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牌運動

橋牌運動

橋牌運動,即橋牌,是用英文Bridge(橋)的名字來稱呼撲克牌的玩法,來源於英國萊斯特郡的一座古老的橋樑。

簡介

橋牌運動是一項起源於美的智力型體育項目,於20世紀30年代正式傳入我國。

發展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橋牌運動才真正發展起來。1979年橋牌運動項目被原國家體委列為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之一,1980年成立了中國橋牌協會,各地的橋牌協會也紛紛成立,各種類型的橋牌比賽、橋牌培訓班頻頻舉辦。從此我國的橋牌運動便逐步發展起來。
橋牌項目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形成一個活動高潮,其後隨著人民民眾可以選擇的業餘文化生活的豐富,參與橋牌運動的人群有所減少。近幾年經過各級橋牌組織的大量工作,橋牌運動又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逐步走出低谷,有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橋牌是一項參與性較強、觀賞性較差的運動。它不能留給觀眾直接觀感,只有親身參與到橋牌運動中才能切實感受到橋牌運動的魅力。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著認為橋牌運動太高深、很難學的看法。如何降低橋牌門檻,使更多的人能夠比較容易地學會打橋牌、參加橋牌運動,是各級橋牌協會今後一段時間的一項重要工作。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橋牌運動在我國將會有雄厚的民眾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專家認為,橋牌運動很適合在高校中開展。上世紀80—90年代,橋牌與跳舞滑冰彈吉他並列,成為高校的"四大時髦"活動。橋牌大師楊小燕認為:橋牌運動的真正動力應該來自民間,尤其是年輕一代對這項遊戲的熱情。可是現在的年輕人都太忙了,不是忙著讀書考試,就是忙著玩電腦遊戲,橋牌在他們的心目中是老年人的遊戲。他們實在是誤解橋牌了,橋牌對孩子非常有教育意義,它可以教會贏得定約者如何完成定約、失去定約者如何擊敗定約,還可以幫助孩子們提高精密計算能力和記憶力,讓他們養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橋牌是一項可以伴隨一生的遊戲。

中國橋牌隊

已構成對歐美列強的挑戰
我國目前有國家男女橋牌隊。中國橋牌協會負責組織國家橋牌隊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地區橋牌錦標賽。近年來我國橋牌運動水平不斷提高,國家隊在世界及地區橋牌比賽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國家女隊的水平在亞太屬於領先地位,在世界也位於前列,在2003年世界橋牌錦標賽中她們第三次奪得世錦賽亞軍;國家男隊的水平在亞太屬於強隊,在世界上屬中上水平,最好的成績是國際奧委會國際大獎賽冠軍。
目前中國橋牌隊已經構成了對歐美橋牌列強的挑戰。同時,國內的橋牌競賽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每年舉辦由各省市代表隊參加的全國橋牌協會錦標賽,由各俱樂部代表隊參加的全國橋牌俱樂部錦標賽,自由報名參加的全國橋牌錦標賽,還有半職業化的全國橋牌A類俱樂部聯賽。為廣大橋牌愛好者組織的全國橋牌通訊賽每年舉辦4次。通過各級各類橋牌比賽,有力地促進了橋牌運動的普及和提高。
中國橋牌協會從1990年開始在全國實行會員制,在中國橋牌協會原會員技術等級制度實施期間,我國有特級大師80名,終身大師60名,大師106名。2000年中國橋牌協會對原有的會員技術等級制度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新的會員技術等級標準共分為16個技術等級,能更科學地體現各類牌手的技術水平和比賽經驗。
推動橋牌發展———
必須儘快突破多道門檻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助理范廣升說:"中國橋牌運動發展面臨多道‘門檻’,要推動橋牌運動走出低谷,必須儘快突破這些門檻。"這些"門檻"包括,一是必須抓好國家隊,以優異的戰績引起國人對"橋牌"運動的關注;二是搞好後備力量的培養,著重在高校學生中開展橋牌運動,解決隊員青黃不接的問題;三是必須搞好理論方面的研究,緊跟世界橋牌運動的潮流,實現理論上的突破。
目前,國家隊的水平雖有長足提高,但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而隊伍的青黃不接,更讓教練和專家們擔憂。橋牌運動在國際上被譽為"聰明人的運動",必須吸引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來學習和推廣這項運動。
裁判的數量和水平參差不齊同樣不可忽視。我國橋牌裁判員技術等級分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4個等級。目前,經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國家級裁判員共有18人。但據了解,在國家級裁判中相當一部分已經上了年紀,一些地方裁判由於缺少培訓,對規則的把握不夠清晰,多少也影響了比賽。
此外,橋牌與其它比賽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理論領先於實戰,理論上如能實現突破,往往就容易在比賽中占據先機。然而,國內橋牌理論研究多年來停留在單純引進、跟進世界先進橋牌理論的階段,對西方理論的吸收理解並不透徹。加上自己沒有獨創的新理論,在國際賽場上就處於劣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