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鶴雲

楊鶴雲是一人名,一、烈士楊鶴雲(1901-1927),又名楊守仁,衡陽縣角山鄉前進村唐家灣人,中國共產黨員,從事黨的秘密工作,被叛徒告密後遇難,後來遷葬於八寶山烈士公園;二、上海盧灣公安分局民警楊鶴雲,2010年6月25日死於肝癌晚期。

基本信息

烈士楊鶴雲

個人簡介

楊鶴雲(1901-1927),又名楊守仁,衡陽縣角山鄉前進村唐家灣人。

人物生平

1918年,楊鶴雲和劉惕莊同時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學校。1922年又一同在湖南自修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同時考入北京中國大學法政系。他們同住一個公寓,親如兄弟。一邊學習,一喧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25年爆發“五卅”運動,他們積極發動和領導法政學院的學生,參加北京6月3日、10日和25日三次盛況空前的民眾反帝示威大遊行。同年,劉惕莊被派為李大釗的保衛員,楊鶴雲到北京學生總會工作。1927年4月李大釗遇害後,劉、楊繼續堅持鬥爭,同年10月,在參與北京暴動中,同叛徒告密,劉、楊等18人不幸被捕遇害。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劉、楊等18位烈士忠骨遷葬於八寶山烈士公園,建造烈士墓碑,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葬禮,命名為“十八烈士陵墓”。

上海盧灣公安分局民警楊鶴雲

個人簡介

楊鶴雲是上海盧灣公安分局新天地派出所民警。2009年9月剛進駐園區時,他被安排在西藏南路臨時出入口,負責門崗執勤。當時的世博園區還是一個大工地,灰土泥濘、烈日蒸烤,卻沒有磨滅楊鶴雲的工作熱情。在人流、車流熙攘的出入口,總是能看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他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嚴把園區出入口,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攔住了一批企圖違規出入園區的人員。

相關事跡

2009年10月的一天,一場大雨傾盆而至,世博工地泥濘不堪,出入口進出車輛也因此擁堵在一起。喇叭聲、吵鬧聲夾雜著雷聲、雨聲,頓時亂成了一鍋粥。原本在安檢大棚內進行人員安檢的楊鶴雲看到這突發的狀況,顧不上穿件雨衣就奔了出去。他先跑到園區內車隊的尾部,堵住後面的車輛,讓他們不要前行,又不知從哪裡找來些石塊、柵欄,放在路中間,充當臨時隔離墩;自己則穿梭於車輛之間,來來回回、前前後後,指揮車輛倒退、前進。看到有警察站出來指揮,所有的司機都積極配合起來。經過楊鶴雲半個多小時的努力,道路終於暢通了。這時的楊鶴雲已經全身濕透,臉上、身上濺滿泥漿。 今年年初,增援警力到達世博園區後,楊鶴雲轉戰巡邏崗位,成為世博DE片區東塊巡邏的民警。儘管工作很繁忙,楊鶴雲仍主動承擔起帶教新警的任務,無私地將工作經驗傳授給徒弟。在對徒弟們諄諄教誨的同時,他對這幫年輕人更是關愛有加,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叮囑他們添衣保暖。
2010年3月的一天夜晚,楊鶴雲帶著新警小楊冒著濛濛細雨在中國船舶館附近巡邏。突然,他們發現路邊有段電線裸露在外,不斷冒著火花。為了儘快消除安全隱患,楊鶴雲一邊將這一險情報告園區指揮中心,一邊到四周尋找鐵柵欄,將該區域圍了起來。但是,由於夜間多數電工都已下班,值班人手一下安排不過來。楊鶴雲便對小楊說:“去,你去找個可以避雨擋風的地方,別凍壞了。”而他,為了防止人員靠近該區域發生觸電危險,則一直等在那裡沒離開過半步,這一等就是3個小時。
2010年4月起,楊鶴雲擔任安檢工作的分隊長。“只要當天有任務,老楊總是第一個趕到工作站,他先設計出一條最合理的線路,安排好當天的工作,和同事一起調試儀器。”世博園區責任組民警沈剛說。當時,有些場館剛剛裝修完畢,刺激氣味還很濃,但楊鶴雲毅然投入其中。這段日子裡,他和戰友先後查獲有毒有害污染源和易燃易爆物品120多件。 2010年4月中旬,世博會開幕前夕的場館安保任務中,楊鶴雲病倒了。人們沒想到,這是楊鶴雲的最後一崗。中午的那碗大排面,直到脹了、糊了,楊鶴雲也沒有咽下幾口,大排一點也沒動。儘管胃痛難忍,他還是堅持到了崗位的最後一刻,完成了安保檢查工作。結束任務後,他癱坐在椅子上,面色蒼白、虛汗淋漓。

其他信息

4月27日,楊鶴雲被醫院確診為肝癌晚期;6月25日凌晨3時19分,楊鶴雲永遠地離開了他心愛的崗位……
從警26年,楊鶴雲走出了一條“零紀錄”之路:擔任南三居委會民警的11年裡,他管段里的重大刑事暴力案件始終保持著“零發案”;5年淮海中路警察署的歲月中,他管理的轄區場所從未發生重大惡性案件;在派出所時管理新天地南里的10年間,無火災、無安全事故,沒有“兩搶”、惡性傷害案件和“黃賭毒”案件。
楊鶴雲常說:“當警察我從不後悔,我就怕當不了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從警以來,他多次獲得公安部、上海市公安局和盧灣公安分局的表彰獎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