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基礎

機械製造基礎

《機械製造基礎》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上、下兩篇共25章,上篇為“機械製造實踐基礎”,主要內容有常用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的改性,機械零件的選材,鑄造,鍛造,焊接與粘接,板料衝壓,常用非金屬材料的成形,無損檢測,車削加工,銑、刨、磨削加工,鑽削加工和鏜削加工,數控工具機加工,特種加工,常用非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鉗工,拆卸與清洗,裝配與調試共18章。下篇為“機械製造理論基礎“。

基本信息

相關簡介

本書是根據全國高職高專課程指導委員會制訂的《機械製造基礎》課程的基本要求,並遵循“拓寬基礎、強化能力、立足套用、激發創新”的原則編寫的,著重培養學生機械製造工程技術套用能力。另外,為拓寬學生視野,介紹了裝備製造業特種加工技術。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工程材料及熱處理、熱加工基礎及切削加工三部分,著重介紹了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及選用、毛坯成形方法以及切削加工中各種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反映現代製造技術的新成就和新動向,書中習題可引導學生思維、掌握重點和培養能力。本書同時還介紹了一些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如數控技術、柔性製造技術和快速成形等。

本書層次分明,條理性強。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在理論上以“必須、夠用”為度,內容簡明扼要。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機械類專業教材,也可作為職工大學、電視大學和其他院校機電類專業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並可供機械製造技術人員參考。

書本目錄

第一篇 工 程 材 料

第一章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第一節 強度與塑性

第二節 硬度

第三節 衝擊吸收功

第四節 疲勞極限與斷裂韌度

第二章 鐵碳合金

第一節 金屬的晶體結構與結晶

第二節 合金的晶體結構及二元合金狀態圖

第三節 鐵碳合金狀態圖

第四節 碳鋼、鑄鐵

第三章 鋼的熱處理

第一節 鋼在加熱時的組織轉變

第二節 鋼在冷卻時的轉變

第三節 熱處理工藝

第四節 鋼的表面熱處理

第五節 其他熱處理及熱處理新技術簡介

第四章 合金鋼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合金元素在鋼中的作用

第三節 合金結構鋼

第四節 合金工具鋼

第五節 特殊性能鋼

第五章 有色金屬

第一節 鋁及其合金

第二節 銅及其合金

第三節 滑動軸承合金

第六章 其他材料

第一節 粉末冶金材料

第二節 高分子材料

第三節 陶瓷材料

第四節 複合材料

第七章 機械工程材料的選用

第一節 選用材料原則

第二節 典型零件的選材

第二篇 毛坯成形方法

第八章 鑄造

第一節 金屬的鑄造性能

第二節 砂型鑄造

第三節 特種鑄造

第四節 液態成形技術的發展

第五節 鑄件結構設計

第九章 鍛壓

第一節 鍛壓工藝基礎

第二節 自由鍛

第三節 模鍛

第四節 板料衝壓

第五節 鍛壓件結構設計

第六節 其他壓力加工方法簡介

第十章 焊接

第一節 焊接的特點及分類

第二節手工電弧焊

第三節 其他焊接方法

第四節 金屬的焊接性

第五節 焊接結構舉例

第六節 焊接質量檢查

第七節 焊接新技術

第十一章 機械零件毛坯的選擇

第一節 常用毛坯的種類

第二節 毛坯選擇的原則

第三節 典型零件的毛坯選擇

第三篇 切 削 加 工

第十二章 切削加工基礎知識

第十三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

第十四章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

第十五章 先進制造技術

第十六章 特種加工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機械製造基礎(第2版)》為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之一。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一、柔性製造系統的產生和發展

隨著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機械技術與新興的微電子技術相結合,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手段,特別是數控工具機和加工中心的迅速普及和多功能化,為改變中小批量生產的落後狀況提供了可能。柔性製造系統(FMS)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自1967年第一條FMS在英國問世以來,由於社會對產品多樣化、低製造成本及縮短製造周期等需求日益迫切,FMS發展頗為迅速,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並且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機械與控制設備的進步,FMS日臻成熟。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FMS開始走出實驗室而逐漸成為先進制造企業的主力裝備,並且從起初單純機械加工領域向焊接、裝配、檢驗及無屑加工等綜合領域發展.據統計,1985年全世界安裝的FMS約有400套,1987年近800套,1990年即達到工500多套,目前約有3000套左右正在運行,年增長率為30%以上。FMS之所以獲得迅速發展,是因其集高柔性、高效率及高質量三者於一體,解決了近百年來中小批量、多品種和生產自動化的技術難題。可以說FMS的問世與發展是機械製造業生產及管理上的歷史性變革。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理察·R·基比(Richard R.Kibbe) (美國)約翰·E·尼利(John E.Neely) (美國)羅蘭·O·邁耶(Roland O.Meyer) 譯者:付鐵 楊美辰 錢逸秋

序言

與前面幾個版本一樣,該版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配有豐富插圖的最新內容,並通過實習、社區學院訓練和職業技術培訓等訓練手段,將學生培養成為數控工具機或傳統機械加工操作人員、普通機械工人、模具工人。本書內容所涉及的主題通常是以講授和實驗相結合的方式出現的。當然,本書內容也非常適用於學生自學。

作者充分意識到,與過去幾年相比,工具機和機械加工實踐領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此以前,許多經典的機械加工過程被認為是機械工人培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現在這些內容已不再被講授或用於培訓中,特別是如今已經進入了計算機數控的時代。儘管我們認為學生學習的核心任務可能更傾向於面向計算機數控的生產加工,而不是面向更傳統的機械生產加工。但是,該版內容仍將繼續向大家描述並以圖解說明機械製造培訓中的核心學科領域。

不管機械加工與製造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我們都堅信,該版教材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是機械加工領域的基礎性教材。

為了更好地滿足本書讀者的要求,作者對本書中所有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而負責的研究。通過向許多以前版本讀者的諮詢並收集了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對第7版內容進行了更新,以滿足學生、教師和當前工業培訓標準的要求。本書的一些主要特點如下:

每一部分內容都是以作為引言的概述開始,並清楚地闡述了學習目標。各單元內容通俗易懂,並且真實地再現了車間中的操作環境。

本書大量地使用了照片和圖例來說明機械加工操作的實際過程。在該新版教材中,我們還採取了幾種方法來提高本書的質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