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嶺地區構造體系及金成礦構造動力學

同成礦構造應力場及其與金成礦的耦合作用第一節 同成礦構造應力場分析準則一、成礦期構造鑑定與構造格局的確定二、同成礦構造應力場分析準則第二節 構造成礦作用和構造動力成礦模式探討一、構造成礦作用過程二、構造動力成礦模式探討第四節

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運用地質力學的基礎理論和工作方法,以構造型式的鑑定、構造體系劃分和控礦構造系統分析及其
與金礦化的關係為核心,依據大量的野外地質調查、綜合測試及數學模擬、物理模擬手段,對西秦嶺地區構造
體系及金成礦構造動力學進行了研究。
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紹了西秦嶺構造成礦帶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從區域成礦帶尺度闡述了
該區中-新生代以來的控礦構造格局及其演化;第四章至第六章把研究尺度縮小到礦田和礦床(體)範圍,以
成礦帶內巴西金礦和大水金礦兩個典型金礦田為重點研究對象,以控礦構造分析為主線,研究了構造應力場
控制下構造動力與流體成礦系統的耦合關係,並建立了構造動力控制下以構造發展時序為基準的金礦化富
集成礦規律和構造動力成礦模式。
本書可供從事地質力學、構造地質學、礦床學等學科專業的科研、教學、生產和實驗人員參考,也可作為
地質類專業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淦國教授,男,1946年4
月生,博士生導師,湖北黃梅人。
1969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
1982年獲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
究生部理學碩士學位,1985~‘
1986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地質勘
探學院深造,現任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黨委書記兼副校長,長期
從事構造地質(地質力學)和礦田
構造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發表論文50餘篇,譯、著5種。
作者簡介
杜子圖博士,男,1965年6
月生,內蒙古集寧人。1987年畢
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1997
年獲中國地質科學院理學博士學
位,現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從
事構造地質(地質力學)和礦田構
造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
表“微細粒浸染型金礦構造動力
成礦作用研究”等論文20餘篇。

作品目錄

目 錄
前 言
第一章 西秦嶺構造成礦帶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第一節 沉積建造系統及其含礦性
一、元古宇
二、古生界
三、三疊系
四、侏羅系、白堊系和第三系
第二節 岩漿作用
一、加里東-華力西拉張裂陷期構造-岩漿熱事件
二、印支造山期構造-岩漿熱事件
三、燕山陸內造山期構造-岩漿熱事件
第三節 區域構造梗概
一、大地構造歸屬
二、構造旋迴及構造層的劃分
三、區域地質構造演化簡史
四、大地構造與金成礦
第四節 區域地球物理場及深部構造
第五節 區域地球化學場特徵
第二章 印支造山前構造格局――前印支古構造體系恢復
第一節 古東西向構造體系
第二節 古北東向構造體系
第三章 中新生代構造格局――構造體系劃分及變形複合分析
第一節 構造體系劃分
第二節 構造體系結構和變形特徵
一、東西向構造體系
二、南北向構造體系
三、北東向構造體系
四、弧形構造體系
五、北北西向構造帶
第三節 構造體系複合關係和複合時序效應分析
一、構造體系複合關係
二、構造體系成生髮展及變形時序
第四節 遙感圖像判識及構造解譯
一、遙感圖像的選擇
二、區域構造的遙感圖像目視解譯
第五節 構造運動程式討論
一、各構造體系所反映的運動方式及其統一性
二、地殼運動和構造體系演化
第六節 構造體系對金礦床分布規律的控制
第 四章 巴西金礦-大水金礦構造-成礦系列研究
第一節 巴西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及礦床地質特徵
一、成礦地質條件
二、礦床地質特徵
第二節 巴西金礦控岩、控礦構造系統分析
一、控岩、控礦構造格架及其變形特徵
二、斷裂構造對金礦床的多級控制作用
三、控礦構造演化及其與金礦化的關係
四、控礦斷裂構造地球化學特徵
五、高精度磁測所反映的控礦構造信息
第三節 大水金礦成礦地質特徵
一、成礦地質背景
二、礦床地質特徵
第四節 大水金礦控礦因素及控礦構造系統分析
一、控礦因素
二、控礦構造系統分析
第五章 同成礦構造應力場及其與金成礦的耦合作用
第一節 同成礦構造應力場分析準則
一、成礦期構造鑑定與構造格局的確定
二、同成礦構造應力場分析準則
第二節 同成礦構造動力條件
一、主應力方位的確定
二、古應力值大小的估算
第三節 同成礦構造應力場數值模擬
一、數學模型的建立
二、有限元計算結果分析
第四節 同成礦構造應力場雷射全息光彈模擬
一、實驗模型及步驟
二、實驗結果――應變能和礦液運移勢的分布
第五節 構造應力場與流體運移成礦的耦合作用
一、成礦過程中構造與流體的關係
二、構造應力場控制流體運移、成礦的理論
三、構造應力場與流體成礦耦合作用
第六節 成礦構造應變場特徵
一、磁化率橢球與應變橢球關係及磁組構參數所反映的L-F費林圖解
二、變形組構分析
第六章 金礦床富集成礦規律及構造動力成礦模式
第一節 金礦床形成與分布規律
一、金礦床的展布受區域性超殼斷裂控制
二、金礦床的產出受特定地層――礦源層控制
三、燕山期同構造岩漿活動與成礦關係密切
第二節 成礦時代與成礦構造體系活動的關係
第三節 構造成礦作用和構造動力成礦模式探討
一、構造成礦作用過程
二、構造動力成礦模式探討
第四節 找礦標誌和成礦預測
一、綜合找礦標誌
二、成礦預測
結 語
英文摘要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說明
圖版I、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