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內村

橋內村

橋內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三班鎮中南部,全村面積3.52平方公里,農業是橋內村的主要產業之一,陶瓷業是橋內村一大支柱產業,紅壤土加工業成了橋內村一個新經濟成長點。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橋內雙桂橋
橋內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三班鎮中南部,東與三班村,北與蔡徑村,西與嶺頭村、儒坑村龍闕村分別相連,東南與永春縣接壤,距縣城12公里,全村面積3.52平方公里,有李厝洋、大壠、山斗、大觀、尖山、田中洋、三落、石蛇、丁厝洋、中侖坂、後所坂、區尺子、佳春嶺、仙人騎鶴14個自然村落,轄有12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2260人,工農業總產值19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700萬元,村財收入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55元。
農業是橋內村的主要產業之一,陶瓷業是橋內村一大支柱產業,紅壤土加工業成了橋內村一個新經濟成長點。
橋內村交通便捷,貨櫃車可直達橋內,現有醫療所2點,已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有國小1所,於1997年宣布實施初等義務教育。

歷史文化

相傳碩傑鄭昭祖第三十世裔孫於公元1621年到此開基。唐代屬歸德場,清代屬在坊里,民國時屬三班聯保橋內保,解放初為錦橋鄉,1958年至1984年冬為橋內大隊,1985年撤銷大隊建立橋內村民委員會。
橋內南朝天馬峰,西迎尖山,發源於天馬山麓的大雲溪經儒坑貫穿南北,橋下溪、九董溪、仙人騎鶴、龍闕坑仔等支流匯集於中部,形成數塊小盆地。這裡環境優美,賢人輩出,有清代舉人鄭兼才,近代有愛國華僑鄭荊召、鄭荊侖兩兄弟,還有國家級橋樑設計專家鄭玉鑾,留美博士鄭培忠,北京醫科大學副教授、博士鄭俊華等。
雙桂橋坐落在三班鎮橋內村,建於宋朝,舊名連波橋。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重修,嘉靖年間當地鄭氏通族再建。木質廊屋式結構,墩為石砌,長27.2米,寬4.5米,高約13米,俗稱觀音媽橋。1987年由台胞鄭點金、張國寬捐資在原址依舊制重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