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皇爺

極品皇爺

《極品皇爺》是一本連載於網路的架空歷史類小說,作者是方覺曉。小說主要講述了男主穿越到了明朝,改變明朝歷史的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首先,明朝應該具備一些抵抗災害的能力,這樣就不會被建州女真莫名其妙的推翻了。

第二,明朝應該應該打造一支擁有改良戰艦、先進火炮、火槍的水師,這樣萬曆年間的韓戰中,大明水軍就可以成功的將日本一眾戰國名將鎖在朝鮮,變成無家可歸的流浪旺財。···

第三,明朝應該美女如雲,這樣主角就能一一邂逅。明朝應該英雄如梭,這樣主角就能一一結識。

作品信息

類別:架空歷史

書號:157838

授權級別:駐站作品

本周貴賓推薦:0

本周被閱讀數:283

本周收到鮮花:4

本月被閱讀數:283

本月收到鮮花:4

已有 283人讀過此書...

已寫 35741字...

目前仍在拚命寫作中...

章節目錄

第一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01 八歲神童名動京都

02 夜訪白雲觀私會無極真人

03 隆慶二十三年

正文閱讀

話說這寒冬臘月,到處白雪皚皚。此時的神州大地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臨近春節,京都也好不熱鬧

廣場周圍鑼鼓聲聲,鞭炮齊嗚,嗩吶纏綿,領頭的是“沙公子”,頭戴小生帽,身穿鶴氅,手持大摺扇。後面緊跟的各路“神仙”。“七咚鏘,七咚鏘,七八弄咚鏘……”在“沙公子”的指揮下各路“神仙”組成歡鬧的隊伍踏丁字,邁十字,彩綢飛舞,步生蓮花,自然排成兩行,穿花打場。這一撥兒秧歌剛過,那一撥又接了上來。耍龍燈、舞獅子、天女散花···

廣場的邊上全是那種布頂棚子,一個個布棚的前面掛滿了書寫好的紅紙對聯和各式裝裱好的書畫作品,布棚裡面只一張案幾,上面文房四寶,一個個書生均是埋頭肅立,揮筆疾書。這一排布棚參差不齊的占據了一大條地方,足有五六百米長。從頭到尾一眼望過去,棚子是一條小河,而圍在棚子周圍的人則是一條涌動的長龍,很是壯觀。

廣場的中央,一個個臨時大竹台子矗立其中,有唱戲的,有說書的,有雜耍的。叫賣的小販穿行其中,叫賣聲、唱戲聲、說書聲、雜耍聲、人們竊竊私語聲組成了新年即將到來的交響曲,古樸而又和諧。

廣場的入口處,一個大戲台子,四根粗大筆直的角柱上造“雀替大斗”,大斗由四根橫陳的大額枋支撐,放佛給四根木柱戴了一個中間高兩頭翹的帽子,形成一個巨大的方框,整個方框紅木青瓦都被紅綢子包裹著,正面的兩端各掛兩個大紅燈籠, 旁邊的木柱上黑漆金字,左邊寫著“因荷而得藕”,右邊寫著“有杏不需梅”,正上方的大匾紅漆金字寫著“比文招親”。

台上你來我往,一個個衣著華貴的公子哥步入大台,然後再台上一陣搖頭晃腦後被魁梧的守衛趕下台去。被趕下台去的時候,眼睛一邊擠進兩個魁梧家丁構成的人牆的縫隙,眼睛咕嚕的打轉,一邊大聲疾呼“有辱斯文”。

這時台上一個五旬老頭來到台中央。這老頭一身大儒裝,頗有一種仙風道骨的姿態。

一聲鑼響,但見老者身形鞠樓,但聲音卻極其洪亮“各位後生,都且安靜片刻”。

全場立刻安靜,只有一點議論的笑聲音

“這老頭是誰啊?”

“朋友,不會吧,你這么孤陋寡聞啊,連皇帝和太子的老師當朝太傅太子少師、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你都不認識啊!”

“呀!朋友,你一定是讀書人了,這個都知道,我是殺豬的呢·”

四周一陣鄙夷···“哼!重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必是讀書郎,···”

不一會兒,台上老者的話繼續響起,“各位後生,當朝工部尚書太子少保李幼滋李大人的千金擺下這比武招親的擂台,規矩呢老夫就再說一遍,首先,闖擂著須過老夫這一關,老夫也不為難各位後生,老夫出到三題,答對一題便算過關;過了老夫這一關便可進入這屏風之內,闖擂者和張小姐隔紗相對,張小姐出到一題為難闖擂者;連過兩關者聚集到第三關統一比拼,文采出眾者贏得美人歸。”

這搭台兩側端坐在兩旁的便是已經連過兩關的闖擂者,左邊的第一位身著白色書生長袍,白面紅唇,身材頎, 16、7歲左右的樣子,乃是當朝巨富沈李汝衡的公子李無華。居第二位的身著常服,濃眉大眼,身材魁梧,乃是是當今將門世家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長孫子李志剛,右邊第一位身著紫色綢緞華服,肥頭大耳,面色紅潤,身材稍顯臃腫,乃是當朝內閣首輔趙志皋的長孫趙萬子,右邊第二位身著白色綢緞華服,尖嘴猴腮,身材瘦弱,乃是當今吏部尚書李戴的兒子李梁俊。

“擂台已經連擺四日,到現在已有四位後生才俊脫穎而出。今天是比文招親的最後一天,望各位後生才俊能夠踴躍參與。”申老“其相業無咎無譽,詩文亦如其人”,一派長者風範。

這個時候我們的時間再往前面推一個小時,話說白布頂棚子那裡一連串的幾百米的書生奮筆疾書這事。

“書生,你出一上聯我答下聯,答對了,我贏,我出上聯,答錯了你謄抄三字經1遍,答題限時10聲”

“你這小孩好生無禮····要是我出第一聯你答不上來如何?就算你答上來了,你接著出的對聯我答上來了又如何?”

“呵呵,沒可能你出的對子我答不上來,更加沒可能我出的對子你能答上來。”

“好狂妄的小孩,你是哪家的小孩····”

“呵呵,少廢話,請賜聯”孩童微微一笑

“我出:玫瑰花開,香聞七**里”書生得意洋洋的說道。

孩童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對: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好對,好對”書生滿以為孩童會對答不上來,卻無言以對只是若有所思的重複“好對,好對”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天空”這上聯本是出自一落魄書生接二連三的落第後做的對子,曾是幾十年無人能對。

“這···這····”

“10、9、8、7、·····”

“呵呵,好吧,公布答案:求人難,難求人,人人逢難求人難”孩童又是微微一笑。

“好對,好對”書生茅塞頓開,如醍醐灌頂,只是一味的點頭和稱好。

“三字經謄抄一遍,一會我來拿,走了,失陪”。

此書生暗暗搖頭,無奈的研磨,平紙,奮筆疾書《三字經》。

“書生,你出一上聯我答下聯,答對了,我贏,我出上聯,答錯了你謄抄三字經1遍,限時10聲”來到下一個棚子,小童子故技重施,一字未改。

“這···”就在隔壁,見小童子如此厲害,這書生明顯有點不敢接招。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何必吞吞吐吐”孩童一招激將法,古代人都以大丈夫自居,什麼“大丈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什麼“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等等。大丈夫就等同於今天的“帥哥”。孩童言下之意就是,你不敢接招就不帥了。

“我出:出水蛤蟆穿綠襖”書生明顯沒有底氣,原因只在於這個對子是他的同行落魄書生娶了一個尚書的女兒,於是乎尚書岳父用來刁難女婿的。

“我對:落湯螃蟹著紅袍,我接著出: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做聲”

“這···這”首先是前一對連對仗工整,而且是不脫口而出,再次疑惑這後聯,明顯不是10秒鐘能夠對仗出來的。

“10、9、8·····答案:家事國事天下事關你屁事”

“好對,好對”書生又是茅塞頓開,這對仗極太工整了。

“三字經謄抄一遍,一會我來拿,走了,失陪”。

“不對,豈有此理,簡直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書生似乎有點痛徹心扉,這分明是在罵人嘛,但是還是無奈的揮筆疾書《三字經》。

····

小童子一路走下來,走到哪裡,片刻之後布棚的書生便奮筆疾書。

走到最後一家布棚的時候,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書生,你出一上聯我答下聯,答對了,我贏,我出上聯,答錯了你謄抄三字經1遍,限時10聲”

“神童閣下高才,小可甘拜下風,但請賜一聯,我謄寫三字經一遍便是”書生見這孩童“殺氣騰騰”也不做抵抗,效仿前面的同道們乾脆直接繳械投降,

“承受學問的人應該敢於:橫眉冷對千夫指”

書生費解的同時也不禁暗嘆孩童的氣魄:“好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敢請下聯”

“傳授學業的應該:俯首甘為孺子牛。學習的人不斷推陳出新,教授的因勢利導,這樣才能更好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能更好的報效國家。”

·····

時間推移,回到比文招親擂台某書生一邊疾呼“有辱斯文”,一邊被尚書家臣趕下高台的時候。

“兄台,搭把手,也讓我湊個熱鬧”小童子擠進比文招親的擂台下,見人多好不熱鬧,於是眼觀六路瞄準一身形高大,足有1米90的大塊頭,然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鑽到他的身旁。

大漢見小童子紅撲撲的笑臉,頓時感到特別親切。“小哥,有什麼可以幫你的”。

“帶我擠進前面去好嗎,我助你一臂之力娶得美嬌娘”

大漢痴痴一笑,心想:“這個小孩,也不知是誰家的小孩,竟然這么有意思,為了騙俺幫他擠到前面去,竟然想出這么損的招子,不過這紅撲撲的笑臉還真是讓人忍不住想幫他一把啊”

卻見孩童似乎能看穿大漢的心思,說道“我這不是損招呢,比文招親嘛,有文采就能娶得美人歸,只要公平公正,沒潛規則我一定助你娶得美嬌娘。”

大漢心裡正納悶“什麼是潛規則啊?”孩童就推著這個大漢的大腿往前面擠,一邊說:“潛規則就是徇私舞弊的意思”。大漢一臉茫然,估計徇私舞弊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反正他知道不是個什麼好東西。

擠到了前面。這個時候申時行已經出場,大漢只一句“這老頭是誰啊?”

旁邊的一個裝扮斯文的書生回答道:“朋友,不會吧,你這么孤陋寡聞啊,連皇帝和太子的老師當朝太傅,太子少師、中極殿大學士申時行你都不認識啊!”

“呀!朋友,你一定是讀書人了,這個都知道,我是殺豬的呢·”

四周一陣鄙夷···

孩童大哼一聲:“哼!重義多是屠狗輩,負心必是讀書郎,···”

“你!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別理他,兄台,你上去,且看申老頭出的什麼題目,然後你便下來這裡找我,我幫你對答”

“這,能行嗎?”

“絕對能行”這么小的年紀就用眼睛的魅力俘獲了一個人高馬大的大漢的心,這個小孩簡直就是一個妖物。

大漢此時心想:“大學士,這一輩子都指不上見一面,哪怕是去見一面也不錯啊。”大漢心裡想著,再看看小孩童,他的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自己,放佛自己心裡所想他全都知道。

“申老頭出了題以後,你便說緊張突然尿急,然後下來找我。”一邊說完,一邊用力推擠大漢走到台階邊上。

這大漢好像那吃螃蟹的勇士,又想吃又不曉得從哪裡下口。可是這說話間,大漢已經來到了台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