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鎮

樊川鎮

千年古鎮——樊川,位於江蘇省江都市東北部,與高郵、興化接壤。她源於隋,名於唐,盛於清。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六卷“小水灣天狐詔書”一節說到王臣到揚州,“不則一日,來至一所地,地名樊川,乃漢時樊噲所封食邑之處。”加之這裡水道縱橫,老三陽河、斜豐港、鹽邵河在此交匯,形成天然“川”字,故得名樊川;又因樊川是原泰縣、高郵、甘泉三縣結合部,並以汊河為界,故又名樊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樊川鎮樊川鎮
樊川鎮不僅是古鎮,而且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創造過“小小樊汊賽揚州”的輝煌。她的繁榮時期,可追溯到太平天國年代,特別是在軍閥混亂時期,江南一帶尤以鎮江的一些巨商大賈,由於戰亂紛紛選擇避難棲身之所。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有錢有勢的遷四川,有錢無勢的到樊川”。於是隨之而興的酒樓茶肆、青樓煙館、書場戲院,應有盡有,出現了“商號如林,商販如星,人潮如流,船隻如梳”的繁華景象,加之樊川揚州又有著極為相似的地理位置和秀美的自然環境,客商紛紛稱讚:“樊汊雖小,熱鬧不亞揚州。”因而樊川就有了“小小樊汊賽揚州”的美譽,並一直流傳至今。

經過2000年、2005年兩輪鄉鎮區劃調整,新建樊川鎮是由原樊川鎮、永安鎮三周鄉東匯鄉四個鄉鎮合併而成。行政區域面積116.11平方公里,人口7.1萬人,分別居全市第4、第6位,是江都市委明確四個中心鎮之一,共轄21個村委會,5個社區居委會。

經濟發展

樊川鎮樊川鎮
在新的競爭平台上,樊川鎮積極搶抓新機遇,充分發揮新優勢,著力實現新跨越。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鎮實際,負重前行,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提出了“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全力打造古鎮新輝煌”新的奮鬥目標。通過全鎮發動,全民動員,全面推進,力爭三年內,工業經濟超百億,財政收入過億元,努力打造一個實力的樊川、活力的樊川、魅力的樊川,並將古鎮樊川建成“經濟強鎮、交通要鎮、生態美鎮、文化名鎮。”

在經濟發展上突出產業支撐。堅持以招商引資為第一主抓手,以項目推進為第一突破口,以工業集中區建設為第一“助推器”,全力推進“三位一體”。特別是充分發揮既有產業優勢,拉長產業鏈,建設產業園。目前,在原有區域經濟發展規模的基礎上,形成一區三園“即以科技產業、東匯鋅業園、永安汽配園為主體的樊川鎮工業集中區”,其中科技產業總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樊川鎮享有“汽配之鄉”的美譽,生產的汽配產品達20多個品種,100多個系列,有產業工人3000多人,年產值達18億元,與廈門金龍南京躍進安徽江淮北汽福田上海紐荷蘭桂林大宇等集團保持了頻繁地業務往來。樊川鎮除汽車發動機外,其餘汽配產品都可以生產。在機械製造上,樊川鎮有江蘇省著名的印染機械、紡織機械生產企業,科技研發和市場開發能力在同行業中享有很高聲譽。樊川鎮從事鋅系列產品生產的企業有30多家,年產值達5億元,產品供不應求。此外,絎縫工藝、塑膠製造、柳器編織、布輪加工等,也是我鎮工業的特色品牌,有著較大的經濟規模和較強的生產能力。

樊川鎮樊川鎮
在交通建設上突出框架工程。樊川之所以創造了“小小樊汊賽揚州”的輝煌,除了特定的歷史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有鹽邵河這一水路優勢,過去每日有70多條幫船開往蘇北各地,載貨運客川流不息。如今省正在立項升級為五級航道。而且有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東線源頭——新三陽河,有正在建設之中的安大公路,可以直達京杭大運河江都港江都火車貨運站,此外繞境而過的京滬高速有真武、八橋兩個入口直達鎮區,只需十分鐘的路程,方便快捷。

在環境保護上突出生態農業。良好的生態環境逐漸成為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因素。樊川鎮在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突出生態農業建設。樊川鎮是“獼猴桃之鄉”,從事獼猴桃種植有近20年的歷史。樊川鎮按照“投資多元化,經營市場化、品牌國際化、種植規模化、農民職業化”的要求,成立了獼猴桃科技開發公司,註冊了“康植園”商標,取得了“有機食品”證書,擴種面積達300多畝,建成了江蘇省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而且園區內白鷺成行、野兔成群,昔日難見的野雞喜鵲刺蝟到處飛走,成為都市人休閒的好去處。文化旅遊千畝成片林,鬱鬱蔥蔥;千畝藕池,蓮花飄香,碧波蕩漾,常引得行人駐足觀賞。此外,百頭梅花鹿養殖場,數百隻特種龜觀賞園,萬隻揚州鵝繁殖基地,萬畝優質稻米示範區,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樊川鎮因此去年被評為“江蘇省綠化先進鄉鎮”,而且一個集休閒、娛樂、狩獵、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區也正在籌建之中。

蔬菜產業

樊川鎮樊川鎮
2008年以來,樊川鎮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在開發特畜、特禽與種草養鵝的同時,自我加壓,主動融入全市發展蔬菜主導產業的熱潮,積極招商,多方引導,多元投入,發展蔬菜產業,出現了企業、村組、個體老闆涌躍投資建大棚、擴蔬菜的喜人局面。2008年全鎮規劃發展蔬菜1000畝,其中大棚500畝,目前已落實600畝,其中大棚設施面積350畝。

一是動員獼猴桃公司老闆再投資蔬菜產業。現在獼猴桃公司已承包300畝發展蔬菜,其中建大棚150畝。二是動員回鄉老闆投資蔬菜產業。吳峰斌原是永安永興村的青年,在外打工幾年後又從事餐飲服務行業8年,現年30歲,已是百萬富翁。鎮領導要他投資蔬菜產業,他先後去山東壽光學習考察2個月,同時償試販運蔬菜10天,又花2500元分別購買山東壽光與揚州氣象局15年的氣象資料。現在吳老闆已先期投資100多萬元建100畝寬體大棚,明年再發展100畝。三是動員有條件的村組集體建大棚。樊川鎮直屬村不但有經濟實力,而且又是蔬菜生產老村,該村2008年新擴蔬菜200畝,並由村集體統一建大棚100畝,然後承包給農戶種植。

文化旅遊

樊川鎮樊川鎮
在文化旅遊上突出古鎮底蘊。樊川古鎮,因水而名,因水而盛。三里長街,一水中流,從西南奔向東北,注入板橋塘。街河兩邊是河房,別有一番情趣:結茅為廬,冬暖夏涼;水榭畫閣,古色古香;臨軒一嘯,綠雲如涌;冬日圍爐,紅袖添香。有唐代建築“古水陸寺”、“武當行宮”等眾多廟宇。僅水陸禪寺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及禪房百餘間,香火鼎盛千載。樊川鎮正在修建古水陸寺大悲禪寺,力求“修舊如舊”,著力恢復古鎮風貌。積極推廣傳統風味小吃“樊川小肚豬頭肉”,發展飲食文化,從而挖掘古鎮的人文內涵,打造優美的人居環境,以此吸引眾多商家到樊川這片投資興業的熱土,共品千年古鎮的深深底蘊,共享“小小樊汊賽揚州”的輝煌。

隊伍建設

為紮實推進平安創建工作,切實提高政法隊伍素質,樊川鎮在政法口開展了“創特色、爭名次、比服務”活動。該鎮制定了“創、爭、比”活動的實施方案,並以鎮黨委22號檔案下發到政法各單位。“創、爭、比”的具體內容是:創特色:各單位工作要有創新、有特色,全年確保有一項工作被市級以上作為經驗在報刊上推廣或提供現場會推廣;爭名次:各單位工作在本系統年終考核時位次前移,力爭受表彰獎勵。比服務:通過測評,人民民眾對各單位的滿意率與去年相比有明顯提高。通過開展“創、爭、比”活動,進一步增強政法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在全鎮營造政法綜治工作“比學趕幫超”的熱潮。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http://www.fcz.jd.cn/info.asp?id=460
2.http://www.jddj.gov.cn/info.asp?id=1218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