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內村

客路內村

客路鎮內村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客路鎮東南部,距客路鎮政府約3公里,東接榮身村相接,南與世考村和坑仔村相鄰,西與南山村、下井村隔田相望,北與黃坡村,靠近Y389線,交通非常方便。總人口1836人,有黨員32人,村兩委幹部6人,村莊面積6282畝,土地面積3226畝,主要種植甘蔗、北運菜、水稻、花生、芋頭等,村集體收入中等,民眾生活水平中等,年人均收入8600元。

地理位置和歷史:

內村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客路鎮東南部,距離客路墟3公里。村坐東向西而建,東邊相隔一坑是榮身村,西邊一片良田,連線著有五百畝的村前坡。南邊是一片耕地,溪流繞南邊流過,中間有二公里的廣闊田園景觀,村中間似屋脊形而串田過脈又起一坡,象島嶼一般,猶如金線吊葫蘆之形,前案顯得青龍白虎栩栩如生,有龜蛇守水口的格局,顯得宏偉壯觀。

客路內村文化樓 客路內村文化樓
我們內村創業始祖十八世祖景范公是皇明援職文林郎-(正七品官),景范公乃遂溪縣河頭鎮雙村族陳氏陳懽公 長子廷秀系夢英公(處士)次子二房克旺公裔孫貴驥公(恩賜登士郎,今附城鎮山柑村)次男三緯公第三支遷客路鎮爐亭村,我祖二房十八世祖景范公清朝康熙雍正年間三十六年(1697年)由(唐家鎮)客路鎮爐亭村卜居內村開基奕業,迨今有四百餘年歷史,今有裔孫1236人,可謂後代昌盛發達,子承父業,一代接一代,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最遺憾的是,在民國九年(1920年),被賊殺死四十多人,全村村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過了六年後,有陳紹奕、陳紹熙等人,回村建起土樓兩座,抵抗強賊,重建家園,村民才得到安居樂業。
雙村陳氏族客路鎮內村陳氏 雙村陳氏族客路鎮內村陳氏

有史以來,我村以耕讀為本,重教興文,解放後人才輩出,現有大學生和參軍數不勝數。在悠悠的歲月里,先人幾經風風雨雨,歷數百年滄桑風雲,才得到繁衍,今全村村民以農、工、商、政、軍為主為業,生活有一日千里的富裕起來,前景是一片喜人的景象。內村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人丁財旺,人才輩出、和諧發展。全村陳姓,總人口1836人,村民的字輩都是統一的,有黨員32人,村兩委幹部6人,村莊面積3628畝,土地面積3226畝,主要種植甘蔗、北運菜、水稻、花生、芋頭等,村集體收入中等,民眾生活水平中等,年人均收入8600元。有一半人口常年居住生活在客路圩區、陳家橋、雷州市、湛江市區、廣州市區、佛山市區等等地方生活經商、工作、理政等等。近年來,大搞農業經濟建設,創建整潔、舒適、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改變村民的觀念,建設生態文明村。建起了硬底化行政村路2100米,建設村文化樓、遮雨樓、花圈、植環境樹環村、重建祠堂等等。

陳氏雙村族:

湛江雙村陳氏始祖陳懽像 湛江雙村陳氏始祖陳懽像
北宋瓊州刺史陳懽公-遂溪縣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瓊州刺史陳懽公-遂溪縣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瓊州刺史陳懽公-遂溪縣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瓊州刺史陳懽公-遂溪縣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瓊州刺史陳懽公-遂溪縣文物保護單位 北宋瓊州刺史陳懽公-遂溪縣文物保護單位

內村是屬於開漳聖王派河頭鎮雙村族陳氏,鼻祖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是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綠嶺鄉人。公生後唐莊宗同光六年(923年),於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優取明經(與進士並列),後隨曹彬將軍佐守太祖平定天下。開寶元年(968年)赴授浙江寧海縣令。宋開寶四年(971年)得曹太尉薦升瓊州刺史,十七載任滿榮歸,擇象郡蠶村開基立業。後遷北界,其後三世祖進士昭斌公遷居興廉村。五世祖夢英公,於興廉淨行院教書時(1100年),蘇東坡萍水相逢,促膝談心。蘇東坡知道夢英公是懽公的第五代裔孫,甚為仰慕,並為夢英選擇定居點。當時選址目標,有大體村和雙村,經多方考卜,認為雙村是一塊雄師寶地,風水優秀,必有吉祥。於是,崇寧四年(1105年歲次乙酉)夢英帶五子,從興廉村(今樂民城)遷居於此。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北宋粵瓊州刺史陳懽公雙村族陳氏 北宋粵瓊州刺史陳懽公雙村族陳氏

雙村陳氏宗族頭,領導得力,團結友愛、和諧發展,聯繫頻繁,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雙村陳氏陳夢英公和蘇東坡歷史 雙村陳氏陳夢英公和蘇東坡歷史
客路內村文化樓 客路內村文化樓

民俗傳統文化節日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雙村族陳氏陳懽公是北宋粵瓊州刺史
客路內村文化樓 客路內村文化樓
客路內村文化樓 客路內村文化樓
客路內村元宵走火場 客路內村元宵走火場

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也是客路內村最大的民間傳統祈福、許願、撒播希望的傳統節日子,請雷首宮和興武宮神像上轎游境,客路鎮內村游神的風俗與雷州市和遂溪縣、麻章區、徐聞縣的各個鄉鎮農村一樣,當天,走火場是最熱鬧隆重的,大批村民前來觀看,增添了元宵年例喜慶的氣氛、隆重、熱鬧、慶祝活動以吉祥為核心,豐富多彩;為最有特色的民間傳統節日。

客路鎮內村有4座廟,聖帝廟、土地廟、陳氏宗祠文昌宮、中國宮;一共供奉著10位列位聖大帝大王大神,分別供奉的是: 福主顕赫鄔王宮、雷首宮、興武宮、班師宮、華光大帝、靈官宮、土地公、文昌宮 梓潼神、中國宮、陳氏先祖等等,對神和祖所代表的精神與文化的敬仰,以祈禱風調雨順,百業昌隆,人丁興旺,為的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雙村族陳氏在湛江市內的分布

雙村族陳氏北宋粵瓊州刺史陳懽公後裔子孫在湛江市內分布的298條村莊概況如下:人口約16萬人。

(暫沒包括外遷到廣西南寧、貴港、海南省、江西省等外地省市後裔子孫村莊)

《麻章區》11條

太平鎮7條:造甲村、後坑村、嶺頭村、仙鳳村、太平圩、麒麟村、通明村

湖光鎮4條:里場村、田頭村、乞雨村、塘北村

《赤坎區》1條

赤坎北1條:赤坎村

《東海島》3條

東簡鎮1條:北界村

民安鎮2條:調低村、北邏村、

《遂溪縣》109條

黃略鎮1條:潭洋村

建新鎮4條:陳宅村、三合澎村、下園尾村、潭九村、

嶺北鎮6條:調川村、西塘村、調樓村、望高村、田增村、萬家村、

楊柑鎮2條:掃帚墩村、後寮村

烏塘鎮2條:山口村、烏塘圩

城月鎮9條:陳家村、坡頭仔村、何昌村、仙塘村、文勝塘村、車路仔村、李家嬌村、家寮村、邦機村

北坡鎮5條:那侖村、那甫村、南渡村、邊關村、北坡圩

港門鎮21條:坑仔村、後屯東村、後屯南村、昌平村、大湖村、港門圩、港門埠、石角村、石角埠、潭常村、乾里尾村、大塘西村、東塘仔村、新港村、新城村、上泊村、佬吳塘村、大游村、老林村、荔枝園村、番鬼塘村、

草潭鎮6條:溫村、草潭圩、檳榔園村、烏山頭村、長洪村、泉水灣村、

河頭鎮19條:雙村村、山內村、山內仔村、邁翁村、指南樹村、麻坡村、溪頭村、水妥村、河頭圩、油河塘村、坡仔乙村、東邊塘村、新市村、打車塘村、林家村、茅塘仔村、坑尾村、攬芽村、南乾塘村

樂民鎮17條:西溝村、大體村、松樹村、輝鴨村、牛角灣村、樂民城、坡頂村、那海村、新灣村、福龍村、東邊坎村、東坎村、坎卡村、柴埠村、東門山村、後溪仔村、挖尾仔村、

江洪鎮17條:江洪港、江洪肚村、麻田村、永高村、江洪仔村、海賓村、石頭地村、邁彭村、東山仔村、北草新村,箣界園村、水堀利、尹宅寮村、仙塘村、江洪村、北里村、東山村、

《雷州市》137條

客路鎮18條:內村、潭盤村、靈塘上村、靈塘下村、錦山村、雙墩樹、客路圩、南山村、城坑陳村、田頭圩、調儻村、黎家陳村,上塘村、後田陳村、富處園村、銅鼓洋村、爐亭村、留上村

沈塘鎮2條:沈塘圩、坑仔村

附城鎮16條:坑尾村、坑尾仔村、下嵐南村、大浦村、龍西村、山柑村、山柑仔村、武黎村、水南村、下坎村、東門村、土角村、河北村、曲街村、南山村、韶山村、

雷城鎮5條:關部村、保雙巷、一小(欽慶)、調會村、雷城內、

紀家鎮18條:先鋒村、南邊寮村、北界村、石尾村、樹灣村、甲田村、吳宅村、石梅園村、邁本陳村、邁特灣村、邁特仔村、聯合村、太龍村、坡心村、曲港村、太良塘村、太良村、靈界村、

企水鎮10條:南邊塘村、海角村、堂早村、沙尾洋村、企水圩、陳鐵村、陳家村、上外田村、下外田村、南邊村

唐家鎮7條:赤豆村、長鋪村、溪頭村、長欖村、後步村、南邊塘村、靈界村

楊家鎮5條:店前村、西廳村、龍灣村、土塘村、舊村

白沙鎮7條:石頭村、革白村、邊港村、羅家村、輝田仔村、北山村上村、下村

松竹鎮4條:調龍坑村、鹹頭村、蘇奈村、荖園村

龍門鎮6條:並膽村、後排上村、後排下村、南坡村、邊溪嶺村、平湖村

北和鎮:《沒有外遷兄弟村》

烏石鎮3條:下郁村、革新村、豐堯村

覃斗鎮1條:後塘村

英利鎮8條:鷹峰嶺新村、新市村、青桐村、昌竹村、三方寮村、潭典村、田頭村、賓綠村

調風鎮12條:安祿村、調風圩、山後寮村、西六村、過路塘村、渡仔頭村、三公湖村、南灶仔村、西湖村、橫山村、東村、坑尾村

東里鎮5條:麻葈嶺村、桐塘東村、桐塘西村、下涵村、調錯仔村、

南興鎮7條:大橋村、東角村、賓綠村、港西村、塘尾村、涵頭村、大骨村

雷高鎮7條:山後村、城家村、墩上村、仙脈村、黎陳村、東坎村、雷高圩

《徐聞縣》34條

徐城鎮2條:北門村、何宅寮村

南山鎮2條:石馬寮村、那屯村

曲界鎮8條:曲界圩、調欄村、邁草村、坡蘇村、龍門村、高坡村、張疇村、梁村、

龍塘鎮1條:東角村

和安鎮13條:北良村、下尾村、和安圩、外村、赤坎仔村、公港村、中村、金雞村、北莉村、赤坎村、陳家村、沙土園村、外村村、

邁陳鎮1條:北海仔村

錦和鎮3條:邁斗村、外羅墟、北架村

下洋鎮1條:西六村

前山鎮1條:邊溪村

農場2條:北良村、外村

此收集根據雙村族譜和湛江陳氏通譜記載(註:有的兄弟村多個姓氏或有多支陳氏不同祖源不同宗族系的,如有記寫錯寫漏的地方,請多多指出和聯繫,湛江市地區未查明接上祖源外遷來源的還有300到500條陳氏村莊,其中徐聞縣大部分陳氏村莊未查明,有可能一些部分是我們雙村族外遷兄弟村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