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熙齡[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楊熙齡[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楊熙齡[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熙齡(1927-1989),作家,浙江省餘姚人,生於上海。194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曾任《解放日報》編輯、記者、組長,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外社會科學》編委等職務。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9年病逝。另有同名中醫醫家楊熙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熙齡,浙江省餘姚人,1927年農曆7月19日生於上海。194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此後在《解放日報》、《上海新聞》(英文)、《和平民主報》、《學習譯叢》相繼擔任編輯、記者、代經理、組長等職務。1958年10月起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術資料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文獻情報中心工作,歷任編輯、研究組副組長、組長、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國外社會科學》編委等職務;其間,1982年秋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哲學系從事研究工作。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9年11月12日,因患癌症醫治無效,不幸辭世,終年62歲。

主要著作

《理智夢》,人民出版社,1989年

《奇異的循環--邏輯悖論探析》,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年

《考瓶說分》,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

《文化片論拾遺》,待出

主要譯著

愛略特.克萊等:《畫家與生活》,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1年

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上海文藝出版社,1956年

雪萊:《希臘》,上海文藝出版社,1957年

密爾頓:《科馬斯》, 上海文藝出版社,1958年

馬哈: 《五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

泰戈爾:《修道士》,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收入《泰戈爾作品集.+.戲劇》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年

《雪萊政治論文選》,商務印書館,1981年

《雪萊抒情詩選》,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新版,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

《雪萊抒情詩選》, 桂冠圖書公司,1994

詩歌集

《草紫薇》,待出.

其他已發表的主要著述,作品等一覽:

論文

1“英美哲學界對分析哲學的評論”《外國學術資料》1964年第8期,第40-41頁

2“英美對薩特思想的研究和評論”《外國學術資料》1964年第10期,第24-29頁

3“薩特的自傳和英法作家的評論”《外國學術資料》1965年

4“略論現代西方邏輯學的發展”《國外社會科學》1979年第1期,第63-78頁

5“哥德爾對哲學的貢獻”,《國外社會科學》1979年第5期,第109-118頁。

6“簡評瓦爾德《辯證邏輯導論》”,《哲學研究》1980年第1期

7“數理邏輯的發展和辯證法”《未來與發展》1980年第1期

8 “悖論研八十年” 《國外社會科學》 1980年第2期

9“數理哲學的幾個問題”,《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第3期

10“非古典邏輯三種”,《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第12期

11“哥德爾理論與悖論有沒有‘必然聯繫’?”,《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第1期

12“無矛盾原理和辯證法”,《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第5期

13“不協調邏輯小議”,《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第7期

14“推薦一部邏輯史”,《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第9期

15“邏輯學的寶庫”,《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第11期

16“薩維奇《中國陶瓷簡史》讀後”,《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第12期

17“社會主義的急先鋒”-論雪萊的政治思想《讀書》1981年第5期

18“一門切實奇妙的學問——讀莫紹揆的通俗數理邏輯著作”,《讀書》1982年第3期,第29-35頁。

19“西方數理哲學上的‘無限’問題如何解決”,《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第2期

20“赫茲貝格談悖論研究-安大恪湖寄語”,《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第1期

21“加拿大羅素文獻館訪問記”,《國外社會科學》1984年第1期

22“悖論文獻訪求漫記”,《國外社會科學》1984年第12期,第10-15頁

23“人工智慧和人類智慧”――D霍夫斯塔德著《不朽的金髮辮》一書簡評,《國外社會科學》1985年第4期,第65-67頁

24 “‘超協調邏輯’和納塞阿丁的故事”,《國外社會科學》1985年第10期,第8-16頁

25“有沒有非洲哲學”,《狄歐根艮》1986年

26“技術哲學”,《 國外社會科學快報》1986年

27“美夢還是噩夢-關於“人工智慧”的哲學遐想”,《國外社會科學》1987年第5期(上),第1-7頁

28“美夢還是噩夢-關於“人工智慧”的哲學遐想”,《國外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下),第1-7頁

29“人工智慧和哲學家”,《國外社會科學快報》1987年第3期,第10-11頁

30“論哲學及其歷史”,《國外社會科學快報》1987年第1期,第6-7頁

31“認識論死了嗎?——評《哲學和自然的鏡子》”,《國外社會科學》1988年第2期,第1-7頁

文學評論_詩評

1“關於雪萊的抒情詩”《光明.日報》1965年6月27日第四版

2“二十世紀美國詩歌的變遷”《外國文藝思潮》1978年。香港Cosmos197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一部研究雪萊和拜論思想的文學史”《國外社會科學》1978年第3期

4“美國現代詩歌舉隅”《世界文學》1979年第6期,第272-303頁

5“這樣的國土,這樣的愛情”《廣州文藝》1981年

6“兩位美國女詩人”《海韻》1981年第3期,

7“裸露的‘自我’”《海韻》1981年第4期

8“詩藝以外”《海韻》1981年第5期

9“詩的創新”《海韻》1981年第6期

10“詩的邏輯”《海韻》1982年第1期

11“都會.現代文明.詩”《青年詩壇》1983年第2期

12“關於‘十四行詩’的通訊”《文學知識》1984年第3期

13“美國傳奇小說研究的方法論”《國外社會科學快報》1986年

14“詩人的辯證法-評西方比較文學研究中的一個新成果”,《國外社會科學》1987年第1期,第1-7頁

詩作

“美是否也會露出奴顏?”(十四行詩)《海韻》1980年第2期

“春天,她不失信……”《奔馬》1981年第3期

“抒情詩六首”(在海邊、帕默斯頓街的月亮、登多倫多CN塔、馴獅女、葫蘆園、小葉子茶),《海韻》1982年

“沉思者的秋歌”(雁南歸、空無),《華夏詩歌》1987年總21期

“詩三首”(題英文茶書贈吳覺農先生、贈馮至、芳園鳳凰),《廣州文藝》

譯文

1“生日晚會”(劇本)《世界文學》1978年第2期

2“論辯證邏輯”[羅]昂利.瓦爾德 ,英譯本《國外社會科學》1978年第1期,第38-48頁

3“二十世紀的邏輯學”,[英]捷斯勞。列尤斯,《國外社會科學》1979年第一期,第55-62頁

4“數學和二十世紀的人”,譯自英國《經濟學家》1979年第10-11期,《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第1期

5“哥德爾.艾歇爾.巴赫”,霍夫斯塔德著(簡譯)《國外社會科學》1985年第4期

參考文獻:

楊音萊:《凝聚在詩與哲學中的精神 — 父親楊熙齡的一生和他的精神遺產》一文,載《學問人生(續)— 中國社會科學院名家談(上下)》一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0-08-01 第1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