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成礦學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4.陳國達.成礦構造研究方法,地質出版社,1978.盧作祥,等.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8.盧煥章.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0.

所屬學科:資源勘查學、地質學。 二、構造成礦研究簡史(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20th40之前),研究單個構造要素(褶皺、斷裂、裂隙、接觸帶等)的控礦現象
第二階段(20th40~70),構造體系控礦作用,各種控礦構造要素間的相互聯繫及形成機制。提出礦田構造學概念,成礦與區域構造研究結合,槽台、板塊、地幔柱等與成礦相結合。
第三階段(20th70~80),構造與礦床成因研究相結合,構造與地球化學研究相結合(構造地球化學),研究方法日趨全面和綜合。礦田構造學發展、大地構造成礦理論發展
第四階段(20th90s後),提出構造成礦學概念。強調背景演化,歷史、辯證,大中小結合,多學科聯合
三、主要學科研究內容
1)大地構造演化
2)不同階段地球動力學
3)不同階段區域礦產形成機制及時空分布規律及勘查方法。
四、研究方法
1)基於板塊構造理論的區域構造分析方法
2)大比例尺地質構造測量及相關基礎地質問題研究的相關方法
3)礦床學、岩石學、岩相學的相關方法
4)其他方法:3S的相關方法技術
地球物理(包括物探)的相關方法技術
地球化學相關方法 、成礦流體力學的相關方法
五、國內較成熟的參考書
李春昱,郭令智,朱夏,等. 板塊構造基本問題. 地震出版社,1986.
郭令智,施央申,馬瑞士,等.板塊構造理論及其成礦作用.冶金工業部江蘇地勘公司,1981.
潘龍駒,劉肇昌,等. 內生金屬礦床聚礦構造研究. 冶金工業出版社,2000.
翟裕生. 礦田構造學概論. 冶金工業出版社,1984.
陳國達.成礦構造研究方法,地質出版社,1978.
盧作祥,等. 成礦規律及成礦預測學.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8.
盧煥章. 成礦流體.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朱志澄,等. 構造地質學.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