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澤

樊澤,生於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卒年不詳,河中(今山西運城地區)人,唐後期大臣。樊澤自小孤貧,常客居外祖父家,成年後,有武力,喜兵法,識者都認為有將帥之器。

基本信息

經歷

樊澤從小長在河朔(今河北省),起初由相衛節度使薛嵩表奏為滋州司倉、堯山令。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樊澤赴京城長安參加考舉,舉賢良對策中上第,被宰相楊炎看重,薦為右補闕,歷都官員外郎。唐德宗召樊澤策問兵法,聽後讚嘆所論與自己的主張相合。因此,命樊澤兼御史中丞,充通和蕃使,受到吐蕃大臣結贊禮遇。不久,樊澤又隨鳳翔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在清水盟會,遷金部郎中,御史中丞、山南節度使行軍司馬,鏇拜節度觀察等職。
樊澤任節度使,因有武藝,射獵在眾將之上,所以“人心服之,賊眾畏焉。”建中三年(782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樊澤以山南東道節度使,率兵討伐,數與李希烈交戰角逐,擒其悍將張嘉瑜、杜文朝、梁峻等人,攻取唐、隨二州,使李希烈軍氣沮喪。李希烈平定後,樊澤加官檢校禮部尚書,余官如故,不久代張伯儀為荊南節度觀察使、江陵尹、兼御史大夫。貞元元年(785年),會襄州節度使曹王皋卒於鎮,軍士內亂,搶劫民財,朝命不止。唐德宗以樊澤威惠稱著於襄、漢間,復代曹王皋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後加官檢校尚書右僕射,卒年50歲。樊澤死後,訃信傳至京城,唐德宗心情沉痛,為其撤宴廢朝,贈司空,謚曰成。
樊澤在唐後期的將帥中,威望較高,特別是在他任官多年的襄、漢地區。這不僅是因為樊澤武力過人,精通兵法,更在於他能夠維護中央集權和安定統一,反對藩鎮割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