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細腰

楚王好細腰

楚王好(hào)細腰,出自《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里,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

基本信息

典故介紹

典故總是起源於一個原始故事。當原始故事傳遍中國以後,一個簡單的短語即能引起人們對整個故事的回憶。這個短語用於寫作或對話,就是典故

原文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注釋

昔者:從前。

楚靈王:春秋中期楚國國君。

好(hào):喜歡。

士:臣子。

皆:都。

一飯:每天吃一頓飯。

節:限制,節制。

脅息:屏住呼吸。

帶:束帶。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黑:黑中帶黃的顏色。

譯文

從前,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後,整裝時)先抑制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著牆壁才能站起來。等到一年後,滿朝(文武大臣們)臉色都是黑黃色。

主人公簡介

楚靈王

楚靈王楚靈王
楚靈王,本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郟敖自立,即位後改名熊虔。楚靈王偏愛細腰美女,“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是指他。楚靈王三年(前538年),楚靈王率兵攻吳,捉住了慶封。有一次齊國晏嬰來訪,要他鑽門洞進來,晏子笑嘻嘻的說:“反正出使到狗國,就應該從狗洞進去嘛!”,另外“橘逾淮為枳”也是兩人鬥智的故事。

楚靈王窮奢極欲,楚靈王六年,造章華宮,又稱細腰宮;對外窮兵黷武,前531年,蔡靈侯至楚,楚靈王殺之,蔡國滅亡。楚靈王十一年(前530年),派兵圍徐,威脅吳國。此時史書載:“左史倚相趨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前529年楚國人民推翻了他的統治,靈王逃亡,隨從相繼離去,最後吊死郊外。

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

歷史典故

楚王好細腰楚王好細腰

“楚王好細腰”一事記載在眾多古籍中。其中,《戰國策》和《墨子》的描述得比較詳細,比較像一個原來的故事。《戰國策》楚一《威王問於莫敖子華》篇記錄了楚威王和大臣莫敖子華的一段對話。威王聽了莫敖子華對過去五位楚國名臣光輝事跡的介紹,羨慕不已,慨嘆道,“當今人材斷層,那裡能找得到這樣的傑出人物呢”。

於是莫敖子華講了如下的故事:“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就而不避。章聞之,其君好發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翻釋成白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前,先帝楚靈王喜歡他的臣子有纖細的腰身,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頓飯,因此,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蓆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莫敖子華接著發揮道,臣子們總是希望得到君王的青睞的,如果大王真心誠意喜歡賢人,引導大家都爭當賢人,楚國不難再岀現像五位前賢一樣的能臣。

墨子》兼愛(中)篇講了相同的故事,但另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兩個故事,強調說明同樣的道理: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於君,出以踐於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牆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踐好士之勇,教訓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越王擊金而退之”。

翻譯成白話就是:從前晉文公喜歡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著母羊皮縫的裘,圍著牛皮帶來掛佩劍,頭戴熟絹作的帽子,(這身打扮)進可以參見君上,出可以往來朝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就這樣做。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之人,所以靈王的臣下就吃一頓飯來節食,收著氣然後才繫上腰帶,扶著牆然後才站得起來。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飢瘦得)面有深黑之色。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下能做到這樣。從前越王勾踐喜愛士兵勇猛,訓練他的臣下時,先把他們集合起來,(然後)放火燒船,考驗他的將士說:“越國的財寶全在這船里。”越王親自擂鼓,讓將士前進。將士聽到鼓聲,(爭先恐後),打亂了隊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達一百人有餘。越王於是鳴金讓他們退下。

在其他古籍中,“楚王好細腰”的陳述明顯地濃縮自《威王》篇或《兼愛》篇。如《韓非子》二柄篇的 “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晏子春秋》外篇(上)的 “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尹文子》大道篇(上)的 “昔齊桓好衣紫,闔境不鬻異采。楚莊愛細腰,一國皆有飢色”,和《管子》七臣七主篇的 “夫楚王好細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都類同於《兼愛》篇。已經不再敘述 “楚王好細腰”故事的細節,而是一句話輕輕帶過,不愁讀者不能理解。可見在寫作這些章節時,這個故事已經家喻戶曉,無須多費筆墨,就是說,這個故事已經成為人人皆知的典故。

在《威王》篇,我們見到 “楚士約食”,而在《兼愛》篇里,則是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都明白點出一個 “士”字。今天 “士”字男女通用,既可以說“男士”,也可以說“女士”。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是介於卿大夫和庶民之間的一個男性群體的專用稱呼,女人沒有資格稱士。閻步克先生考據了 “士”字的字形、詞義源流,指出:“士-男人之大號”也。顧頡剛先生則更加詳細地說明了士的定義,“吾國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士為低級之貴族,居於國中(即都城中),有統馭平民之權利,亦有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務”。因此,楚王所好的肯定是弟弟的細腰無疑。這裡要指出的是,在《荀子》和《尹文子》中,把好細腰的楚王寫成為楚莊王。遍查古籍,沒有莊王有此嗜好的其它依據。下面本文要引經據典,說明楚靈王有同性戀傾向,起碼是個雙性戀者,喜愛男士的細腰是由他的性取向所決定的。此 “莊”字應為 “靈”字之誤。

和其他沒有性內涵的典故不同,“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在其演變定型過程中,出現了獨特的性取向異化現象。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語中,“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消失了,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往後的演變是進一步女性化。這是在異性戀占絕對優勢的社會環境中一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最早出自東漢初期名將馬援的長子馬廖。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里,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東漢范曄編撰的《後漢書》和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鑑》中。這兩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讀之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馬廖在《疏》里選用 “宮中”這個辭彙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寫給親妹妹馬太后看的。當時的皇帝漢章帝由馬太后從小養育長大,但不是馬太后的親生骨肉。也許是考慮到這種微妙的親疏關係,馬太后一生行事惶誠惶恐,非常小心。她對三位國舅的要求也特別嚴格,生怕他們逾越禮儀制度,招致不測之禍。如果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國中”等辭彙, 就會使人聯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根據非禮勿言的儒家禮儀,這是對太后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用 “宮中”一詞則政治正確,因為在漢宮中,除了皇帝和太監外,沒有其他男人,其餘的都是女人。馬廖的微言大義,使得 “楚王好細腰”的性取向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也投合社會上大多數人們對這個典故的理解。由於細腰的主體異化成女性,從 “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又衍生出一個子典故:楚腰。漢以後的詩詞使用 “楚腰”這個子典故時,不再含有 “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的比喻意義,而僅用來形容女性細小的腰身。

《資治通鑑》卷四六《漢紀三十八》

馬廖慮美業難終,上疏勸成德政曰:“昔元帝罷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樂府,然而侈費不息,至於衰亂者,百姓從行不從言也。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結,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前下制度未幾,後稍不行,雖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師。今陛下素簡所安,發自聖性,誠令斯事一竟,則四海誦德,聲薰天地,神明可通,況於行令乎!”太后深納之。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

廖字敬平,少以父任為郎。明德皇后既立,拜廖為羽林左監、虎賁中郎將。 顯宗崩,受遺詔典掌門禁,遂代趙熹為衛尉,肅宗甚尊重之。 時,皇太后躬履節儉,事從簡約,廖慮美業難終,上疏長樂宮以勸成德政, 曰: 臣案前世詔令,以百姓不足,起於世尚奢靡,故元帝罷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樂府。然而侈費不息,至於衰亂者,百姓從行不從言也。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前下制度未幾,後稍不行。雖或吏不奉法,

良由慢起京師。今陛下躬服厚繒,斥去華飾,素簡所安,發自聖性。此誠上合天心,下順民望,浩大之福,莫尚於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猶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終。《易》曰:“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誠令斯事一竟,則四海誦德,聲董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況於行仁心乎,況於行令乎!願置章坐側,以當瞽人夜誦之音。

太后深納之。朝廷大議。輒以詢訪。

擴寫

楚王好細腰楚王好細腰
從前,楚靈王喜歡有纖細腰身的人,正是他這樣,朝中的文官武將便紛紛唯恐自己腰肥體胖,而不敢多吃飯,把一日三餐減為一餐。每天起床整裝,先屏住呼吸,把腰帶束緊,然後扶著牆壁站起來。就這樣,為了得到楚王得寵信,朝中的那一班大臣,便天天逼迫自己做不喜歡做的事。雖然大家表面上沒有多說什麼,但心裡卻一直暗暗叫苦:唉,大王為什麼要喜歡纖細的腰身呀!害得我們天天束緊腰帶,連飯都不敢多吃。

大臣們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年,身體也沒有以前那樣結實,甚至身體狀況都很差,動不動就感冒發燒的,心裡一直在叫苦,卻不能明說。

鄰國的國君聽說了楚國的大臣們都傻乎乎地減肥束腰,便興奮得兩眼放光,因為這正是他們侵略楚國的好機會。大臣們的身體不健康,很難指揮好戰鬥。

這場戰爭開始了,鄰國先派兵攻占楚國邊陲城市,這使楚國丟了不少土地。當攻打到楚國首都的把守要塞時,鄰國改用了持久戰術,使楚國上下人心惶惶。後來,幸虧楚國的友好鄰邦前來幫忙,打退了鄰國的大軍,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當戰爭結束後,楚王才意識到自己多么愚蠢,便下令全民適當地強身鍵體,大臣們也為楚王的英明決策叫好。過了幾年,楚國又漸漸繁榮起來,成為了一代強國。

“好細腰需要理由么?”楚王對前來問詢的記事官說,“寡人就是理由”。記事官便不再多話。楚王的話很快傳到後宮。後宮佳麗是選美官們不辭勞苦的從國內搜羅來的,從西搜到東從南搜到北,像捉虱子樣細緻,幾乎連國內的老鼠洞都沒放過。因此,楚國後宮聚集了國內所有的美人,即使沒有三千,也有兩千九百九十九。

美人們自有高矮胖瘦之分,可是這番,楚王卻迷上了細腰!美們嘆氣之後,便將飲食銳減,只希望自己的腰身一夜間瘦成葦子桿,好讓大王喜歡,也好撈個妃嬪的稱號,老了也不致餓死。佳麗如雲,王恩有限,僧多粥少自然要努力競爭。如此幾日過去,果有幾位美人腰細了下去,其中一位成績特別突出,盈盈一握楊柳腰,到楚王面前一晃,楚王的眼便轉不動了,回頭望一下身邊陪侍妃子的腰,嘴一撇,一腳把她踢到座位下面。幾個侍衛見狀,狗一樣爬進來,把哭著的妃子捉了腳拖將出去。楊柳腰便理所當然成了新妃。美人們見了,又羨又怕,腰細了榮華富貴、腰粗了慘遭橫禍,這道理瞎子都看得清。看來,這細腰問題不僅僅是爭寵的事,還是爭命呢。況且為了讓楚王滿意,後宮飲食供應官也大大縮減了飲食供應量,想多吃都不行。幾位腰粗的美人節食多日,也不見腰細下去,急得嚶嚶地哭,用帛拚命去勒,直勒得氣喘不勻、腳邁不開,也不敢放鬆一點。自此,楚宮美女個個如剝洋蔥樣瘦了下去,胳膊腿細了,肉皮一拽老長,臉上現出高聳的顴骨,眼睛也凹了,腰也賽著跑的細下去,滿宮裊裊婷婷的韻致,只是還無人達到楚王希望的一根脊骨一根腸那樣的腰圍。

一天,侍衛來報,說一位宮女死了。楚王正吃著飯,頭也不抬地說死了就死了吧。侍衛又說她是餓死的。楚王仍沒動。侍衛看著楚王的臉色小聲說她是為了大王喜歡細腰才自己把自己餓死的。楚王這時突然激動起來,說忠貞啊。便召群臣議事。議事的結果是認為該女忠心耿耿、心無二志,為了楚國利益拋棄個人私慾,真是一代巾幗楷模。楚王決定給該女立牌坊以示表彰,謚曰貞烈貴妃,該女的父母親屬盡行加官封賞,金銀財寶送去一大車。

這一舉動更加激發了美人們將細腰進行到底的鬥志,勇敢的將每天早餐一碗有一百粒小米的稀飯改成六十粒,晚餐的一根黃瓜改成半根。這幾日,天天有許多父母親友們進宮,一齊喳喳地喊著口號說堅持啊堅持,為立牌坊為家族榮光而努力奮鬥吧。美人中也有熬不住的,眼見末路日近,心底恐懼,有三十多個美人決定吃些肉,便合夥偷偷燉了一隻雞,不想給一群進宮的親友看見,大驚失色,劈手把雞奪了,說這怎么行這怎么行,實在想吃肉,你們三十人合夥吃一隻麻雀就足夠了。

這天晚上,又一位父親帶了幾個親友進宮,他的女兒是一位貴人,腰不粗也不細,楚王對她不冷不熱。父親沉著臉說:“兒啊,你不能再等啦,再等你的腰也細不了,眼見許多的對手,你不動腦子行嗎?”貴人剛吃了半根黃瓜,眼珠子還可以靈活的轉,說話也還有幾絲氣力,便問那怎么辦呢?父親卻沒回答,只是說:“你兄弟一大幫,都是平頭百姓,明年春上就要給抓去戍邊,十去九不回,要是也封了官那就不用去,還天天有酒肉吃,咱家子子孫孫皆興旺,現在,就看你啦。”貴人似乎糊塗了,旁邊一位讀書的親友忍不住說:“春秋之時,易牙侍齊桓公,將子烹與公食,公大悅,易牙遂得寵,權傾一時,易牙之子,賢哉!汝不欲效乎?”心腸軟的親友說:“賢侄女,你在這兒早晚也是死,長痛不如短痛,還是自己死得乾淨,又體面,你父母也算沒白養你。”又一位溫和的親友說:“吞金最好,臨死賺一把,其次是投河,比較清爽,喏,我給你準備了遺書。”貴人勉強睜大眼睛,卻是一詩,曰:水草腰真細,俺的腰太粗,俺願作水草,長繞大王足。“好詩!”讀過書的親友尖聲叫道,捻著幾根稀疏的鬍子說:“用詞典雅、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貼近生活,愚兄新近正編纂歷代詩文精粹,賢弟這首,理當收入。”作詩那人立即便又扭身子又拱手。兩人談了半天的詩,談夠了,竟沒談暈,一齊回到正題上,問貴人“你想好了么?”貴人只覺腦袋發脹,見四周親友眼珠碧綠、口舌通紅,身體止不住的抖,哭道:“女人,真是沒用。”“你終於悟了”,心軟的親友喜道,“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這葡萄皮,不讓人吃,沒用,讓人吃過,也就要吐掉的,女人就是這樣子。”“謬矣謬矣!”讀過書的親友反駁道,“女人之辭其旨深矣,盛世可享用,亂世可消災,可使美人之計以避禍,可罵紅顏禍水以清白,且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吾等後世,三國時皇叔劉備,一日過獵戶劉安府邸,腹中甚飢,安無有肉食,遂殺妻取股之肉以補皇叔元氣,女人之利,豈不多乎?”

是夜,貴人投池而死。楚王自是大行封賞,貴人一家歡天喜地。

從此宮內喪事不絕,投池上吊觸柱跳樓,不過,多因長期節食引發營養不良而死,一時間,楚王宮竟成美人冢。開始楚王還賞賜,後來見多了,便不管不問,任由滿宮黃花凋零,不到一年,三千佳麗餘下不足三十。

後來,楚王又在朝堂之上愛起細腰來了,大臣們遙望後宮,兔死狐悲,心驚膽戰。有位老臣進諫勸止,讓楚王辦了車裂,朝中大臣雖有非議,憚於王威,皆不敢言。

每早,大臣們上朝之前,皆先伏於地,讓四個僕僮以帛勒緊腰部,然後把他抬起站直,只敢立不敢坐,只敢細聲言語不敢高聲言談,朝堂之上,搖搖晃晃,東風來,大家身子向西傾,西風來,大家身子向東傾,像兩排稻穀,看得楚王哈哈大笑,大臣們也只能陪著乾笑。

這天,大臣們正在上朝,突然就從宮門外爬進一條蛇來。確切來說,這蛇是走進來的。它的身子只有尾部伏地,昂首挺胸的就往宮裡闖。大臣們愣了片刻,就嚷嚷著要打,蛇卻開了腔,它說:“腰細則仕,這是大王說的,你們打我,就是與大王過不去,我看你們誰敢!”說罷,睜圓五白眼,白森森的尖牙也呲了出來。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動,蛇便一路爬到了楚王面前,“大王聖明!”蛇又說,“聽說大王好細腰,我太激動了,明主啊,讓我為您歌舞祝壽!”說罷,扭著身子,尖著嗓子,唱道:“細腰好,細腰好,就是好來就是好!”楚王開始還覺得蛇樣子醜陋,心下生厭,這番被拍中馬屁,心下大爽,待看完蛇的表演,再仔細看它,越看便越順眼,笑道:“難得你一片忠心,說吧,想當什麼官?”“我的腰最細我就離大王最近站吧。”說著,蛇站到了宰相的前頭。大臣們驚得張大嘴巴,幾個因腰細受寵的近臣更是滿肚子怨水,但抬頭見了大王歡喜的神色,便噤了口。那些腰粗站在末後的大臣正巴不得有個出氣的機會,這下都笑逐顏開,於是蛇毫無爭議的成了百官之首。

楚國地方濕熱、草木繁盛,本就盛產蛇類,近年諸侯爭霸,戰禍不斷,饑民們便捕蛇充飢,蛇們在鄉下的日子不好過,忽然聽說同類在朝當了大官,每日裡雞蛋、青蛙等美食管夠,心裡怎能不動。於是,大家約好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興高采烈的向王宮湧來。

這天,楚王正坐在龍墩上邊嗑瓜子邊聽一個大臣哼哼唧唧的念奏章,忽見宮門外卷進一地黑雲,仔細一看,成千上萬條蛇,粗的細的、黑的白的,一齊噝噝的吐了信子朝自己而來,“啊呀!”他大叫一聲,滿手的瓜子撒落一地。大臣們扭頭齊望,嗷的一聲叫起來,紛紛向後宮逃去,怎耐腰勒細了把持不住,像收割的莊稼一樣嘩嘩地倒了一大片,蛇們也都不介意,從大臣們身上直直地爬過。楚王早已嚇得動彈不得。為首的一條黑蛇說:“大王啊,想死我們了,我們都是來為您效力的呀。”楚王已說不出話來。那條受封的蛇便代答道:“好啊,大王太高興啦,以後大家同朝共事,要互相支持才是。”“那當然。”群蛇齊說。黑蛇又說:“聽說楚王后宮瘳落,我們特選了一批美人蛇來,請看!”言罷,便有幾十條帶花紋的蛇湊到楚王面前,一齊拚命地扭動著細腰,露牙而笑,道:“我們願為大王獻身!”楚王仍不答,身上的冷汗浸濕了內衣。美人蛇中有幾條是做過三陪的,便主動纏上去,嗲起來。其中一條說:“大王好細腰,可自己的腰也太粗了,姐妹們,大家要為大王分憂呀。”說著便一齊纏上來。楚王只覺四肢僵冷,舌根發麻,動不得也叫不得,任由群蛇折騰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