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熊延

楚熊延

原名執疵,是楚熊渠的少子。熊繹之來孫,季連的第36世孫。熊渠有三子:長子熊康(熊毋康)、次子熊紅(熊摯紅)、少子執疵。熊渠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其封地大約在江漢一代的蠻人聚居區,鎮守長江中游的3個要地。 楚熊渠死後,此時,他的長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摯紅繼承楚君之位,但少子熊執疵卻發動政變,弒次兄鄂王熊摯紅代立為君,改名楚熊延。 前847年熊延卒,其子楚熊勇立楚君。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楚熊延,原名執疵,是楚熊渠的少子。熊渠有三子:長子熊康(熊毋康)、次子熊紅(熊摯紅)、少子執疵。熊渠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越章王執疵發動政變,弒次兄鄂王熊摯紅代立為君,改名熊延。前847年熊延卒,子楚熊勇立。

人物生平

熊執疵,原名熊執疵,是楚熊渠的少子。熊繹之來孫,季連的第36世孫。中國西周時代楚國的第十一任君王,他的父親是楚國第九任王熊渠,他的哥哥是楚國第十任王熊摯。熊渠立執疵為越章王,其封地大約在江漢一代的蠻人聚居區,鎮守長江中游的3個要地。

楚執疵的父親楚熊渠死時,執疵的大哥熊毋康此時已經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其二哥熊摯紅繼承了楚君之位。但楚執疵對此十分不滿。

心懷不滿的楚執疵發動政變,將坐上王位還不到一年的哥哥楚熊摯殺死後,自立為君,改名楚熊延。

公元前847年,楚熊延死,其兒子楚熊勇繼承楚君之位。

西周時,楚國及整個南方沒有為周朝所征服。相反,楚國的勢力卻一直在發展壯大。熊渠時,周室微弱,諸侯或不朝,或相伐。熊渠在楚政通人和,逐漸強大。他興兵伐庸(古國名,位於今湖北竹山一帶)和楊粵(散布在古揚州的越族),一直到鄂。將楚國勢力擴展到長江南岸和中下游,創造了燦爛的南方文化,為以後楚國問鼎中原,雄據南方,成為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礎。他聲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並把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與周天子相提並論。至厲王即位,對諸侯國採取強硬的粗暴態度。熊渠怕厲王派兵來征伐,就悄悄去了王號,不敢再聲張,但卻已點燃最小的兒子熊執疵的權欲之火。楚熊渠死,此時,他的長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摯紅繼承楚君之位,但少子熊執疵卻發動政變,弒兄代立為君,改名楚熊延。

公元前847年,熊延卒,其子楚熊勇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