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芸[詩人]

楊曉芸[詩人]

楊曉芸,1971年12月生於四川綿陽。詩人,亦從事繪畫、編劇等工作。作品散見於《詩刊》《人民文學》《飛地》等刊物及部分詩歌年度選本。曾參加詩刊社第二十七屆青春詩會。2016年出版首部詩集《樂果》。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從2002年開始詩歌創作,也繪畫、編劇,冷靜敘述的詩歌語言風格,引起詩歌界的關注,先後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等發表詩歌作品數百首,多首詩歌入選權威年度選本。 

2016年11月出版從事詩歌寫作以來出版的首部詩集《樂果》。她對2003年至2015年創作、發表的詩歌作品進行反覆挑選,精選出60餘首,經刪減重寫、局部修改後,形成了這部詩集《樂果》。

楊曉芸[詩人]楊曉芸[詩人]

獲得獎項

楊曉芸楊曉芸

2016年9月27日第九屆全國民眾文學詩歌創作論壇暨天津市第二十五屆“東麗杯”魯藜詩歌獎評選頒獎在天津舉行,楊曉芸的組詩《扶疏調》(原載《詩刊》2016年3月上半月刊)獲得單篇詩歌類三等獎。

人物評價

作者楊曉芸自稱,“詩歌於我,真是樂趣,真是遊戲”,所以將詩集命名為《樂果》,卻“巧撞一種名叫樂果的農藥”,於是就有了“未來的某天,此書被某位農夫捧在手中的充滿喜悅的可能”。
啞石:楊曉芸的詩,常常在質地鮮明、措辭精當的感性雕塑中,隱秘地保持了一種對感性、對詩本身的微妙審視。仿佛一種光,從文本內部透射出來。近年來,楊曉芸的寫作,更顯出自我突破的願望和能力,其對漢語質素、新詩具體構型的考量,已明確地與新詩發展的內驅力建立起了個人化聯繫。《樂果》提供的獨特而優秀的篇章,值得我們反覆浸淫。
叢文:讀曉芸的詩,時常感覺到像是一次次奇異的發現之旅。她總能在現實和言辭的凝固體上找到些許裂隙,並以其奇異的想像和精微的技藝給這些裂隙內的晦暗事物投下星點斑駁的亮光,讓我們能發現並辨識出它們別致的感性肌質和情感韻味。有時,我似乎還能體會到她詩寫時那種美妙而純粹的幸福感,那種“像蝙蝠上下翻飛,沉迷於/自身攪動的,美妙漩渦……”的淋漓酣暢。每當我讀到一首好詩,被其詩性的快樂所激勵,我都會構想,如果我們真有一種可信賴的救贖,那一定是這種詩性的救贖。在一首和這本詩集同名的詩中,詩人就表達了這樣的生命美學:不妨像那流星,雖注定失敗,也當綻放於夜空,在瞬間的精彩中,讓覺悟得以澄明,讓孤獨漸趨圓滿。
范倍:曉芸的詩,初讀猶如臨水照影,再讀則似提燈探幽,或溫或涼的美妙語詞仿佛漣漪蕩漾在神秘光源照視的深?湖面,輾轉搖曳,跳脫騰躍,從立意到結構,從詩學感悟到社會關懷,都顯示出敏銳而卓越的才能。她在自我審視與他者追問之間開闢出一條瑰麗和奇異的路徑,其意雋永,其味悠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