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白人

“榮譽白人”是南非政府在1994年以前先是給予日本人、後給予韓國人這些黃種人的稱號,“榮譽白人”在南非擁有白種人權利。1994年南非結束種族主義統治後,榮譽白人不復存在。

南非的種族隔離法律分類以四種人為分類: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與黑人。其中只有白人享有自由遷徙的權利,其他三種人都要受到居住區域的隔離限制。在南非種族主義當局眼中,只有白種人是高級人種,只有白種人才可能建立起發達的經濟、社會和國家。

南非的種族隔離法律分類以四種人為分類: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與黑人。其中只有白人享有自由遷徙的權利,其他三種人都要受到居住區域的隔離限制。在南非種族主義當局眼中,只有白種人是高級人種,只有白種人才可能建立起發達的經濟、社會和國家。
但日本的崛起卻打破了他們的思維定勢,面對日本人這個屬於“有色人種”,卻超越了眾多白種人國家的已開發國家中的異類(20世紀70年代以前,日本是唯一一個非白人的已開發國家),南非種族主義當局覺得難以定義,於是就創造出了一個詞“榮譽白人”(HonoraryWhites)。1966年,南非當局通過了“種族分區法修正案”,正式給予日本人以“榮譽白人”的待遇,規定日本人在種族隔離場所不必與“有色人種”為伍,也可以享受與白人相同的待遇。後來,這個“榮譽”也加在韓國人身上。
但是日本人並非這個時候才享受到“白人待遇”,早在納粹德國時代,希特勒就已經授予日本和匈牙利以“榮譽雅利安人”的稱號。由此可見,即使在最極端的種族主義者的觀念中,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還是可以挑戰種族因素,隨時衝擊他們對於種族的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