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功[樁功是保持靜站姿]

樁功[樁功是保持靜站姿]

樁功是保持靜站姿勢,進行以意領氣、以氣運身鍛鍊的一種外靜內動的內功練習方法。各種武術步型均可作為樁功練習的步架,構成樁功鍛鍊形式。

簡介

站樁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最重要的大特點之一。

不論是打人、踢人、摔人,亦不論是挨打、挨摔,防打、防摔,還是膠著狀態下的互相撕扯控制,都涉及到一個關鍵的問題——你自己穩嗎?還能從容地進退、自如地防守反擊嗎?

扎樁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詳細內容

中國傳統武術歷來重視樁功訓練,而西方則不然(靜耗樁)。由於當今傳媒的進步與發展,也由於西方武技的商業推廣,使許多人所能了解的西方拳技,有時要比了解本國武術還多,人們發現它和打架何其相似。於是總結:還是人家的實用。隨著體育商業化的加劇,一代又一代拳王被全世界鼓譟渲染,使相當多的國人感到中國功夫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事實上,這是認識上的偏差。西洋拳術以打空位為主(隨著空手道、泰拳在西方的影響,恐怕不久便不能這樣劃分了),靠高速度、高密度的拳法步法組合,尋找空隙而擊。接觸少、善游斗、儘量不摟抱、沒有擒摔。因此,步法靈活是取勝的關鍵,所以不練樁功也是合理的(靜耗樁或扎馬步);而中國武術以控制打法為主,講究削即打、打即削、攻防結合、削打合一,總是考慮在限制對手的防守和進攻時來發招攻擊。這樣,勢必使撐、扭、抱、按、帶、拉、纏、裹、夾、挑、抓等技法頻繁使用,從而給自己身體加上了額外負擔。這個負擔又是動的和變化的,隨時牽動著重心,破壞著防守,威脅著平衡。因此,只有腳下生根、間架穩固才不至受制於人,才能將技術發揮出來。故而,強調樁功也是合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