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是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曲旭東。本書以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構成為自然脈絡,在闡述三大構成各自的特點和構成原理的同時,強調三大構成在設計專業中的具體運用,並發掘構成語言間的相互關聯和綜合表現方法。

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促使社會對藝術設計需求持續增長,這直接導致了藝術設計教育的超速發展。據統計,全國已有1000多所高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每年的畢業生超過10萬人。短短几年,藝術設計專業成為中國繼計算機專業後的高等院校第二大專業。經歷了數量的快速發展之後,藝術設計教育的質量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文素質教育的倡導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叔子所說:“百年大計,人才為本;人才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教學為本;教學大計,教材為本。”儘快完善學科建設,確立科學的、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教學體系,編寫質量高、系統性強的規劃教材,是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水平,使其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根據全國許多高等院校的要求,在精品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由國家精品課程相關負責人牽頭,組織全國幾十所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著名專家及各校精品課程主講教師,共同開發了“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精品教程”。專家們結合精品課程建設實踐,深入研討了藝術設計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研究了大量已出版的藝術設計教材,就怎樣形成體系完整、定位清晰、使用方便、質量上乘的藝術設計教材達成了以下共識。

1. 藝術設計教育首先應依據設計學科特點,採用科學的方法,最佳化知識結構,建構良好的、符合培養目標的教育體系,以便更好地向學生傳授本學科基本的問題求解方法,並通過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達到培養基本能力(含創新能力和技能)、基本素質的目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設計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的思想,從而造就適應學科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設計人才。

2. 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要改變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突出鮮明的設計觀念,體現藝術設計的專業特色,探索適應21世紀套用型、設計型人才需求的基礎教育模式。

3. 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社會需要大批套用型設計人才,因此教材編寫應力求以專業基礎理論為主,突出實用性。

4. 藝術設計是創造性勞動,在教學方法上要通過案例式教學加以分析和啟發,使學生了解設計程式和藝術設計的特殊性,從而掌握其規律,在設計中發揮創造精神。

5. 藝術設計是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的結合,是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環節,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藝術設計的本質是創新、致用、致美。要引導學生在實訓中掌握設計原則,培養創新設計思維。

6. “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精品教程”將依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優勢,立體化開發各類配套電子出版物,包括電子教案、教學網站、配套習題集,以增強教材在教學中的實效,體現教學改革的需要,為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服務。

令人欣慰的是,在上述思想指導下編寫的部分教材已得到藝術設計教育專家的廣泛認同,其中有的已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希望“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精品教程”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不斷的完善和充實,並在課程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委員會委員

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

楊永善

前言

《構成與設計》本書收集了大量的設計實例分析,引導讀者掌握將三大構成的自然美語言引申到設計美的整體性語言中的方法。構成作為設計領域的一門專業基礎學科,存在於一切設計領域,並成為使設計作品具有個性和美感的必要因素。本書旨在將構成運用於設計,為設計作品賦予生命力,強調科學運用設計方法,重點培養理性思維能力,發掘對設計的敏銳感知力和創新能力。如果素描、色彩是藝術專業基本功的造型語言,那么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大構成就是設計的表現語言。

本書以三大構成為自然脈絡,在闡述三大構成各自的特點和構成原理的同時,強調三大構成在設計專業中的具體運用,並發掘構成語言間的相互關聯和綜合表現方法。本書收集了大量的設計實例分析,引導讀者掌握將三大構成的自然美語言引申到設計美的整體性語言中的方法。

通過平面構成篇章,學習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語言——以點、線、面的組合和變化為造型基礎,融合形式美法則,讓設計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通過色彩構成篇章,使學生掌握色彩學的基本理論和色彩構成美的規律,運用色彩調和的理論與方法,了解構成組織畫面主體色彩對比協調的規律,並把其運用於設計之中。

通過立體構成篇章,學習基礎構成和設計的結合,讓空間感充分體現、延展,並在點、線、面、塊的抽象和具象表現中創立更簡約的空間構架,詮釋更科學的美的規律,使學習立體構成的學生拓寬更獨特的新視覺。

《構成與設計》編寫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學生將構成語言轉換為設計語言的能力,使之從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設計語言,提高設計水平。《構成與設計》內容注重基本理論與現代新觀念的結合,構成理念與設計風格的結合,突出個性與實用性。《構成與設計》體系新穎、完整,層次清晰,圖文並茂、注重實踐性;以構成實踐為中心,涵蓋相應理論點。案例選擇多以優秀習作為主,極具生動性。內容主要涉及構成與生活的關係、構成的原理及課題訓練的實踐步驟,以及構成在平面藝術設計、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展示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影視藝術設計、網頁藝術設計等實踐領域中的廣泛運用。

目錄

第一篇 平面構成

第一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造型元素
 第一節 點 4
第二節 線 8
第三節 面 12
第二章 二維形式美的構成
 第一節 形式美與形式美法則 18
第二節 形式呈現的內容與意義 18
第三節 形式美的價值 19
第三章 二維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第一節 變化與統一 22
第二節 重點與焦點 25
第三節 尺度與比例 26
第四節 節奏與韻律 28
第五節 空間與平面 29
第四章 骨骼與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
 第一節 骨骼與秩序 32
第二節 骨骼的形態 33
第五章 平面構成在設計中的套用
 第一節 點、線、面的綜合運用 40
第二節 點、線、面在設計領域中的運用 47

第二篇 色彩構成

第六章 色彩基礎理論
 第一節 色彩的基本屬性 54
第二節 色彩的分類 55
第三節 色彩的基本常識 55
第四節 色彩的表示方法 56
第五節 色彩的三要素 57
第六節 色彩的心理要素 57
第七章 色彩設計方法與體系
 第一節 色相對比 62
第二節 明度對比 64
第三節 純度對比 69

第四節 冷暖對比 74

第五節 面積對比 77

第六節 同時對比 77

第七節 色彩調和 79

第八章 設計色彩的套用
 第一節 色彩在繪畫藝術中的套用 82

第二節 色彩在藝術設計中的套用 83

第三節 色彩運用與案例分析 93

第三篇 立體構成

第九章 立體構成的概論
 第一節 立體構成的源流 98

第二節 立體構成的定義 99

第三節 立體構成的形態表現 99

第十章 立體構成的表現要素
 第一節 立體構成的基本要素 102

第二節 立體構成的構成要素 107

第三節 立體構成的形式要素 110

第十一章 立體構成製作實訓
 第一節 立體構成的半立體表現 116

第二節 線材立體構成 121

第三節 面材立體構成 123

第四節 塊材立體構成 126

第十二章 立體構成的材料要素
 第一節 自然材料 132

第二節 人工材料 136

第三節 表面處理 142

第十三章 立體構成與設計
 第一節 立體構成與工業產品設計 144

第二節 立體構成與服裝藝術設計 145

第三節 立體構成與裝飾藝術設計 146

第四節 立體構成與建築設計 148

第五節 立體構成與展示設計 150

參考文獻 152

試讀

第三章 二維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構成與設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