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鎮[東莞市橫瀝鎮]

橫瀝鎮[東莞市橫瀝鎮]

橫瀝鎮位於東莞市東部,是東莞市[廣東省地級市]下轄的32個鎮(街道)之一,毗鄰東莞生態園,轄區面積54平方千米。鎮中心位於東經113°58'22",北緯23°1'29"。橫瀝鎮先後獲得過“廣東省教育強鎮”(2005年) 、“國家衛生鎮”(2008年)、“國家級生態鄉鎮”(2013年)等榮譽稱號。2013年,橫瀝全鎮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高於東莞全市3.8%。截至2010年,橫瀝鎮下轄16個村,1個社區,戶籍人口3.5萬人,外來人口20萬人。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基本信息

廣東省東莞市橫瀝鎮

橫瀝鎮橫瀝鎮

橫瀝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與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和廣深鐵路的交匯處——東莞市火車站僅5分鐘車程,至香港紅勘火車站和深圳機場只需1小時車程,開車1.5小時即可到達廣州。每天有多班開往香港、深圳、廣州的直通巴士和通向全國各地的長途汽車。建設中的東部快速幹線穿越其中,規劃中的常虎高速公路也毗鄰瀝。它的開通將拉近橫瀝與虎門港的距離,與世界的距離。

橫瀝是一個美麗的生態之鎮。占地5000多畝的田饒步生態示範園,一年四季綠色盎然,清新怡人。鎮中心區綠化面積439.5公頃,覆蓋率達到31.7%,是“廣東省衛生鎮”,目前正積極創建國家衛生鎮。橫瀝鎮社會和諧穩定,是東莞市治安環境最好的鎮區之一。

橫瀝鎮橫瀝鎮

完善的配套設施是橫瀝鎮迅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善於把握機遇的橫瀝人深刻認識到大交通必將促進大發展。該鎮以“一環兩直”為幹線,內部交通網路逐步完善,鎮內各村間早已實現等級公路聯網,而6車道環城公路的相繼貫通,使得橫瀝四通八達,物流方便。在大力發展交通事業的基礎上,橫瀝鎮還投資數億元進行能源、通訊城市基礎設施的改進。目前擁有日產12萬噸的自來水廠,建成年發電量3.7萬千瓦時的火力發電站和兩間11萬千伏的變電站,程控電話、移動通訊等現代通訊設備容量充足,報裝快捷簡便,可直撥國內250多個城市和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良好的投資環境自然吸引了外商的目光,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來自香港、台灣、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近500家,行業遍及電子五金服裝製鞋等。

橫瀝鎮橫瀝鎮
橫瀝鎮擁有廉潔高效的服務體系。全面實施視窗辦事制度,開通了鎮長熱線,接受投資者的意見和監督。大力開展“視窗工程”,評選“服務之星”活動,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舉辦“政府滿意企業”評選、“企業滿意與不滿意服務項目”評選和“集中服務日”等活動,獲得廣大投資者的一致好評。

橫瀝在發展過程中,堅持走工業化發展道路,緊緊依靠招商引資,實施園區帶動戰略。全鎮現有外資企業470多家,投資來源涵蓋港台、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0.72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工業總產值52.8億元,同比增長43.74%。

通過抓好城鎮建設和管理,使城鎮環境更優美,鎮容鎮貌更整潔,2003年成為“廣東省衛生鎮”。通過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平安橫瀝”構建活動,使橫瀝成為東莞市治安環境最好的鎮區之一。通過抓好服務環境建設,開展“三和三有”教育工程,使政務環境不斷最佳化。

橫瀝鎮在發展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方針。鎮委、鎮政府非常重視維護外來員工權益,廣泛發揮外經、工會、勞動、社保等單位和部門的作用,監督企業落實《勞動法》,積極進行宣傳教育,推行企業民主管理和守法經營,在全鎮營造良好的用工環境。同時,鎮政府積極解決外來員工子女的讀書問題,使廣大外來員工的歸屬感進一步增強。外來人口為橫瀝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成為“新橫瀝人”。

橫瀝鎮橫瀝鎮
2005年,橫瀝鎮深入開展了“員工滿意企業”創建活動,共有343家企業成為“員工滿意企業”,通過抓好創建活動,進一步最佳化了就業環境。2006年,鎮政府將開展一系列以“關愛外來員工”為主題的活動,把維護外來員工權益,拓展外來員工的發展前途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最佳化就業環境,進一步提高就業吸引力。

作為廣東省三大牛墟之一,橫瀝以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著名。橫瀝先後建有體育館、文化廣場等設施,全鎮擁有中國小、幼稚園30多間,是“廣東省教育強鎮”。同時,精心打造桌球文化和紅荔文化。橫瀝少年桌球隊多次代表東莞市出賽,屢獲佳績。2006年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紅荔風情節”,吸引海內外遊客50多萬人,“紅荔風情節”已成為橫瀝的特色旅遊文化和東莞市旅遊新熱點。

今日的橫瀝,實現了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的中等現代城市格局。一座面向香港、深圳、廣州大港口,背靠京九、京廣鐵路線的珠三角工業重鎮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經濟概況

橫瀝鎮位於東莞市東部,面積50平方公里,下轄16個村委會,1個社區,戶籍人口3.5萬人,外來人口20萬。多年來,橫瀝鎮充分利用區域優勢、環境優勢、配套優勢、服務優勢和人文優勢
橫瀝鎮橫瀝鎮
等“五大優勢”,積極創造優良的投資軟硬環境,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形成了以工業製造業為基礎,商貿服務業協調發展,城市建設與人文生態同步推進的發展格局,成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投資熱土。

2007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5.35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工業總產值85.96億元,同比增長27%。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3.49億元,同比增長44.92%。兩稅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2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8億元,同比增長17.91%;各項存款餘額54.1億元;總用電量1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4%。2007年新引進項目77宗,契約利用資金達到1.24億美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1442元,近十年平均每年增長9%。

廣東省東莞市橫瀝鎮橫瀝及其周邊地區製造業基礎良好,全鎮現有外資企業近500家,投資來源於香港、台灣、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家和地區,行業集聚了模具、製鞋、電子、電腦、毛織、五金、製衣、玩具塑膠等,原料供給和配套加工等產業鏈完善,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環境。2006年,投入巨資動工興建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匯英(國際)模具城
橫瀝鎮橫瀝鎮
,全力推動模具產業的集聚升級,打造中國模具名鎮。模具城建設共分兩期進行,其中一期占地200畝,建築面積6.18萬平方米,二期規劃占地近300畝,用於引進大型模具企業,預計2008年7月竣工。二是園區配套完善。全鎮先後建成了西城科技園、新城工業區、三江工業園、山廈工業園、裕寧工業區、水邊工業園、長田工業園等工業園區。所有園區都按照“環境優美、設施齊全、配套完善、生活方便、服務周到”的標準建設,為投資商打造理想的平台。三是生活配套完善。全鎮現有綜合性酒店20多家,其中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3家。擁有各類購物商場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其中經營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購物商場有5家。房地產業蓬勃發展,建成了瑞康花園、河畔花園、寶翠花園、東成花園、華僑新村陽光粵港花園羅馬景苑長裕棕櫚園等多個樓盤。優良的配套環境使橫瀝成為最適合創業、最適合居住、最適合投資的地方之一。橫瀝鎮擁有廉潔高效的服務體系,行政服務機構認真行使管理職能,切實落實各種優惠政策,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全面實施視窗辦事制度、一站式服務機制和服務承諾制,開通了鎮長熱線等多種渠道,接受投資者的意見和監督。積極開展一張笑臉相迎、一張椅子請坐、一杯熱茶解渴、一腔熱情辦事、一定時限辦成、一聲再見相送為內容的“六個一”活動,積極促進家庭和睦、單位和氣、社會和諧,為投資辦事創造良好的環境。大力開展“視窗工程”,評選“服務之星”,推行微笑服務,提高服務辦事效率。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舉辦了“政府滿意企業”評選、“企業滿意與不滿意服務項目”評選和業務政策宣講會、“集中服務日”等活動,進一步改進機關部門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實施“用工統籌”,加強與外省市駐粵機構的聯繫,建立良好的招工渠道,切實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多年來,優良服務一直受到廣大投資者的好評,企業紛紛在橫瀝增資擴產。

歷史文化

1、清末富商家塾建築群歷百年風雨保存完好
橫瀝鎮水邊村委會平巷村口的老榕樹旁,有一座由該村清末某富商興建的“蔭堂家塾”及15座宅第古建築群,歷經百年風雨仍保存完整,並保留有大幅手畫家族畫像。日前,記者到達這裡時,只見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三三兩兩地聚在樹下閒聊,幾個孩童正在嬉戲,蒼老的榕樹與蔭堂家塾古樸的青牆互相輝映,這場景頗有幾分古風的意味。

雕刻繁複精美

蔭堂家塾門前有一個地堂,十分開闊。往這裡一站,這個已有166年歷史的家塾外景盡收眼底。遠一看,它與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差別不大,檐上陶塑的麒麟仍保持著清新如初的翡翠綠外形,麻石構件上兩個石刻獅子虎虎張望,堅守著這棟房子的生氣和威嚴。最讓人應接不暇的是內容豐富、藝術價值高的雕刻、彩繪、書法藝術,就連門前台階的麻石上簡單的雕琢也惟妙惟肖。尤其是以花、鳥、人、動物為內容的木雕,雕刻細緻,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真叫人眼花繚亂。廳堂的木架構上甚至有鎦金雕花,雖然蒙塵仍不失本色。家塾正面外牆及室內四面牆上均有彩繪圖畫,畫著一則則歷史人物故事,諸如“孔子講學、孟子論道”之類。

遺憾的是,屋脊正面標著“石灣沙頭街”的雕塑曾遭到嚴重的破壞,已經看不到原貌,只見部分“無頭”的雕塑空伸著雙手作叫賣狀。村中老人榮叔說:“以前還有孔明造琴、司馬儀畫相等雕塑,可惜都在土改時期破壞了。”

橫瀝鎮橫瀝鎮
家族曾有龐大家業

據了解,蔭堂家塾建於1840年冬天,為兩進古建築,深21.5米,寬17.5米,面積376.25平方米,用紅石、青磚、石柱、木柱建造而成。中間是一個天井,門口兩側有兩個廂房,後進為敞開式廳堂,擺放著數十張簡易的木桌椅子。

據榮叔介紹,過去這個廳堂是陳列家族先人神位的,現在成了族人在喜慶日子宴請賓客的場所,為此,左邊的客廳和書房都改做廚房了。天井左邊有個八角門,隔著兩尺寬的過道就是當年的客廳和書房。這個書房自建成後就用作私塾,主要是給家族的後人讀書用,後來也招收本村及水邊、四馬村的孩童。1929年,國民政府推廣學校教育制度,號召各鄉辦學,私塾才解散。

記者從吳氏家族的第29代吳任滿處了解到,家塾是該家族第25代名叫耀南(也叫世昌)的人所建。當年他的父親蔭堂很窮,有一年在水邊、平巷鄉親的資助下,兒子耀南得以到佛山、廣州等地做洋紗布生意。此人機敏,很有商業頭腦,又能吃苦耐勞,由此發跡並成為當地首富,於是以其父的名義建“蔭堂家塾”,並以家塾為中心置有大量的田產及手工業作坊,包括蔗寮、糖坊、榨油坊、染布廠等等。

百年手畫畫像保存完好

橫瀝鎮橫瀝鎮
“家塾與祠堂不同,這裡主要是為後世子孫聚會、處理家族事宜提供落腳的地方”,榮叔這樣解釋家塾的含義。現在,這裡主要作為家族後人擺喜慶宴席的場所。每當這個時候,榮叔就會把他小心珍藏的家族手畫畫像掛在廳堂正中,這已經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儀式。

採訪當天,榮叔特地找來了這幅畫像。為了防潮,他用紅色的塑膠薄膜裹得嚴嚴實實的。記者看到,畫像高2米多,寬1米餘,畫中的1男4女均著清朝服飾,安坐太師椅。畫工十分精細,5個人的樣貌、神態特徵明顯,衣服上還畫有雅致的花紋。吳任滿告訴記者,“畫中男子就是耀南,4個女子是他的妻子和小妾,右起第一位、穿橙紅色衣服的是正室。”

“原來一共有4幅畫像,其中有一幅是蔭堂,可惜在土改時被撕毀了。僅存的這幅是我當年偷偷藏在柴間,一藏就是20年,直到改革開放才敢拿出來”,榮叔說。

榮叔告訴記者,家塾內原有不少寶物,其中一個1米高的花瓶,過年時養在裡面的桃花竟然能結出孩子拳頭大小的果實。

宅第建築群空置多時

橫瀝鎮橫瀝鎮
在蔭堂家塾家塾的左側,現存兩列與家塾同樣古老的宅第建築群。沿著狹窄的巷道一路數過去,共15間,房子之間牆挨著牆,緊密連在一起。這些房子門楣高而窄,結構多樣,有帶天井的兩進民居、直頭屋和兩層帶陽台的洋房等。門口、四角都是清一色的紅磚基石,這一點,將這個家族的房子與其他民居區分得一清二楚。

吳任滿說,耀南育有7個兒子,這些房子都是他為子孫建的。其中最盡頭那間二層結構、相對豪華的就是長子的住房。

記者看到,這些房子多數大門緊鎖,空置多時,但個別仍然住人,在這裡過著悠閒的祖屋生活。成叔就是其中一個。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安閒地坐在躺椅上。據了解,成叔今年61歲,在這裡已經居住了52個年頭,已經熟悉和習慣了祖屋的氣味。

2、橫瀝牛墟

橫瀝鎮橫瀝牛墟
橫瀝牛墟起源於明末清初,與三水西南、鶴山沙坪並稱廣東“三大牛墟”。橫瀝牛墟以耕牛交易量大,經營時間長而聞名遠播。牛墟見證著橫瀝商貿的繁華。過去每逢農曆以三、六、九為尾數的日子,廣東各地客商、農民就雲集橫瀝,參加設在這裡的耕牛交易墟市。

橫瀝牛墟交易地點曾幾度變遷,1995年位於鎮區駿馬路的現代化橫瀝牛行正式建成,橫瀝牛墟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牛行占地面積19980平方米,建築面積22980平方米,是目前東莞最大單項耕牛市場。牛行設計美觀、具濃厚的園林特色,內設果林區、試耕區和園林式的交易區,並配有牛賓館、牛泳池、牛花園、牛醫院和金牛酒店,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橫瀝牛墟買賣牛隻品種甚多,水牛、黃牛、牛仔、壯牛、殘牛樣樣俱全,行內有經紀當場評價議價,買賣雙方當場交易。長期以來,來自本省、山東安徽湖南廣西福建等地的牛客絡繹不絕。現今,每逢新曆每一、三、六、九墟日,牛行成交量少則百多頭,多則上千頭。這些牛不但暢銷周邊地區,還遠銷港澳台和東南亞地區。橫瀝牛墟至今仍煥發出它特有的魅力。

何謂“牛墟”

翻開記載,中國傳統農業的定期市場,華北稱“集”,華南稱“墟”。因牛不同於一般商品可以隨便價購,於是就設定了牛的市集,每個月固定幾個日子開市。牛虛市集賣方大都是清晨五、六點鐘就四面八方趕來“集市“,除了牛隻之外,還有牛的配件如牛擔、牛後躂、牛鈴、牛索等,以及一些農家生產器具。因此,所謂“牛墟”是一種定期的露天買賣耕牛及附屬配件的市集。

3、荔枝紅時無限精彩盡在古鎮橫瀝

“紅荔風情節”已經成為橫瀝鎮的一個品牌。通過舉辦風情節實現了以荔枝為媒、推介橫瀝、吸引投資、拉動發展的目的。在帶旺第三產業的同時,也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提高橫瀝的文化品位。

據介紹,橫瀝鎮第四屆紅荔風情節盛大開幕式將在橫瀝鎮文化廣場舉行。隨後,主舞台匯演、文藝擂台匯演、國際名模與美在花城小姐巡遊、紅荔秀與吃荔枝比賽、少年桌球邀請賽、超級鬥牛表演等活動將在文化廣場、文體中心、田饒步生態旅遊區等10多個不同地點同時展開。屆時整個橫瀝鎮衣香鬢影,歌舞飛揚,商賈雲集,萬民歡騰,成為一個真正歡樂的海洋。

按照活動安排,品荔枝、紅荔秀與吃荔枝比賽活動將在田饒步省級生態示範園舉行。

第四屆紅荔風情節為期三天,活動內容豐富,異彩紛呈,共分“無限風情在橫瀝、無限商機在橫瀝、亮麗人生在橫瀝、和諧安居在橫瀝、科技文化在橫瀝、健康飲食在橫瀝”六大活動板塊,共22個小項。

相關新聞

橫瀝鎮橫瀝鎮地圖
1、東莞廣電傳媒橫瀝分公司全力以赴確保奧運期間安全播出(2008年8月5日)

北京奧運會馬上就要開幕了,為了讓市民盡情的收看奧運賽事,東莞廣電傳媒橫瀝分公司也積極做著各項準備,全力以赴確保奧運期間安全播出。
8月4日早上,在張坑工業區,記者看到,東莞廣電傳媒橫瀝分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安裝光接收機,以保證這一帶用戶的有線電視信號。

東莞廣電傳媒橫瀝分公司工作人員說:再加一台光接收機,把這個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就可以讓那些用戶接收有線電視信號。

據介紹,為保證奧運期間的播出安全,東莞廣電傳媒橫瀝分公司從8月1日開始便進入“奧運時間”,保證24小時有員工隨時待命,並對全鎮電視網路進行全面檢查。

東莞廣電傳媒橫瀝分公司技術部經理朱旭軒說:在奧運期間,我們公司高度重視安全播出工作,加強本轄區廣播電視網路傳輸系統的保護,確保電視信號正常傳輸,讓廣大市民正常收看精彩的電視節目

橫瀝鎮橫瀝鎮
2、橫瀝鎮鎮創建國家衛生鎮接受省檢(2008年8月3日)

2008年7月31日下午,由省愛衛會組織的考核鑑定組對我鎮創建“國家衛生鎮”的工作進行考核檢查。鎮領導李滿堂、楊永存、陳細鈿、香兆明、葉浩寧、朱仲平親切接待了由省愛衛辦主任、考核鑑定組組長許立凡率領的省考核鑑定組專家一行。

鎮委書記、鎮人大主席李滿堂代表鎮委、鎮政府對考核鑑定組專家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並表示我鎮將利用這次機會,學習新理念,拓展新視野,促進我鎮愛國衛生事業再上新台階。

鎮委副書記、鎮長楊永存對我鎮創衛工作作了匯報。據介紹,我鎮在2003年成功創建“廣東省衛生鎮”的基礎上,於去年5月,提出創建國家衛生鎮的工作目標,積極對照《國家衛生鎮標準》大力開展創建活動。通過不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強化健康教育,整治環境衛生,整改農貿市場,積極開展除“四害”活動,全面推進食品衛生整治等工作,我鎮的創建國家衛生鎮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衛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市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日益提高,城鎮形象和品位不斷提升。

聽取匯報後,省考核鑑定組專家對照《國家衛生鎮標準》,對我鎮的市容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健康教育等10各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核。

廣東省廣州市橫瀝鎮

橫瀝鎮(Hénglì Zhèn)番禺區轄鎮。在區南部,西隔洪奇瀝水道與中山市黃圃鎮三角區相望。1977年始形成圩鎮,稱橫瀝鎮,因區內有上橫瀝、下橫瀝兩水道而得名。1978年成立橫瀝公社,1986年建鎮。?
轄橫瀝居委會;新光、前進、大元、義沙、長沙、馮馬一村、馮馬二村、馮馬三村、東方紅、太陽升、群結、新村12個村委會。

橫瀝鎮組建始於1977年10月,由大崗鎮、萬頃沙鎮分出共12個行政村而成,因境內有上、下橫瀝兩條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廣州市設立南沙區。是年10月,橫瀝鎮成建制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同時,把原番禺區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廟貝農場劃歸橫瀝鎮管轄,至此橫瀝鎮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和1個農場。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26541人,總耕地面積40139畝。
橫瀝鎮地理環境優越,地處廣州、深圳、珠海幾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島兩陸”組成,北距廣州市區50公里,東南至深圳80公里,南至珠海75公里,沿水路東南距香港28海里,南距澳門25海里。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是粵、港、澳的重要交通樞紐。陸上京廣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路、廣珠東線公路、西線七號公路橫穿鎮內,水上有肇慶港、順德容奇港、廣西梧州港雙體飛翼船途經橫瀝到香港。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廣州市實施“南拓”戰略以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全局,圍繞“教育強鎮、工業立鎮、旅遊興鎮、農業富民”的總體目標,帶領全鎮人民深入開展“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勤勞、純樸、厚德的橫瀝人,在肥沃的土地上建有優質高產的水果、甜玉米、蔬菜種植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使橫瀝滿載“魚米之鄉”的美譽。民謠雲“春魚秋鯉夏三坭,冷鱭熱鱸,四季龍利、生魚吸水,筍殼出世、生魚無死日,塘虱無出沖”。

廣東省惠州市橫瀝鎮

橫瀝鎮位於惠城區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距惠州市區24公里,分別與惠東、惠陽、博羅、紫金接壤,是惠州市確定的惠城區四大中心鎮之一。全鎮總面積343平方公里,轄3個社區居委會和40個村,戶籍總人口13656戶7.561萬人。
橫瀝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季風明顯,氣候溫和。月平均氣溫在13℃-2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37.5℃,極端最低氣溫為-1℃。年均降雨量在1800-2200毫米,無霜期340-350天,地形以丘陵為主,西南部是沿江平地,土質肥沃,資源豐富。山地總面積226.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1%。橫瀝鎮可開發的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別有石灰石、高嶺土、鐵礦石等,有長達17公里的江岸沙灘、保存完好的墨園村陳氏古宅、75平方公里的生態林區;集醫療、休閒、度假於一體的黃沙洞溫泉,有美麗傳說的鵝塘洲島;有幾百年歷史的客家樓閣、雲林庵。有天然的河水、保健泳池、美麗的觀光農田以及坑螺、客家黃酒、蜂蜜等天然食品;橫瀝湯粉亦是享譽鵝城內外的地方傳統特色小吃。
橫瀝是梅菜的原產地和主產區,種植面積達1.8萬畝,年總產量達4萬噸,2006年被廣東省授予“梅菜專業鎮”稱號,梅菜種植獲國家無公害蔬菜認證,曾被國務院授予“梅菜之鄉”的稱號,茄子種植也於2007年獲得省農業廳“萬畝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
橫瀝鎮內居民均為漢族,有海外華僑、港澳同胞12000多人,是著名僑鄉之一。地方方言以客家話、惠州話和閩南話三大方言為主。其中講客家話人數占總人口55%,本地話占32%,閩南話占13%。姓氏主要有:黃、劉、翟、羅、鍾、盧、陳、練等。舞獅和正字戲均是橫瀝傳統的民間節目,逢農曆二、五、八為集市圩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