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Numenius borealis
極北杓鷸
Eskimo curlew
別名:愛斯基摩勺鷸、北極勺鷸、北極麻斑勺鷸
體長:30—35厘米
身高:20—25厘米
體重200—350克
繁殖:不詳,有記錄產下2枚卵
極北杓鷸是一種候鳥。它的棲息地北起北極,南到阿根廷的彭巴斯草原。體長約有30厘米。食物為螞蚱、螞蚱卵和其他各種昆蟲。
相關圖片:
滅絕原因:
19世紀中葉,當時曾有不計其數的極北杓鷸從美洲大陸南部向北部遷徙,飛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臨近北極的地區。據史書記載,每當極北杓鷸遷徙時,所經之處遮天蔽日,聲勢極為浩大。極北杓鷸在遷徙的路途中主要是以昆蟲,特別是螞蚱為食。
到了19世紀末,貪吃的人們發現這種鳥的肉非常鮮美。極北杓鷸肉在市場上的迅速熱銷,招來了成千上萬的商人和獵人對其進行毫無節制的獵殺。由於極北杓鷸的生活習性就像早期滅絕的旅鴿,喜歡集結成大群遷徙,目標醒目,極易獵殺,這使得極北杓鷸的數量迅速減少。1916年,美國頒布了禁止獵殺遷徙性鳥類的法案,可惜的是,極北杓鷸並不在禁獵名單中。
從20世紀開始,野生極北杓鷸就被認為已經滅絕。
在過去的10年中,只有小群的飼養種群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在美國北部地區,雖然現在仍能見到這些飼養種,但它們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在紐芬蘭和拉布拉多地區,極北杓鷸的滅絕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有關部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一些他們認為可能的地區重點調查極北杓鷸重返紐芬蘭或拉布拉多的痕跡。但是除了沃伊斯海灣(Voisey's Bay)那千奇百怪,令人撲朔迷離的岩石外,至今一無所獲。
從美洲南部到美國的大草原,如今往日的喧鬧景象已經不再,在極北杓鷸曾經遷徙過的路線上,荒草因失去了極北杓鷸的熱情而顯得無比的落寞。
野生極北杓鷸滅絕時間: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