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雲仙

楊雲仙--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西柳林村的“伯達尼之家”,是一所民間孤兒院。對於創辦者楊雲仙來言,在15年前“撿”到第一個嬰兒後,孩子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基本信息

40餘孩子“媽媽”楊雲仙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西柳林村的“伯達尼之家”,是一所民間孤兒院。對於創辦者楊雲仙來言,在15年前“撿”到第一個嬰兒後,孩子便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如今,楊雲仙已是44個孩子的“媽媽”,這些兒童曾因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拋棄。

“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當時我24歲,看到孩子在地上娃娃大哭,特別可憐。”楊雲仙說,當時就知道是個盲童,“但是女性總有一種天生的母愛”,當即決定收養這個孩子。
雖然楊雲仙對其照料有加,但由於病情複雜,終未能挽留孩子的生命。
此間,楊雲仙先後收養多名被遺棄的嬰兒,“有的是唇齶裂,有的是智障殘疾,孩子多是在晚上或者凌晨被送來的,就放在我家們外。”據了解,這些孩子中最大的15歲,最小的還不到兩個月。
“最近收養的棄嬰是一對雙胞胎,就在今年除夕那晚,先天性唇齶裂。”楊雲仙告訴記者。
面對44個孩子,楊媽媽對其呵護有加,整齊的小被褥、寫滿祝福的愛心牆、用於玩耍的娛樂設施……同齡人有的他們都有,“無論多困難,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生命”。

福利院在愛心中前行

福利院在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楊雲仙和11個孩子還有一名義工,擁擠在一個20多平米的小房子裡。
“孩子有先天性疾病,治療需要很大一筆費用;有些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學費也需要開支。”作為“媽媽”,楊雲仙不希望孩子放棄任何一項權利。
隨著這個小家庭的壯大,周邊的人都知道有個做善事的楊雲仙,並不斷有愛心人士進行捐贈,有的醫院為孩子減免醫療費用,有的學校減免了學費。
2003年,在各方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楊雲仙和孩子們搬進了位於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西柳林村的新家,“伯達尼之家”。
“2011年無意中從朋友口中得知這件事,經過考察,我們從去年3月份開始,不到兩個月就去看看孩子們。”近日,熱心於公益的樂樂組織山西房地產門戶網、太原人論壇及太山西奇瑞車友隊等100多名網友,為孩子們送去玩具、奶粉、課本、尿不濕等價值5000多元的物品。
樂樂告訴記者,每次看到這些孩子們都很開心,這種愛心活動也會繼續下去。
如今的楊月仙仍然在為孩子們的生計奔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社會各方的支持。

女畫家楊雲仙

楊雲仙 又名楊韻、女,1937年生。原任舟山市人民檢察院正科級檢察員。現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浙江省分會會員、舟山市老年書畫研究會中心組成員。退休後入舟山市老年大學,勤奮研習國畫藝術,孜孜以求,楔而不捨。尤以花鳥海、牡丹見長,已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創作的作品多次參加本市和市際書畫交流展出,多次被當地老幹部局採用收藏作外贈禮品。1995年為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創作大幅寫意國畫《牡丹》被大會收藏,獲捐贈證書。作品被地方報紙刊用。曾受地方電視台專題錄相採訪,作品送往日本民間交流。繪畫藝術卓有成就。
"傲霜獨放喜深秋/姿秀色佳美九州/莫道寒情歲已老/且看晚節亦風流"這是63歲大器晚成的老年女畫家楊雲仙創作《秋菊》時所題的七絕詩。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各級美展並應邀參加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大展,先後獲中日書畫精英邀請賽銀獎、中國書畫人才銀獎、中國書畫藝術大賽銅獎以及佳作獎、優秀獎、藝術成就獎等10餘個獎項。業績入編《周恩來誕辰一百周年國際書畫精品集》、《百年經典中國美術全集》、《全國老年人書畫攝影優秀作品薈萃》等集子。其本人也被載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當代書畫藝術名家精英大典》等。並通過由國家人事部人才所主辦的全國書畫人才統一考試,獲國家一級美術師資格。並獲世界華人書畫藝術家、當代藝術成就家、20世紀功勳藝術家等榮譽稱號。退休後,潛心研習國畫藝術,摹讀王雪濤潘天壽等美術大師的作品,同時廣采博取,選擇剪貼各種報刊上的國畫作品,至今已剪貼畫冊10餘本,約2000餘幅。還以真本為師,不顧年老體衰,背著畫板先後涉足北京、上海、河南、海南等大江南北的動物園和山野景地,觀察奇花異鳥,悉心寫生,體味大自然的壯闊優美,也使她藝術的創作空間變得更為廣闊。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首次在北京召開,作為婦女的一分子,她豪情滿懷,揮筆作畫《國色天香》捐贈大會,得到大會組委會頒發的精美捐贈證書;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又創作《春回大地》,贈送給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得到致謝專函;同年創作的《牡丹》、《梅花》為市人大訪日代表團作為禮品饋贈給日本友好城市氣仙沼市......作品在佛山、香港、澳門、泰國等地巡展交流中,得到了畫界的一致好評。《中國書畫報》、《馬鞍山星期天畫報》並作了報導。目前被列為"二十世紀中國著名藝術家視窗系統"而進入國際網際網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