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

樂道

喜歡談論,如:他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件事。樂道歌,唐·關南道吾撰。收於《景德傳燈錄》系由二三二字所構成之詩歌。撰者道吾,為襄州關南道常法嗣。樂道 , 是藝術家自己悟出的藝術心態,也是藝術真誠地從於心的前提。

釋義

詞目:樂道
拼音:lèdào
基本解釋
[takedelightintalkingaboutsth.;beonlytoogladtotalkaboutsth.]喜歡談論
他總津津樂道地談論這件事

樂道品牌設計

樂道品牌設計是由四個胸懷夢想的年輕人組建而成,樂道設計始於2009年,2010年樂道平面設計工作室成立,2011年組建樂道品牌設計機構,以品牌設計品牌推廣為業務核心,以國際化的設計理念及優秀的設計作品享譽業界,樂道專為擁有品牌意識和國際雄心的中國民營企業提供品牌設計及推廣業務。 
服務包括:標誌設計(Logo設計)、VI設計、畫冊設計、廣告創意、包裝設計、雜誌期刊、書籍裝幀、海報招貼、網站建設、快印印刷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團隊成員均來自專業美術學院資深設計精英,是一支實戰經驗豐富、創意獨到、充滿活力、自信盡職、團結協作的創意執行服務隊伍。 
樂道勢在為客戶創造價值,和客戶共同發展,致力成為客戶的事業夥伴,尊重並以真誠回報客戶給予的信任和期待,因為樂道的價值來自於協助客戶創造價值。
樂道這一理念首次興起於湖南一家專注於品牌設計公司——樂道品牌設計。據了解,他們希望通過“樂道”二字來告誡自己:快樂設計,有道競爭。這也是整個設計行業共需維持的一個職業道德。 
快樂設計——快快樂樂做自己喜歡的設計,讓客戶喜歡,從設計中得到快樂感。
有道競爭——商場如戰場,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勢?樂道品牌認為,正當的競爭!通過正當、有效的競爭手段,方能再競爭中處於不敗位置。
樂道品牌,一直致力於“快樂設計,有道競爭”的工作理念,為客戶、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獨有品牌,戰勝對手。 
據悉,樂道品牌的價值在於,創造快樂、傳播快樂的品牌理念,將設計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用心詮釋、傳遞設計的快樂感。該團隊的這一理念有利於肅清當前複雜的行業競爭環境,高呼善意、誠實、恪守信用、不得欺詐的競爭手段,讓人深省。

古義出處

樂於稱道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唐韓愈《送楊支使序》:“夫樂道人之善,以勤其歸者,乃吾之心也。”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九:“﹝舊寫實主義﹞偏重於人生黑暗面的描寫,而對於特殊情形的醜惡,尤為樂道。”

喜好聖賢之道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宋韓維《送孔先生還山》詩:“先生樂道者,於世淡無欲。”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節:“你順從天子的時候,便可以有壽,有富,有康寧,有樂道的餘暇。”

喜歡修道

宋史·隱逸傳上·种放》:“獨放與母俱隱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峯,結草為廬,僅庇風雨……母亦樂道,薄滋味,善辟穀。”《四遊記·靈耀大鬧瓊花會》:“卻說華光殺退鄧化,走下中界,望見前面有一名山,原來是朝真山洪玉寺,寺內乃是火炎王光佛,在那裡修行樂道。”

樂道歌

唐·關南道吾撰
收於《景德傳燈錄》(《大正藏》第五十一冊)卷三十。系由二三二字所構成之詩歌。撰者道吾,為襄州關南道常法嗣。師平時喜好披役執簡,擊鼓吹笛,此樂道歌即最能表現其面貌者。歌詞如下所列:
樂道山僧縱性多,天回地轉任從他,閒臥孤峰無伴侶,獨唱無生一曲歌。
無生歌,出世樂,堪笑時人和不著,暢情樂道過殘生,張三李四渾忘卻。
大丈夫,須氣概,莫順人情無妨礙。汝言順即是菩提,我謂從來自相背。
有時憨,有時痴,非我途中爭得知,特達一生常任運,野客無鄉可得歸。
今日山僧只遮是,元本山僧更若為,探祖機,空王子,體似浮雲沒隈倚。
自古長披一衲衣。曾經幾度遭寒暑,不是真,不是偽,打鼓樂神施拜跪。
明明一道漢江雲,青山綠水不相似,稟性成,無揩改,結角羅紋不相礙。
或運慈悲喜舍心,或即逢人以棒貽,慈悲恩愛落牽纏,棒打教伊破恩愛。
報乎月下旅中人,若有恩情吾為改。[佛百]

樂道及沈光偉

樂道

曾見光偉落款署“時居樂道院”,其實無院可言,只是他上一世紀80年代居濰坊時的兩間平房。古人將道、業與“樂”字聯繫在一起的說法頗多,但“樂道”之說為人定重,是因將樂字作樂於或喜愛解,將那道字作名詞解,體現了主體於其所事容體之心態。孔子關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之說也是這個意思。所以,我認為對於藝事僅僅有苦功之所以不足,因為藝術之生產是一種精神的投入,必有情感之寄託,方可樂於斯,並得斯之樂。如果僅僅講苦功,可能就有些被動,有被迫事所苦役之嫌,當然無苦功亦必不成,故筆者認為藝術乃快樂的苦役,或艱苦的樂事。光偉明於此,幾十年來樂此不疲,後來調任山東藝術學院任教授,作畫才改署“于樂佛山下”了,樂道敬業之更趨專一,故於此道漸有成就

沈光偉

光偉為吾師希寧先生之甥,有得天獨厚之優,亦有大樹之下難成大樹之慮。筆者親見光偉所作巨幅梅花,深得於師造型與筆墨之妙理,然不輕易示人,因為他的目標是“尋求自己的藝術世界”。於師對其目標也備加讚賞,故光偉亦無“離經叛道”後顧之憂。所以類似於光偉這樣情況的畫家,多有承傳先賢技法之方便之處,但若要自立,還須親身經歷師古人、師造化、師諸己的過程,找到我之為我之所在,方能在那大樹之側另長出別一棵大樹出來。

沈光偉的花卉世界

光偉的藝術世界依然以花卉為主,依然以草木之名寓之於詩情和精神遐想,但已焉然為自家之面目。他特樂於畫他在雪山之巔所見之川藏淡黃花,在沂山百丈崖途中所見奇異之青,贊其與山川同駐、與滄桑共命運之生命的力量;他將在海外所見之奇花異卉收入畫囊,用自己的技法表達他得交花木新友的訝喜;他在筆線與水分之間找到新的語言變化的可能性,創造了枯筆溫染色墨沖融的自家語彙;他將水仙等花木作幾何形的排列,強化了抽象性的整體結構,體現他意識到的對中國花卉畫的現代感的追求;他與希寧先生同赴南方訪梅,但移於紙上卻多奇俏與幽幻。他已經在總體上形成了運思清攏、造型奇峻、筆墨靈動、色澤溫潤的風神,堪謂造化與心源並具,鮮華與氣骨兼得,其活潑、爽快、機敏恰如其人。他為此可能少了些重、拙、遲、厚,我想這可能與其非憨拙之性有關,也許這是他日後必然需要補修的課題。但他畢竟系知天命之年,對於一位花卉畫家來講應該說正值青春,也不必勉強去作老態,筆者更不贊成生機勃勃的青年們都去裝成老態龍鐘的樣子——國畫界可能不乏這種“小老頭”現象。我從不相信兒童扮鬚生能道出人生真誠的體驗,也決不相信食死嬰的表演會是出於人生關懷之類的鬼話。

“樂道“心態

樂道,是藝術家自己悟出的藝術心態,也是藝術真誠地從於心的前提。大凡樂於以動植物形象為題材的畫家,對大自然必有一顆愛心,必多愁善感於綠肥紅瘦、花開花落,有一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心腸,甚至於梅妻鶴子般地生出那物我兩忘的痴情。藉鳥以人之情感體驗,表現人的理想品格,寄託人文關懷之精神,是中國花鳥畫的美學傳統,這也正是以花鳥畫為樂道、樂業者不絕如縷,花鳥畫這一藝術品類常畫常新的深刻原因。讀光偉的新作無形中使我加深了對樂道者的認識,也堅定了對花鳥畫推陳出新的信心。吾寫此文時,適逢陽春,眼見得門前屋外的花木正爭先綻放著新芽。

樂道齋記趣

長江之陽,運河之畔,有一小城,名曰廣陵,向有“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之稱。余愛其溫婉書香,盤桓不去。本欲定居,奈何今年房價飛漲,幾近天價。余素生財乏道,多年積蓄尚不能購一衛生間也,遑論蝸居。每思於此,唯長嘆而已矣!
如是,余租一小屋權當容身之所。屋內無它,一床、一幾、一凳而已,此外雜書若干充斥床頭幾畔,滿滿當當,幾無容膝之所,此皆是冒充斯文之害也。
好書之餘,亦好籃球,故有臭鞋幾雙亂陳床底,書香與鞋臭齊散,書房共臥室一間。牆上懸一聯:進門莫嫌屋陋腳臭;入室且品墨韻書香。此為自撰,專為解嘲。
齋名“樂道”,實托“安貧樂道”之幌憊懶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