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波[楊江波]

大專文化,農藝師,漢壽縣大南湖鄉武竺山人,現為漢壽縣綠博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縣肉牛產業協會會長、縣工商聯委員。家境貧寒的他,從承包荒田乾起,發展到資產數千萬的公司,用10年時間實現了他創業人生的“三部曲”:

全國種糧大戶

“種糧也能致富”,楊江波堅信。自打成家立戶起,他就一丘一塊的撿下別人撂荒的責任田,夢想有朝一日靠種糧發大財。到1997年,他承包村里320畝拋荒的低湖田,開始規模種糧,當年獲利8萬元,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初嘗甜頭,便一發不可收。他先後承包本村500畝甩畝、鄰村800畝湖田、外鄉1500畝荒湖,到2001年承包面積3200畝,糧食總產400萬斤。為實施規模經營,他購進大型農機,整修機耕道,新建小機埠;為實行立體開發,他對1640畝湖田挖掘整形實行“冬養魚”,在堤埂上栽楊3萬多株;為實現綜合經營,他養珍珠560畝、龍蝦700畝,用兩台收割機服務作業創收;為了實踐科學種田,他潛心鑽研,刻苦自學,拿到了大專文憑和農藝師職稱。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幾年下來,他成了致富典型。先後評為縣“農村明星經濟大戶”、市“農村經濟大戶50星”,2005年7月,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種糧大戶”稱號。

農村實用人才

“規模才有效益”,楊江波如是說。他敏銳意識到,種田養魚受資源的束縛,本地調蓄區較豐厚的水草放養肉牛,肉質鮮嫩,成本較低,潛力更大。2005年,他花15萬多元養36頭肉牛,當年獲利12萬多元。為擴大規模,他遠赴山東拜師學藝,隨後投資20多萬元買下了鄉里閒置多年的冷凍加工廠,租用湖灘草地放牧幼牛,集養、加、銷於一體,辦起了他的第一個企業——綠波肉牛場。

人們都說,技術就是金錢。一時間,周邊一些致富心切又苦於無門路的農民紛至沓來,向楊江波討教門路、請教技術,他總會毫不保留地的傳授他的致富經驗,甚至邀請實地去指導他也會欣然答應。他還自建了人工授精站,幫他們選配良種。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養牛大戶發展到100多戶,還辦起了3家規模較大的養殖場。短短几年,漢壽縣的肉牛養殖發展到4萬頭,800多個養牛戶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根筷子易折斷,眾人成團力撼山”,這是楊江波打小就明白的道理。為了肉牛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他的倡導下,2006年9月,漢壽縣肉牛產業協會掛牌成立,他被公推為會長。帶頭捐助近10萬元,設立了協會專門的諮詢電話,養殖戶有求必應;聘請1名專職技術員、配備一輛麵包車,對全縣養殖戶義務服務。2006年,他先後獲得漢壽縣“農業科技示範戶”、“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等榮譽稱號。

龍頭企業老總

“發展就是硬道理”,楊江波深有體會。他深知,要把農業企業做大做強,必須走綜合開發的路子。2007年7月,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個公司――綠博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公司固定資產500多萬元,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人,種養面積5400多畝,飼料面積185畝、租用草地面積4000畝,優質肉牛250頭。2007年實現產值1060萬元,淨利潤250萬元。今年又引進優質種孔雀100隻、野雞1000多隻,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珍稀禽類養殖基地;開發荒山1200畝,建立了名貴苗圃基地。2008年8月,他的公司被市政府授予“常德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稱號。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楊江波可謂功成名就,但他不忘回報社會。創業之初他就立志帶領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辦廠過程中他採取與養殖戶簽訂協定的形式實行保底收購,解決了300多個養牛專業戶的後顧之憂。為了培養更多的種養大戶,先後接受80多個農戶與自己跟班學習,其中30多個成了新的大戶。目前他的公司吸納了300多名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並以“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戶2300多戶。他長期支助本村貧困學生、五保戶10多人。2006年,他所在的村被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他成了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的領頭人,個人先後為村里修路、改水等公益事業捐款10萬多元,牽頭引進資金50多萬元。

春華秋實。楊江波的努力和汗水獲得了回報。他從一個貧困的農家子弟拼搏成一個農民企業家,先後20多次受到市、縣、鄉的各種表彰獎勵。2008年4月被常德市政府評為勞動模範,5月被市委、市政府作為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選送中國農民大學參加培訓。國務院辦公廳及省、市主要領導多次來到他的基地考察調研。2005年7月,時任湖南省政府副省長楊泰波現場考察時,稱讚他為解決“三農”難題、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可借鑑的模式、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

楊江波,男,1956年11月出生,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特級飛行教員。1974年4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曾任空軍某飛行學院院長、陸軍某集團軍副參謀長、空軍某指揮所副司令員。現任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引

分管綜合業務、監督執法、特種設備監察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