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嗣炳

樂(Yuè)嗣炳(1901~1984) 語文學家、國語運動積極參與者。

基本信息

簡介

語文學家樂嗣炳 語文學家樂嗣炳

曾用名樂山、樂觀等,浙江省鎮海縣人。曾任國語專修學校教師兼教務主任,中華書局編輯,《國語月刊》主編,私立東方公學教授、藝術大學教授、上海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日本東京華僑學校校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國公學教授,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桂林師範學院教授,廣西教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語文知識》編委,上海語文學會理事,上海市推廣國語委員會委員,文改會《方言叢刊》編輯,江蘇省方言調查委員會委員等。他是國語改革運動的積極參與者。

參與活動

1916年,“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成立,他作為該會的南方幹事之一,積極參加和負責組織該會的一些活動。他是國語籌備會的會員,又是上海最早的以推廣國語運動為目的的機構——“上海國音推行會”的主持人之一。編寫了《注音字母旗語》(合作,商務印書館,1920年)一書。

編寫教材,論文

在國語專修學校期間,編寫了《國語概論》《國音》《聲韻沿革大綱》《國語會話》《語言學大意》《國語旗語》(均由中華書局於1921年出版)等多部教材。作為30年代大眾語運動的重要發動者之一,他多次撰文闡述大眾語運動的意義、大眾語和國語的區別與聯繫等。提倡白話文,積極參與收集、提供簡化字的工作,並編過長達25萬字的漢字改革專號。期間他還組織了“中國語言學會”,並任常務理事。編寫了一套語文參考資料:《國語學講義》《怎樣使用標點符號》《實用國語會話》(均由大眾書局於1933年出版)等。另有《國語學大綱》(大眾書局,1935年)、《白話文運動史——白話報刊史》等著作及《怎樣研究國語聲調》(《國語月刊》1922年第1卷第8期)、《國語運動的歷史》(《國語月刊》1922年第1卷第9、10、12期)、《國語詞概論》(《國語月刊》1922年第1卷第11期)、《簡化漢字的幾個原則問題》(《光明日報》1955年8月3日)、《“豆芽字母”和“通字”》(《文字改革》1962年第9期)等論文多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