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西夫

楊西夫

楊西夫,原名楊錫紱,男,漢族,1930年12月出生,榮成市俚島鎮涼水泉村人。曾任蘭州軍區西安陸軍學院政治部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西夫,原名楊錫紱,男,漢族。

人物故事

楊西夫自幼家境貧困,母弟三人,房屋和土地都是租用的,靠鄰居和外祖父親的資助維持生活。

1945年春,楊西夫參加共產黨免費舉辦的“聯合國小”學習。學校校長姜萬浦是中共黨員,他深知楊西夫的家境,看他讀書努力,對他進行了重點幫助,除口授革命道理外,還秘密送給他一本小冊子《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介紹他參加青救會工作。他白天學文化,參加社會活動,晚上燈下讀小冊子,很快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中國共產黨是專門推翻剝削階級,為窮苦百姓翻身求解放,謀取福利的黨。他下定決心跟著共產黨走。

1946年春,在姜校長的關懷下,經縣政府批准,楊西夫擔任本村國小教員。8月,他調到榮成縣師資訓練班學習。10月,光榮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1月,分配到迎駕山村國小任教。

1947年春,榮成縣政府調楊西夫到牟平縣東海中學師範部學習。入學不久,即作為學生代表,參加煙臺市學生、市民抗議美國“救濟總署”汽車司機壓死中國三輪車工人的遊行集會活動。5月,華中建設大學在山東招生,宗旨是培養國家建設人才。楊西夫參加了學校統一組織的考試,被錄取後編入第三預科部。入學後,一邊學習,一邊積極參加學校籌建共產主義青年團組織活動。6月,經中共膠東區黨委批准,他報名到解放軍軍政大學膠東分校學習。從此,楊西夫就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成員。

1947年 9月,國民黨組成膠東兵團,重點對膠東地區實施進犯。膠東分校在乾訓隊英勇機智的掩護下,邊轉移邊抓緊時間進行軍政訓練。在轉移過程中,隨處都可看見國民黨反動派,帶領“還鄉團”殺害地方幹部和共產黨員的慘狀,進一步加深了學員對敵人的仇恨,堅定了學員對學好本領,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心。學習期間,他曾榮立三等功兩次。

1948年1月,楊西夫軍校畢業,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帶領86名學員,到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報到,全部被分到第二縱隊,他被分到四師十團一營機炮連當宣傳員。2月被任命為一營營部文化幹事。2月17日,二縱奉命由山東膠縣南下,開赴蘇北地區同其它兩個縱隊編成蘇北兵團,在華中集中優勢兵力殲敵有生力量,配合其它戰場兄弟部隊作戰。

1948年3月15日,楊西夫參加益林戰役。部隊於3月14日到達蘇北阜寧地區,第二天,即不顧800里行軍的疲勞,抓住戰機,對駐守益林之敵,發起突然攻擊,經4天戰鬥,全殲國民黨一個整編旅。他首次參加戰鬥,毫無畏懼,帶領擔架排,圓滿完成運送傷員的任務。1948年5月21日,楊西夫參加鹽南戰役。8月,他被任命為21軍61師181團二連副指導員。

1948年9月1日,楊西夫部隊奉命參加濟南戰役。11月6日,他又參加淮海戰役。直至1949年1月10日發起總攻,與兄弟部隊一道全殲被圍之敵。

1949年4月,楊西夫參加渡江戰役。淮海戰役後,部隊於2月15日由山東魯南南下至安徽貴池、銅陵一帶迅速展開渡江各項準備。由於部隊北方人多,不會游泳,不會撐船,對渡江作戰確實存在著恐懼和緊張心理。當時,按照上級部署,一面組織部隊學習毛主席親自撰寫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元旦獻詞,學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傳統;同時,開展了大練兵活動,部隊天天泡在水裡,爬在船上,練游泳、練划船、練救護、練保障;不斷研究渡江作戰的特點和規律,逐步消除了疑慮,增強了必勝信心。

4月21日,渡江戰役開始。朱總司令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晚上起渡後,181團擔任一梯隊突擊任務,不顧敵人炮火襲擊,英勇前進。登入後,敵人聞風喪膽、四處逃散,敵主力南逃,雜牌部隊紛紛投降。我部隊風捲殘雲,如入無人境地。為了切斷上海敵人陸上逃路,上級命令21軍部隊迅速強占杭州,控制錢塘江大橋。渡江後,部隊追殲逃敵,快速前進,騾馬未能及時跟上,迫擊炮、重機槍等重武器全由人背肩扛,翻山越嶺、腳磨破、肩扛腫,但在搶占杭州光榮任務激勵下,部隊不怕困難,日夜兼程,強行軍130里,終於5月3日勝利攻占了杭州城,並控制了錢塘江大橋。6日,奉命將杭州城防移交兄弟部隊,到蕭山待命執行新任務。5月中旬,他被任命為三連指導員。

5月24日,部隊奉命東進消滅殘敵,急行軍120里,於25日占領蔣介石老家——溪口、奉化,配合兄弟部隊全殲守敵保全大隊。進城後,嚴格執行了毛主席指示:“在占領奉化時,不要破壞蔣介石在奉化的住宅、祠堂及其它建築物”,並完整無損的移交地方政府。

7月5日,部隊奉命參加象山半島地區作戰,為渡海攻擊舟山群島之敵創造條件。晚上,楊西夫的連在攻擊寧海縣城時,俘敵一個排,在追擊途中,俘敵一個班。7月9日,部隊占領石浦港,同兄弟部隊一道殲敵一個連、接收鹽井部隊800餘人起義。

1949年8月,參加渡海作戰。當時浙江大陸絕大部分地區均已解放,各地殘敵均逃到舟山及其它島嶼。上級命令61師歸屬22軍指揮,楊西夫參加解放舟山群島戰役任務。當部隊接受渡海作戰任務,面對巨浪滔滔的大海,沒有大船,沒有軍艦,怎樣渡海作戰?又一次令人琢磨不透。部隊開展了三憶一練活動。憶使命——“解放全中國,堅決、徹底、乾淨、全部殲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憶歷史——鄭成功靠木船渡過台灣海峽,打敗荷蘭鬼子;憶傳統——解放軍從來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包括這次橫渡長江天險。同時,又在象山地區開展了大練兵活動;海灘上,練鞦韆、走浪橋;海水中,練游泳,練撐船、搖櫓、揚帆、掌舵,練射擊、練登入。白天練,夜間練;練單船、練多船協同作戰。部隊對海上作戰必勝信心大增。8月18日,攻打桃花島戰鬥開始。夜色蒼茫,100多條木船悄悄駛出,無聲無光,秘密渡海,出其不意,突然攻擊,接近該島時,敵人才發現,倉惶阻攔射擊,我各船猛烈開火,勇猛衝擊,至第二天,全殲守敵一個營及交警九縱隊。11月下旬,他被調任六十一師組織科幹事,12月調任師政治部秘書。

1950年5月18日,舟山群島全部解放。部隊轉入執行海防和剿匪任務。

1951年6月,楊西夫被調任182團組織股副股長、股長;1952年2月,調任21軍組織科幹事;11月,調任21軍黨委秘書。

1953年2月,楊西夫奉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部隊參加了東西海岸構築工事、防守和金城地區的防守、反擊作戰。1954年12月,他被調任61師181團3營教導員,曾受到團黨代表大會的表揚;1955年6月,調任61師組織科副科長;1956年2月,升任組織科科長,曾被評為師機關先進工作者。

1958年2月,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同金日成首相發布了“從朝鮮撤出一切外國軍隊”的聯合公報。按照志願軍司令部的安排,21軍為最後一批撤離朝鮮的部隊。7月份開始撤離,從此,全部結束了6年的異國他鄉的艱辛歷程,回到山西省太原地區。

1959年3月,楊西夫參加了青海省玉樹自治州為平息反革命叛亂的戰鬥。全國的土地改革政策,深入到藏族民族地區,少數反動分子,欺騙煽動牧民圍攻我武裝工作隊。1960年他被調任182團政治處主任。三年多的高原地區作戰,部隊經受了考驗和鍛鍊;他曾參加了巴甘寺、小蘇莽等地區的戰鬥;參加了組織宣傳民眾、組織民眾開展生產建設等活動,模範地執行了黨的少數民族政策。於1962年返回山西大同市。

1962年3月,楊西夫被調任21軍組織處副處長;1964年1月調任182團副政治委員;1965年1月,升任182團政治委員。

1966年2月,楊西夫隨部隊調防到陝西省鹹陽市、西安市參加三支兩軍工作。1969年8月,他升任61師副政治委員;1970年2月,他調北京軍政大學學習;1972年3月楊西夫升任蘭州軍區政治部秘書長;1978年8月,他調北京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79年10月,楊西夫調任19軍政治部副主任;1981年1月,他升任19軍政治部主任;1982年8月,楊西夫調北京軍事學院戰役班學習;1983年4月,他調任蘭州軍區西安陸軍學院政治部主任。1991年1月,楊西夫離職休養。

1955年,楊西夫被授予大尉軍銜,1962年晉升為中校軍銜。曾榮獲共和國解放勳章,先後立三等功4次,四等功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