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大頭菜

橫縣大頭菜是蕓薹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國著名的特產蔬菜。其味鹹裡帶甘,爽口開胃,橫縣大頭菜是農家製作,不放任何色素、防腐劑等,其製做過程均是利用大自然的天然條件。

簡介

橫縣大頭菜是廣西省著名的特色蔬菜,是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產品。

特點

橫縣大頭菜是蕓薹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是中國著名的特產蔬菜。其味鹹裡帶甘,爽口開胃,橫縣大頭菜是農家製作,不放任何色素、防腐劑等,其製做過程均是利用大自然的天然條件。

產地

橫縣是個物產豐富的地方,大頭菜就是其中一種。橫縣大頭菜與大粽、大番薯合稱為橫縣“三大”。大頭菜在橫縣主產於南鄉、巒城、附城、校椅等地。橫縣的大頭菜個頭奇大,最大的單株可達12斤,醃製後色澤金黃、粗纖維含量低、口感脆嫩。
橫縣大頭菜的最佳生長地域是西津濕地,那裡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優越,能生產出高品質的大頭菜。橫縣大頭菜富含有豐富的鈣、硒、鉀等,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要比其他地區的大頭菜高很多,因此橫縣大頭菜具有香氣濃郁、質地鬆脆的特點,其鮮菜和熟菜的比例也遠高於其他地區的大頭菜。

歷史

橫縣種植大頭菜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早在乾隆年間就已經馳名中外。鹹坯製品香氣濃郁深受消費者喜愛,因其形似佛手,故也稱佛手大頭菜

發展

橫縣現已有多家企業生產加工橫縣大頭菜,諸多品牌的橫縣大頭菜已經進入規模化生產,甚至暢銷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橫縣目前約有1.5-2萬農戶種植大頭菜,種植面積達4萬畝,產鮮菜約12萬噸,成品菜(鹹坯)約6萬噸,年產值2億多元。是當地農民主要的經濟支柱。

地理標誌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橫縣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即日起對橫縣大頭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橫縣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橫州鎮、南鄉鎮、那陽鎮、百合鎮、馬山鄉、馬嶺鎮、雲表鎮、鎮龍鄉、校椅鎮、石塘鎮、六景鎮、陶圩鎮、蓮塘鎮、平馬鎮、巒城鎮、平朗鄉、新福鎮等17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橫縣大頭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橫縣大頭菜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本地佛手芥菜。
(二)立地條件。
土層厚度≥39cm,土壤質地疏鬆、含沙礫多,有機質含量≥1.5%,pH值5.0至7.5之間,排灌條件良好。
(三)栽培管理。
1. 播種育苗:採用移栽法;每66.7m2(畝)苗床用種50 g至76g,供667 m2(畝)大田栽植之用;播種時間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2. 定植密度:每667 m2(畝)留苗1600至2200株。
3. 肥水管理: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定植前每667 m2(畝)施腐熟有機肥不得少於1500kg,追肥以含有N、P、K速效複合肥為主,收穫前30天停止施肥。
4.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1. 採收時間:12月中旬至2月中旬。
2. 採收標準:株重1.0kg以上,塊根粗大,肥嫩,不空心,無或輕蟲傷。
(五)醃製工藝流程。
原料採收→原地日曬1至2天→清洗→入池加鹽頭踏24至36小時→起池自然瀝水→切片厚度12至15mm,每片帶有2-3片菜葉→ 換池→加鹽二踏36至48小時→起池日曬2天→入缸鹽封→鹹坯製品→包裝或不包裝
(六)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表皮有鹽霜,切面呈均勻金黃色,香氣獨特濃郁,口感脆嫩,無酸味、苦味等異味,肉質細膩。
2. 理化指標:蛋白質≤1.8%,碳水化合物≤5.3%,粗纖維≤1.2%,有機酸≤6600毫克/千克。
3. 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