山腹中出左江。蓋滇、黔、粵西諸水大半在山腹中通流其見於溪澗者不過十之一二而已。後余在貴州探牟珠洞秉炬入三里許忽聞江濤洶湧聲以炬照不知其涯淡益可見水之行山腹中者如長江、大河非臆說也。牟珠洞之水終歲在黑暗中無天日光水中生魚遂無目尤見造化之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