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葉散[中藥]

橘葉散[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橘葉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具有疏肝清胃,消腫散結之功效,主治肝胃蘊熱,氣血凝滯,致成乳癰。症見乳房腫痛,寒熱交作,甚則噁心嘔吐,舌苔薄黃,脈弦數。

組成

柴胡、陳皮、川芎、山梔、青皮、石膏、黃芩、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橘葉二十個。

用法用量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渣再煎服。

功用

疏肝清胃,消腫散結。

主治

肝胃蘊熱,氣血凝滯,致成乳癰。

方義

橘葉、青皮、陳皮、柴胡疏肝理氣,解郁散結,柴胡又能疏表清熱;石膏、黃芩、山梔清泄肝胃之火;連翹清熱解毒,透達表里,宣暢氣血,消腫散結,為瘡家聖藥;更配一味川芎,辛溫香竄,行氣活血,促使痛腫自散,甘草清熱和中,諸藥合用,共奏疏肝清胃,消腫散結的功效。

運用

診斷要點為乳房腫痛,寒熱交作,甚則噁心嘔吐,舌苔薄黃,脈弦數。

臨床常用於肝胃蘊熱,氣血凝滯,致成乳癰。

方論選錄

《東醫寶鑑》:“橘葉散,治乳房結核及乳癰。皂角刺略炒一錢半,瓜蔞仁一錢,青皮、石膏、甘草節、當歸頭、金銀花、沒藥、蒲公英各五分。上銼,作一貼,加青橘葉一小握,酒一盞半,煎至一盞,食後,臨臥服。”

注意事項

服本方後寒熱已解,腫漸消,痛亦誠者,使用時應減清熱解毒之品,若腫痛加劇,寒熱不退者,則非本方所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