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

榕,木名。――《玉篇》 一種常綠喬木 [banyan],樹幹分枝多,枝上又長出許多氣生根,其向下長入土中形成一支柱,樹冠大,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果實倒卵形,黃色或赤褐色。 榕,也是當今福建省 “福州市” 的簡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簡介

拼音:róng

繁體:榕

部首:木

部首筆劃:4

字意五行:木

簡體筆劃:14

台灣筆劃:14 康熙筆劃:14

拼音輸入:rong

五筆輸入:SPWK

吉凶寓意:吉

筆順:橫豎撇捺點撇橫折撇點撇捺豎橫折橫

詳細解釋

榕róng

(2)

福建省福州市的別稱 [another name for Fuzhou city]。福州植榕,古已成風。特別是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倡導“編戶植榕”,“滿城綠蔭,暑不張蓋”,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稱。榕樹四季常青、枝 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現有古榕樹近千株。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這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蔚為壯觀。

róng ㄖㄨㄥˊ

(1)

古樸蒼勁的老榕樹 古樸蒼勁的老榕樹

常綠喬木,氣根細瘦,樹冠大,隱花果生於葉腋,近扁球形。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木材可制器具。

(2)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別稱:~城。

鄭碼:FWOJ,U:6995,GBK:E9C5

筆畫數:14,部首:木,筆順編號:12344453434251

榕樹下

榕樹下

福州市簡稱

福州榕樹 福州榕樹

榕,也是當今福建省 “福州市” 的簡稱。福州因城內有屏山、烏石山、于山三山鼎立,別稱“三山”;又由於自宋代以來,人們在城內外廣植榕樹,綠蔭滿城,又稱“榕城”;此外又有“合沙”“東越”“左海”等別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玉篇》木名。《三體詩注》初生如葛藟緣木,後乃成樹,生於南方。《嵆含·草木狀》榕葉如木麻,其䕃十畝。《榕城隨筆》閩中多榕樹,因號榕城。枝葉柔脃,榦旣生枝,枝又生根,垂垂如流蘇,少著物卽縈系。或本榦自相依附,若七八樹叢生者,多至數十百條,合幷為一,蜷樛結,柯葉䕃茂。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漢字套用

詩詞

1. 門前榕樹(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

2.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3. 青蘿帳女贈穆郎(榕樹)(作者:*** 朝代:唐)

4. 丁酉初春和張欽夫榕溪閣五言曾達臣輓詞(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5. 榕陰圖(作者:胡夢昱 朝代:宋)

6. 榕樹(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7. 海岸沙行榕樹(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8. 榕溪閣(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

9. 和正父游榕溪韻(作者:張栻 朝代:宋)

10. 登榕溪閣(作者:蔡戡 朝代:宋)

11. 榕台二絕(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

12. 甲子歲銜命到家至榕城冊封次日閩王降(作者:翁承贊 朝代:唐)

13. 題榕溪閣(作者:張栻 朝代:宋)

14. 挽榕山陳同年(作者:陸文圭 朝代:元)

15. 題榕陰圖(作者:胡大用 朝代:宋)

16. 陪憲使登榕溪閣(作者:蔡戡 朝代:宋)

17. 榕台二絕(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

18. 榕樹樓晚眺(作者:李秉禮 朝代:清)

19. 榕溪隱者(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

20. 榕村田家(作者:趙文 朝代:宋)

21. 海岸沙行榕樹(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22.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謎語

榕(打一成語)——入木三分

拼音是ro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